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莹 《科技智囊》2013,(10):74-79
火星,这颗夜晚泛着红光的亮星,天文爱好者对它并不陌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火星的公转轨道位于水星、金星和地球三大行星之外,处于第四的位置。从大小上来说,火星半径为3396千米,仅仅比水星大,八大行星中从小到大排行第二。火星在许多方面跟地球相似,比如,火星上的一天约为24.62小时;火星同样斜着身躯绕太阳公转,火星的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25.19°,与地球为23.45°,因此火星上也会有季节变化。火星上有高山、峡谷和盆地等地形特征,这些也颇似地球。  相似文献   

2.
位于太阳系中的火星,早就引起了地球上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当前,苏、美研究人员都在拟定计划,准备对这颗神秘的行星实施更近的观测。苏联宇宙飞船,拟于1988年作下二次火星飞行。该飞船经过二百天飞行后,将进入预定的火星轨道。届时,它将为十多个国家进行二十六次科学实验,其中包括测量火星大气、调查火星大气及其表面的化学物质等。在太空飞行期间,苏联飞船将在距离“火卫一”不到五十米的空间飞行。“火卫一”是火星两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3.
婷婷 《少儿科技》2008,(Z1):21-21
假如我们能够乘坐宇宙飞船穿越太阳系的话,那么在经过接近1亿千米的路程,飞过火星后,我们将进入一个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的行星带。这个行星带就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太阳系99%的小行星都集中在这  相似文献   

4.
白玫  晓杨 《科技潮》1994,(10):38-41
以美国为首的太空学家正紧锣密鼓地探索火星,预计2017年人类将能登上这个红色的星球。世界上最大的空间开发集团、行星学会执行会会长路易斯·弗里德曼说:"虽然我们并非一定要将人类送往火星或别的什么星球,但探索宇宙奥秘是人类科学发展的职责。"征服火星计划,是一项需要施展人类迄今所积累的科学、艺术和工艺技术等一切成就的伟大星际开发工程。诱人的棕红火球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火星是最引人注目和天文学家研究最多的一颗行星。它与地球几乎同时在距今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火星上的气候曾一度如同地球一样温暖宜人,也曾有过湖沼、河流甚至海洋。探索火星,对  相似文献   

5.
正火星,太阳系内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是岩质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53%,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它与地球的近距离约为5500万千米,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千米。长期以来,人类对火星的想象从未停止,火星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重要目标。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3时54分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无人探测器"洞察"号在火星成功着陆,开始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奥秘的任务。它负责探测火星内部深层结构,对火星地核大小、组成及状态等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6.
《广西科学》2006,13(3):183-183
美国天文科学家提出新的行星定义。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km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12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科学家们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相似文献   

7.
火星电离层早期的观测数据非常少,除了Viking登陆器对火星电离层的在位测量外,火星电离层的主要物理信息是通过掩星观测方法得到的.近年来,Mars Global Surveyor和Mars Express轨道器通过掩星观测的方法对火星的上层大气和电离层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得到了大量的火星电离层电子密度廓线资料.火星电离层受到来自太阳EUV和X射线辐射、太阳风、太阳耀斑、中性大气、表面壳磁场、宇宙射线、流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结构发生瞬态或季节性的变化.本文介绍了行星无线电掩星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回顾了国内外科学家们基于已有的火星掩星观测数据(主要是Mars GlobalSurveyor和Mars Express)在火星电离层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科学成果,并详细介绍了火星电离层的结构和火星夜间电离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8,(2)
前年的12月20日,可能是国际天文学界最伤心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试验室主任、世界最大的行星探测组织——美国行星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和前任主席卡尔·萨根教授因患骨髓癌并发肺炎去世。不到1年,1997年夏天,在美国的火星飞船探路者号登上火星表面,进行了成功的探险之后,美国宇航局宣布,"火星探路者"号降落的地点,将被命名为卡尔·萨根试验地。提起卡尔·萨根教授,热心天文学的朋友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生于1934年,死时才仅仅62岁的行星学大师,曾经主持过"水手9号"、"旅行者号"、"先锋10号"等著名的行星探险计划,他还是地球人第一封发往天外的金属信件(由"旅行者2号"携带飞出太阳系)的设计者。他主持行星探测杂志《伊卡洛斯》整整12年,对行星科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艰难的历程     
火星是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地球很近的行星,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征途上前赴后继。火星探测器"凤凰"号作为首个在火星极区着陆的探测器,再一次向寻找火星生命发起冲击。  相似文献   

10.
《科学观察》2007,2(1):10-10
星际探测全球瞩目2007年,即将有4个行星探测器展翅飞翔,这将扩大行星科学家的研究空间。欧洲的COROT卫星计划于2006年12月27日上天,它将探测围绕其他恒星的"热木星",以及比地球大几倍的岩石行星;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即将拍摄目前最为清晰的火星表面图片,并将用雷达搜寻地表之下1000米处的岩石层和冰层;欧洲  相似文献   

11.
<正>"好像一块融化了的巧克力……"这是笔者初次见到这张火星北极冰盖透视图的第一感受。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有同感呢?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口激增,地球不堪重负。人类不懈地探究宇宙奥秘,希望能够找到地球之外,另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火星作为太阳系内类地行星,在天文学家眼中一直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兄弟行星,其自转轴倾角与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因此,对于火星的探索一点点展开。  相似文献   

12.
在“火星快车”顺利到达火星轨道并取得探测火星的圆满成功之后,欧洲航天局将探测太阳系行星的下一个目标瞄准了金星。“金星快车”将主要执行详细研究金星大气与烟云的任务,绘制金星表面气温的全球地图。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仅登上过月球,而代替人类在太空驰骋的探测器则数不胜数。虽然旅行者号已飞出太阳系,但目前,探测器们脚踏实地漫游过的行星只有月球和火星。这些机器究竟是在月球上跑得欢实,还是在火星上走得更远?让我们扒开历史资料,用真实的统计数据说话(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4年8月)!NO.1机遇号:40.25千米2004年,机遇号在兄弟勇气号登陆火星后三周,也来到了这颗橙黄色的星球上。机遇号有6个轮子,上面有锯齿状的纹路,这有助于它适应火星复杂的地形。它刚登  相似文献   

14.
正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和12天的激烈辩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2006年通过关于太阳系行星的新定义,而冥王星将不再被定义为"行星"。太阳系行星家族只剩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名成员。由此,冥王星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归入"矮行星"行列。  相似文献   

15.
火星无人机     
火星一直是太阳系里一颗红得发紫的星球,这两 年人类更是对它青睐有加,其他行星都要眼红死了。 去年的五船奔火星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呢,NASA又要发 射无人机光顾这颗火红色星球了! 无人机?有没有搞错!这玩意能飞到火星?当然, 它没有这个本领,去火星出差,大家唯一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6.
<正>NASA新一代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已于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凌晨成功登陆火星。降落地点是被誉为"火星最大停车场"的埃律西昂平原,洞察号将在这里展开对火星内部结构的探测工作。这是人类首次尝试探测其他行星的内部结构。在接下来的2~3个月内,洞察号将通过机械臂在火星表面部署此次任务最主要的两台科学仪器:内部结构地震仪(Seismic  相似文献   

17.
火星——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是距太阳由近及远的第四颗行星,它和太阳的距离平均22794万公里,比地球远1/2,它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也只有地球的一半多一些,火星赤道直径为地球的55%,质量只有地球的11%,密度为水的5.9倍。火星公转周期为687个地球日或668个火星日,自转周期比地球长37分钟。火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赵宇鴳王世杰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自2007年开始从事火星基础科学研究。"火星,千百年来,人类就对天空中这颗明亮的发着红光的小点着迷,而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批火星探测器开始,探寻火星是否存在"火星人"或生命,就成为学界与大众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在火星、木卫二及土卫二上发现了大量盐类矿物,木卫三、木卫四也可能有盐类存在,可见盐类在行星普遍存在.盐类研究对于行星科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盐类光谱研究直接帮助研究者对探测数据进行解译,确定盐类矿物种类,在探测数据不明确的情况下,盐类稳定性质等还可以帮助限定盐类矿物在探测区域出现的可能性;其次,盐类矿物是行星多层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对行星盐类的研究可以获取行星相关过程中的地质历史信息,根据所研究盐类起源的不同,盐类研究有助于理解行星内部的演化、表面水溶液环境、大气成分和结构;此外,盐类起源是生命起源的基础,行星盐类研究是地外生命探索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综述2008 年至今开展的火星盐类类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在火星的“冲”年,当火星最大限度地靠近地球的时候,夜间升起的不祥的血色圆球总是引起人们的惊恐。古代的巴比伦人把这颗行星看作是神话中涅尔加耳与上帝的战斗;古希膜人则把火星看作是战神与上帝在作战;古罗马人认为战争与火星有关,认为“冲”具有极端残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