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司晓春 《甘肃科技》2011,27(10):157-158,10
针对靖会灌区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灌区农业用水管理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节水政策、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出了用水管理的发展思路,为灌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干旱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在水资源短缺和干旱条件下大型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采用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实现灌区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研究抗冻胀防渗渠道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建立高度集成的灌区灌溉决策支持系统下的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慧萍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0):121-122
洪临灌区地处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地下水位埋深大,为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发展,需逐步改进节水灌溉工程与措施。较为准确地测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评价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灌溉节水潜力和指导节水灌溉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灌区选取不同类型的试验区,利用首尾测算分析法进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针对灌区情况提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措施,为灌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肃科技》2011,(7):3-I0001
记者从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获悉,甘肃以推广1000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为契机,在河西及沿黄灌区实施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的节水措施,注重农机农艺配套,构建节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努力把甘肃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加强农业节水非常迫切。本文通过对典型农业用地下水灌区的调查分析,提出在农业用水中加强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增效的先进技术,加大节水资金和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民用水协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灌区农业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种植结构不合理、工程老化以及现有工程的上水量和输水能力不足,已不能满足灌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反映出灌区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用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本论述根据景电灌区地理位置、气候、降雨和工程情况,针对景电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用水现状和灌溉管理(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灌区农业用水安全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 新疆灌区节水改造面临着工程不够配套、建设标准偏低、老化失修、管理落后、灌溉水量不足的问题。通过节水改造,不但要解决缺水,而且在不增加灌溉用水总量的前提下,在灌区控制范围内扩大灌溉面积。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周期长,综合性强,投入巨大,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要立足于生产上。制定  相似文献   

8.
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水资源匮乏是灌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未实施根本的有效措施以前,如何通过节水缓解灌区缺水的被动局面,力争灌区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是当前各类灌区运营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鹏  束兵 《工程与建设》2008,22(1):129-131
文章对淠史杭灌区农业节水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论述,对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宏观总量控制和田间灌溉用水微灌考核指标体系以及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立农业节水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析.  相似文献   

10.
莆田水资源短缺,属于中度缺水地区.目前,农业用水浪费最大,多为大面积漫灌,串灌,渠道防渗功能差,管理也较为粗放,因此节水的空间很大.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于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从灌溉水的损失途径分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有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设施.本文对综合运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更强调管理措施才是保证其他措施正常发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玛纳斯河灌区作为全国五大先进灌区,其渠首玛河红山嘴引水枢纽一直以来年受灌区用水影响难以保证冲砂用水,同时也影响了工程的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玛河灌区以国家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为契机,利用国债资金修建了冲砂水回收工程。它突破灌区改造项目一般在原址改建的传统形式,是灌区改造项目中一项利用水利工程进行有效节水的措施,很好的解决了冲砂水利用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紧缺,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率低,水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干旱缺水矛盾的捷径,节水灌溉是科学灌溉技术,属于高效农业新技术。包括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需要用水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农业措施。节水的关键在于管理,节水灌溉工程与管理节水两者有机结合,将会成为我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  相似文献   

13.
景电灌区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提水灌区,灌溉面积达6.67×10^8m^2,由于泵站机组的提水能力和渠道输水能力的限制,灌区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本论述介绍了景电管理局通过加强工程改造、计量管理、灌溉管理、水量调配及推广节水等措施,大幅提高了水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有效保证了景电灌区电力提灌工程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具有降水少、蒸发量大等特点。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当前农业用水短缺的最佳途径。世行贷款甘肃项目基于"真实节水"的先进理念,通过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构建项目区资源型节水模式,促进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5.
我区水资源十分紧缺,实施节水措施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作为用水大户的灌区,则是节水的重点。灌区节水,除了采取先进的灌水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搞好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而要想做到这些,则应有完善的水位、水量资料,灌区量水正是提供这些资料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玛纳斯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在本流域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已较高的情况下,通过对各灌区用水现状的实际调查,发现仍面临很多问题,如种植结构不合理、节水面积发展不够等,节水仍有很大的潜力,并着重指出灌区目前应急需采取的各种节水的措施,尤其是在传统的节水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政策法规及现代科学技术,使玛纳斯河流域农业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灌区的建设与管理中仍然存在着"重建轻管"、"重灌轻排"的现象,这是长期投入不合理和传统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的。文章指出在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过程中,应以建设节水高效灌溉农业为目标,采取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并调整投资分担比例,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广科学灌溉并提高用水效率等有力措施,以改变"重建轻管"、"重灌轻排"的现象,使我国灌溉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给灌区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只有继续做好节水改造工程的各项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产生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尊村灌区节水改造中,为了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修渠堤以减少渗漏,优化渠道断面设计,完善渠道防渗,减少输水损失以及平田整地,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和抓好工程管理等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的双重制约,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突破水资源制约。目前,在我国要着实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系建设,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二是坚持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要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大力普及灌溉节水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对外公布的节水"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由0.45提高到0.5左右。前不久,农业部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重大技术措施,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150多个县组织开展了节水农业试点示范,推广了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土壤水库营建、集雨补灌、经济植物篱、聚水保墒、抗旱坐水种、冬小麦测墒节灌、水稻浅湿控制灌溉等9大农田节水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模式针对性强、节水效益明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成为不同区域农田节水的主要技术模式。因此,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