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脐疝是新生仔猫常见病之一,但手术治疗不多见。笔者对一例仔猫先天性脐疝进行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简介于下。 9个月前,畜主从农贸市场购回波斯猫一只,回家后见该猫腹部有一小囊包,以后逐渐增大,请求诊治。患猫毛焦体瘦,精神沉郁,整日四肢卷缩,卧地不起,时因疼痛而骚动不安。驱赶时,腹部擦地,前肢不敢用力,后肢拖行,食欲减退。诊断为先天性脐疝。疝囊直径6cm,疝轮直径5cm,皮肤、疝囊与肠管粘连。决定手术治疗。术前禁食8h,仰卧保定。术部剃毛消毒,用0.5%普鲁卡因5ml局部浸润麻醉,在脐轮上面与腹中线平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泾阳县泾干兽医院实习期间,处理了18例小猪腹部赫尔尼亚。其中先天性天然孔扩大占61.1%(11/18),阉割不当引起33.3%(6/18),先天性天然孔扩大和后天性机械损伤引起并存者占5.6%(1/18)。这些病例中,有的为非箝闭性赫尔尼亚;有的疝内容物与周围组织或疝内容物自身发生粘连,形成箝闭;有的疝囊因长期与地面摩擦破溃,肠管穿孔形成粪瘘;有的因外科感脓而出现眼肿。以上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4.4%。  相似文献   

3.
<正> 箝闭性疝(Incarated Hernia)一般发生于疝襄内孔,很少发生于先天性狭窄的疝颈部,因腹内压急剧增加,立即将肠袢挤入狭窄的疝孔内或先天性狭窄的疝襄中。疝孔及襄起初伸展,以后因腹内压增加,疝环缩紧,最初疝襄内的肠袢受压,以后肠系膜动脉也受压致使钳闭的肠袢失去血液的供应而坏死。箝闭常发生于肠袢的远端,其上位肠管继续向其中输入肠内容及肠内容腐败分解所形成的气体,以致过度充满。肠壁过度紧张,管壁呈不全麻痹状,血管也会发生血栓形成,营养障碍,此时肠袢的大量细菌通过肠壁向腹膜腔蔓延,最终发生弥漫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用于治疗该病的手术方法很多,但都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了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笔者对常见的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即不横断疝囊及不分离疝囊至疝囊颈后高位结扎,而只是在疝囊内行内荷包缝合疝囊颈以达到高位结扎疝囊颈的目的,此法经临床多年实践,效果较好,特向同行们介绍。1 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同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模拟绞窄性肠梗阻发展过程的大鼠模型,要求肠管的损伤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作腹壁嵌顿疝模型。模型中腹壁缺损的长度(疝环的半周长)为待嵌顿肠管管径的80%,将长度为6cm的选定肠管自腹壁缺损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绞窄性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时间的增加,依次将模型分为六组,嵌顿时间自1h起,每组依次增加1h,最长为6h,设置假手术对照组。通过光镜下病理检查,确定肠管损伤程度并根据肠管坏死的程度进行分级,应用Ritid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过Ritid分析,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tid值为0.038,各实验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1h组至嵌顿6h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tid值依次为0.248、0.329、0.464、0.551、0.765和0.874。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可以看到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小于0.035;各实验组间,嵌顿时间相差2h及以上者,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小于0.01;嵌顿4h与5h组间,肠管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余嵌顿时间相差1h的各实验组间,肠管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9。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大鼠腹壁嵌顿疝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绞窄性肠梗阻的发展过程,随着嵌顿时间的延长,肠管损伤程度渐进性加重;相近的嵌顿时间,肠管的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别;肠管的损伤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尝试根据Mitrofanof原理,将阑尾不加任何处理直接从脐孔穿出,构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排出管道。方法:选取末段回肠15cm和盲肠升结肠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劈开肠管,远近端对折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尿管与囊袋以粘膜下隧道法吻合,阑尾末端开放,并直接从脐部戳孔引出固定,形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10~30个月,回结肠膀胱脐部阑尾排出道控水能力满意,患者自行插管排尿方便容易,平均每次导尿量300~500mL,回结肠膀胱内压19614~44132Pa,无输尿管返流或积水及其它明显并发症。结论:不加任何处理的阑尾原位脐部造口的回结肠膀胱术,手术简便,控尿可靠,自我插管方便,为膀胱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病人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体重约20公斤的断奶仔猪,采用科学方法饲喂100天左右,体重达到90~110公斤。该法具有好多优点,首先是生猪增重速度快,从断奶到出栏,肉猪全期平均日增重为0.73~0.88公斤;其次是饲养周期短,仅有100天左右,经济收效极为可观。其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8.
饲料是畜禽维持正常生长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饲料品质不佳、饲喂或贮存不当,或含有毒物质时,都有可能危害畜禽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给畜牧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饲料品质不佳1.1有害饲料有些植物的茎叶或种子具有尖芒、刚毛或带刺。家畜在采食时易刺伤嘴部、眼睛、皮肤、四肢、腹部等,引发炎症,并能引起消化不良。如刺入毛被,会降低毛、皮品质。1.2含有混杂物的饲料饲料中的混杂物主要来自饲料采集与加工过程。如当家畜采食混有大量沙土的饲料时,易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出现便秘、疝痛、前胃弛缓等,而家禽则无妨碍;饲料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鼻肠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9例因疾病限制不能经口进食而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危重病患者,鼻肠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X线引导下将鼻肠管插至十二指肠曲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全部病例鼻肠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置管时间为14.5(7~55)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鼻肠管滴(注)入营养液,促进了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况,效果满意.结论:X线引导下经鼻鼻肠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复性小肠梗阻的新西兰白兔模型,要求其肠管的损伤和恢复程度呈现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体重为2.5~3 kg的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2只,其中假手术对照组4只,实验组48只。实验组白兔腹壁肌层切口(疝环的半周长)与待嵌顿肠管宽度相等,将长度为10 cm的末端回肠自腹肌切口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机械性小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和松解后的恢复时间,依次将实验模型分为8组,即嵌顿时间2 h、4 h、6 h、8 h组与在嵌顿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松解0 h、24 h、48 h、72 h组。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肠管损伤及恢复程度并进行分级,应用Ridit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Ridit分析,假手术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为0.071,梗阻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2 h组至嵌顿8 h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依次为0.327、0.545、0.735、0.890。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可发现梗阻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各梗阻组间,肠管损伤程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在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梗阻6 h)松解后0 h、24 h、48 h、72 h组的平均Ridit值依松解时间递增排降序,为0.774、0.595、0.443、0.262。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各梗阻后松解组间,肠管恢复程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可复性小肠梗阻新西兰白兔模型很好地模拟了肠梗阻的发展及及时松解后的恢复过程,肠管的损伤、恢复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李建忠  朵萍  杨富财 《甘肃科技》2014,(13):143-144
探讨了有腹部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戳孔方法与技巧。总结分析了甘肃民乐县中医医院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15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其中89例有腹部手术史。89例中8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例术中发现肠管浆膜层损伤,行腹腔镜下肠管修补术;1例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7例中转开腹。正确掌握建立戳孔方法与技巧,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谢龙儿 《科技信息》2013,(9):469-470
选取产期相近的长大二元怀孕母猪20头,分为两组,每组10头,一组为试验组,饲喂新型哺乳母猪料,另一组为对照组,饲喂传统哺乳母猪料,饲喂期从母猪分娩前10天开始至出现第一次发情。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所产仔猪断奶均重为7.24±0.53kg,极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的6.48±0.52kg,影响极为明显。但试验组母猪从分娩后至第一次发情的平均天数(25.3±1.7d)和对照组(25.4±1.6d)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3.
1991~ 1998年收治了外伤性小肠破裂 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年龄 5~ 71岁 ,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建筑坠落及刀刺伤为多。合并伤以脾肝破裂为多。均经单纯肠修补或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并对合并伤进行了治疗。治愈 30例 ,死亡 2例 ,死亡原因均为合并创伤感染性休克 ,导致MODS所致。提出 :1、早期诊断应注意 :①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暴力的性质、大小、方向、部位及伤后病人的反应。②全面反复仔细的检查腹部压痛及反跳痛部位、范围、程度 ,肝浊音界及移动性浊音以及肠鸣音的变化。③反复多部位的腹穿是简易、准确及理想的诊断方法。④腹部X -线检查及B超探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2、外伤性小肠破裂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其探查指征 :①伤后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膜炎症状逐渐加重。②腹部开放性肠管外露或肠液外漏。③腹透膈下游离气体。④腹穿阳性。 3、手术要求简单、有效、确实可靠 ,彻底清洗腹腔和有效的引流。 4、肠管切除肠吻合的指征 :①肠管破裂周径 >2 / 3或肠管横断。②短距离内有多处肠管破裂穿孔 ,缝合后有可能发生狭窄梗阻者。③因肠管损伤或肠系膜损伤引起肠管明显血运障碍者。  相似文献   

14.
在湖北省十堰市龙泉寺旅游区采集到一株小蘑菇属Micropsalliota真菌,经鉴定为Micropsalliota lateritia Heinem.,为中国新记录种.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小,紫褐色,表面覆盖丛毛状小鳞片;菌褶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紫红色,菌环膜质,易脱落;孢子椭圆形,无萌发孔,5.2~5.8×3.5~3.8 μm;缘囊体棍棒状或近头状,侧囊体缺;菌盖皮层菌丝有色素.小蘑菇属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其新分布点的发现,对小蘑菇属的系统分类与演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标本存放于汉江师范学院真菌标本室(HMHNU).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外环口微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永登县人民医院(文中简称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环口微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0min,住院时间3-6d,平均4d;切口疼痛轻微,仅缝合1针,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2月,无复发病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外环口微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隐蔽美观、腹部无瘢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应作为开放手术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一例巨大脐疝并位于正常右肾下方的一异位脾。患婴,女,足月儿,体重3500g。出生时发现一巨大(7~8cm 直径)脐疝,其羊膜囊完整。无先心病。产后第三天即作脐疝复位及手术修补。生后一同作尿路 B 超检查,采用5MHZ 探头,显示左肾正常,右侧见两个肾样结构的声像图,两者均呈中央混杂回声,且实质回声类似新生儿的正常肾脏,但左上腹未见脾脏回声。两周后,改用7.5MHZ 探头复查,证实位于右侧腹下方的结构是物质回声图像,而位于上方的结构在大小和声像图特征上均为一正常肾脏。右肾下方软组织块大小没有改变,内未见有钙化影。其实质声像图特点类似正常脾脏。作99cm Tc-硫胶体扫描,显示出  相似文献   

17.
小麦-混合蛋白日粮中色氨酸含量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混合蛋白日粮中使用0.16%,0.18%,0.20%,0.22%的色氨酸水平饲喂仔猪45 d,结果显示,在0.18%和0.20%色氨酸水平下仔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极显著提高(P<0.01),当色氨酸水平达到0.22%后,生产性能有所降低;其中0.20%色氨酸含量的饲喂效果最好,仔猪日增重达547.78g±47.99g,比对照组高16.10%,料重比3.21±0.79,比对照组低25.98%,血清尿素氮随色氨酸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家畜肠套叠多发生于过度饥饿,肠管蠕动过度或逆蠕动引起。如:冰冻的饲料、饮水过冷及继发某些寄生虫病,肠卡地等刺激肠管运动都可造成本病的发生。而敌百虫中毒继电回肠套于结肠内极为少见,现就本病介绍如下:一、发病史和临床症状1996年3月14日,家住青山镇10委的李XX家的四头仔猪开始呕吐.仔猪约30斤左右,投喂敌百虫按5斤/片喂的,并且将所有药投到一个槽子里,给少量粉料,虽经搅拌猪采食不均而且体重也是估计的,用药也超过正常给量(10斤/片),仔猪肌肉痉挛、呕吐、流诞、出汗等中毒症状,让其家人将槽子拿出用水刷洗干净。…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用90头30-32日龄、体重相近的(长×大)断奶仔猪,将其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公5母).3个处理组分别是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基础日粮+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30d.结果表明:试验各个阶段和整个试验期,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基础日粮组和抗生素组提高5.63%和7.73%、料重比分别下降7.24%和2.82%;试验第15d和第30d,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杆菌数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30d,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仔猪粪便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综合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抑制粪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促进断奶仔猪健康,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正>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25~45岁之间,在临床表现上有时与乳腺癌有所混淆;因此;正确认识本病十分重要。因目前对本病命名尚未统一,在临床上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亦称乳房小叶增生症或乳腺纤维囊性病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称为乳房囊性增生病较为合适,简称乳腺增生病。这是因为病变本质是乳腺的管泡及间质增生之故。其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拌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拌有乳管囊性扩张。另一类型是小叶实质增生。故应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分型,有助于做出确切的诊断和治疗。关于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