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蟑螂,学名蜚蠊,有翅亚纲蜚蠊目,取食庞杂,行走迅速,为夜行性昆虫。在我国,美洲大蠊、黑褐大蠊、日本大蠊、澳洲大蠊、德国小蠊5种蜚蠊混生于厨房、仓库等处。它们污染食物,咬坏衣服、家具、书籍等物品,传播痢疾、伤寒、蛔虫等多种疾病。此外,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蔗蠊等还危害农作物,被列为农业害虫。由于上述原因,蟑螂被列为人类的主要害虫,被称之为“第五害”。 科学界证明,蟑螂的生活史可追溯到3亿2000万年前的上石炭纪。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在这数亿年间,它能顺利地度过冰期,经历了多次生物大灭绝  相似文献   

2.
害虫种群治理是农业昆虫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论述了害虫综合治理与生态调控的关系、地位、内涵和发展史,以及目前害虫种群治理的形势和需求.经典害虫综合治理(IPM)在集约化农业和粮食增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体系框架下的害虫治理策略逐步引发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在全球变化加速的背景下,生态安全和环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这要求害虫种群治理更需要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这就是害虫生态调控理论(EBPM).EBPM能够在更全面的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层次上通过调控食物网拓扑学结构和能量流动,通过天敌的下行控制(top to down)和土壤的上行效应(bottom to up)共同调控害虫种群,最终实现害虫种群的可持续控制.因此,害虫综合治理到生态调控的转变和过渡是可持续农业的要求,也是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维持农业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脑咽侧体活化因子对咽侧体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雪辰 《科学通报》1993,38(21):2001-2001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蚜虫的重要天敌,它在生物防治害虫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查明保幼激素(JH)是控制七星瓢虫生殖作用极其重要的因子。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证实昆虫内分泌器官咽侧体(CA)合成并释放JH,它是受由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咽侧体活化因子(Allatotropic factor,ATF)和咽侧体抑制因子(Allatosta-  相似文献   

4.
郭建平  关伟  何光存 《科学通报》2023,(23):2999-3001
<正>植物害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因子,严重威胁作物生产安全.为了从寄主植物获取足够营养,植食性昆虫进化出了复杂多样的取食策略[1].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遭受多种害虫为害.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 BPH)是水稻单食性害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韧皮部汁液,对水稻造成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5.
高平 《科学通报》1986,31(16):1279-1279
早在1961年,McIlwain就曾报道过神经节苷脂能保持神经膜的兴奋性并对鱼精蛋白和低温的破坏起保护作用。用鱼精蛋白处理后再加神经节苷脂,神经的兴奋性恢复。我们的预试验表明,神经节苷脂对酪胺(在物理和化学的应激反应下释放的神经毒素)的毒性也起保护作用·当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ha L.)的腹六神经节用酪胺加猪脑神经节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77,22(7):284-284
当前,农业害虫防治主要依赖施用化学农药,但在长期使用中,导致了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杀伤了大量有益昆虫等弊病。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其中利用昆虫本身所分泌的性信息素(亦称性引诱剂)防治农业害虫,这一新途径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无公害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王延年 《科学通报》1986,31(23):1823-1823
三化螟[Scirpophaga(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我国及亚洲稻区的重要害虫,因其食性单一,习性特殊,室内饲养困难。数十年来,由于实验虫源不足,使有关三化螟的防治和基础研究都受到了阻碍。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20年间,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昆虫学者曾不断试验用各  相似文献   

8.
薛榕  朱应 《自然杂志》1995,17(5):307-307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简称Px)是造成十字花科蔬菜减产甚至完全无收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长期施用农药,幼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蔬菜残毒增大,而病毒制剂没有化学农药的副作用,同时又具选择性强,效果持久等优点,因此,利用病毒防治害虫是一种有效方法,而寻求提高病毒感染的制剂也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西北杨树重要蛀干害虫——黄斑星天牛(Anaplophara nobilis Ganglbauer)虫尸的病原物进行多次分离,发现它同时被一种杆状病毒和一种原虫感染.罹病幼虫形态呈“C”或“S”形,此种复合感染的现象,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化学农药防治是保障农作物免受病虫灾害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而导致的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和次要害虫再猖獗等"3R"问题仍十分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优质、洁净的农产品已成为市民的必然需求。因此如何解决农业生产、害虫防治和农产品安全之间的矛盾,改进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量,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污染,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呼声,也是农业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孟英 《科学通报》1983,28(23):1471-1471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为害苹果、桃、板栗、向日葵等多种果树和农作物的害虫。这种昆虫雌蛾分泌的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12.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58,3(18):567-567
我国竹材产量大,分布广,是良好的建筑材料。但竹材常常遭受虫害,严重地影响使用年限。所以竹材防虫研究被列为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主要项目之一。我国为害竹材的害虫计有长蠹虫科(Bostry-chidae)的三属四种,扁蠹虫科(Lyctidae)的一属一种,而据作者调查,以竹长蠹(Dinoderus minutusFabricius)为害最烈,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广西及台湾等处,所以本试验的竹材防虫是以  相似文献   

13.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63,8(11):24-24
加强害虫防治是争取农业增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当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改革的重要方面。防治害虫的新方法很多,除使用各种新合成杀虫药剂外,还有利用电离辐射及化学药剂引起不孕,杂交引起不孕,利用劣势的遗传品种及新型合成诱引剂等来消灭害虫,都有其一定的效果,而害虫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昆虫的抗药性、害虫的再猖獗和农药的严重污染,是随着近代农药大规模应用而不断出现的问题。在提倡对害虫综合治理中,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以达到正确、有效地使用农药,是件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15.
“有害动物”或“害虫”的概念是以人为中心而制定的,比如,与人争抢作物的虫类,破坏耕地、偷吃家畜的动物等等,都被称之有害。为了控制害虫、有害动物,人类想尽了各种办法,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既能杀灭或减少有害动物,又不危及人的生命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于是遗传工程(也称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便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粘虫迁飞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圣菊 《科学通报》1982,27(11):692-692
粘虫是我国粮食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它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它的迁飞有起飞、运转、降落和降落后生境转移等四个过程。这些过程都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在国内研究尚少,在国外对起飞、降落过程的研究也不多。作者曾对粘虫起飞、运转(迁飞方向、区域、界限、高度、速度)、降落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做了一些探讨,本文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丁布对粘虫幼虫侧栓锥感器冲动发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次生物质对植物本身基本代谢无直接关系,但对保护植物不受害虫侵害有重要作用.次生物质丁布(2,4-二羟基-7-甲氧基-1,4-苯并(口恶)嗪-3-酮(2,4-dihydroxy-7-methoxy-1,4-benzoxazin-3-one,简称DIMBOA))在玉米幼苗叶片中含量丰富,也存在于其他禾谷类植物叶片中,大量研究表明植物中丁布含量越高,抗害虫的能力越高.丁布对昆虫的发育、生殖和消化有抑制作用:丁布能破坏某些关键代谢过程(如线粒体能量转换)及抑制肠道蛋白酶的活性.丁布对昆虫是否有拒食活性尚有争论.行为实验表明,饲料中丁布浓度加大时欧洲玉米螟的取食量反而增加,说明没有拒食活性.Corcuera认为丁布是蚜虫取食大麦的厌食剂.阎凤鸣等根据行为实验肯定了丁布对亚洲玉米螟有拒食活性.植食性昆虫的味觉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下颚和内唇,对昆虫选择寄主植物起重要作用.鳞翅目幼虫下颚瘤状体的栓锥感器内有4个味觉感受细胞,通常每一个细胞按其最适宜刺激物来命名,如盐细胞、糖细胞、氨基酸细胞或花色素类(glucosinolates)细胞和抗食素细胞(deterrent cell)分别对盐、糖、营养性和拒食性物质敏感.电生理学方法可直接记录这些细胞对刺激物的反应,成  相似文献   

18.
谈忠兴 《科学通报》1987,32(22):1742-1742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鳞翅目蓑蛾科)是中国东南部林木和行道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大袋蛾幼虫孵化后,即作袋囊护身,随着虫龄的增长,袋囊不断扩大。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翌年5月初化蛹,5月下旬羽化。雄蛾羽化后即离囊飞去,雌蛹羽化为蛆状成虫,不  相似文献   

19.
赵圣菊 《科学通报》1984,29(2):117-117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为暴食性害虫,是我国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目前,关于粘虫的发生期预测,多属短期。我国东北是二代粘虫发生区,及早掌握一代成虫迁入期,准确发布预报,对指导适时防治,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曾对一代粘虫发生区,越冬代成虫迁入期的长期预测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在两年试报及1983年预报中,都得到满意的结果。实践证明,用前期气象因子建立长期预测模式,是一条简便的行之有效的模拟研制途径。因此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用气象因子,以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目的,进一步对东北地区一代成虫迁入期的长期及中期预测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骐 《科学通报》1991,36(13):1014-1014
1987年Vaeck和Fischpoff分别将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的δ内毒素基因转移至烟草及番茄中,得到了转基因植株,表达出δ内毒素对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作用。从此,植物杀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t.kurstaki HD-1菌株是一个毒杀鳞翅目害虫的优良菌株,在中国早已应用于B.t.菌剂的生产,对于防治蔬菜、玉米、棉花、松树等鳞翅目害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