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2018中国-亚欧博览会(亚博会)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消费价值构建了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及IPA分析法,通过数据分析了新疆内外游客对亚博会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性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游客对亚博会期间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性期望值与绩效感知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现有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游客实际需求的均衡性不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满足游客功能性需求的同时注重游客精神和心理诉求,实施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多元化供给策略,挖掘节事活动文化内涵,健全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节事活动的旅游公共服务——以政府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节事活动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对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内重大节事活动成功的旅游公共服务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启示。为促进旅游节事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切实做好节事活动的旅游公共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节事活动对于举办地往往有着重大的旅游影响,当地居民的感知是反映节事活动发展现状的“晴雨表”。晋中社火节是晋中重要的节事活动之一,当地居民的正向感知和支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社会文化、民生、举办地周边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当地居民对晋中社火节活动的旅游影响感知,发现社火节存在着与文化结合程度低、宣传力度弱、破坏周边环境等问题,并基于当地居民的视角,针对性提出改善晋中社火节举办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节事活动在都市旅游中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事活动可充分利用都市品牌和配套设施、区住、消费群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以符合市场规律的操作方式,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都市也可借助传统节事活动的举办塑造新的旅游形象、提高旅游知名度,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样既可达到筹办传统节事活动所预期的文化宣导效应,也会带来理想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文化节事旅游活动和当地文化的融合机制。以武汉市节事旅游为研究对象,提炼分析了武汉市的文化特色,结合节事旅游的开发主题,指出了武汉市节事旅游活动的文化发展方向。提出了武汉市在发展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伴随现代社会兴起的事件业涉及节日、会展、体育、商贸、文娱、旅游、休闲等多方面,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节事活动同包括旅游活动在内的社会休闲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文章基于休闲的3个维度系统分析了节事活动对城市休闲空间、人们休闲活动和休闲心理等3方面的影响,指出高质量的节事活动对促成休闲时代到来的积极作用.伴随着未来社会越来越以闲暇为核心,加强节事活动在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指导城市节事活动和休闲业的相互协调和促进,对培育休闲城市、休闲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型节事活动对举办地开展都市旅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节事活动对举办地开展都市旅游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应利用积极影响,实行都市旅游效应最大化战略。  相似文献   

8.
重大节事作为促进旅游发展的一种方式是增加当地旅游人数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重大节事的举办对于北京入境旅游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采用本底趋势线和月指数方法分析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伦敦奥运会对北京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表明:(1)北京奥运会增加了北京在奥运会举办期间的入境旅游人数,同时也抑制了举办期前后的入境旅游人数;(2)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为北京的入境旅游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3)伦敦奥运会举办后对北京入境旅游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总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同举办的旅游节事活动很多,已经初步形成了代表性节事,但节庆效应的有限性与城市品牌建设的持续性还存在很大的矛盾.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研究发展旅游节事对城市品牌建设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发展态势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大同旅游节事活动的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事件旅游,也叫节事旅游,来源于西方event&event tourism的研究。近年来,事件旅游日益成为我国各地促进旅游业发展,振兴旅游经济的新方式。随着焦作市事件旅游发展的日益成熟,在这里成功的举办了一系列大型节事活动,使得焦作市的知名度得到提升。本文从事件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焦作市事件旅游发展的概况,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宋代节序词意象有其明显特征,具体表现为自然意象带有季节物候特点,而人文意象则是节日所特有的典型民俗活动,这些斑斓而特别的意象为后世展现了一副宋代的世态风情画卷,也为宋词抹上了一笔特有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12.
江淮传统春节习俗包含有"开门"、"出行"、"春节早餐"、"禁忌与特殊习俗"、"接天地"、"吃元宝"、"拜年"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江淮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索各个指标变量之间关系和发生作用的路径,阐析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经济、文化、区域发展影响的认知与公众对国际武术节的态度以及支持国际武术节的意愿之间的关系.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认知对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态度有积极作用,进而对公众支持国际武术节的意愿产生正面影响.要增强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经济、文化、区域发展影响的认知,通过增强公众的认知,从而影响和改善公众的态度,进而形成公众的支持意愿,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城市营销理论,探讨了鼓浪屿诗歌节对于打造厦门文化品牌、丰富鼓浪屿品牌内容,推进厦门和谐发展的作用;并在反思诗歌节问题的基础上,建议诗歌节的运作应由官方行为逐步走向民间、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和节庆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不管是传统民俗中的公众节日,还是属于个体人生中的节日,酒已成为了节日庆贺必备的"文化道具",成为节庆习俗文化的构成。因此,酒类广告语充分利用了酒在我国传统节庆中特殊文化地位的商业价值,把节庆作为诉求的基本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节日纪念物是特定节日习俗整体的组成部分,是节日文化内涵的延伸形式和物化形态。节日纪念物的利用与开发有助于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繁荣壮大。它对传统节日现代性的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维系人们的节日情感,丰富人们的节俗活动;第二,营造浓重的节日氛围;第三,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顺利传承有赖于节日纪念物消费市场的推动。节日纪念物的设计、开发与销售,必须依托、尊重、利用相关的民俗规律。目前传统节日纪念物的性质可分为旧物新用、创用新物、旧物旧用等3种情况。民俗总是在传承中不断演变的,节日纪念物也在不断地进行功能调整或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17.
民俗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而又普遍的人类文化行为。把民俗节日视作文化传播文本,运用现代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受传者、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民俗节日的文化传播特性,有助于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当传统在现代的冲击下与日常生活发生脱节时,人们往往通过保护一些过去留下的丈化遗产,试图留住传统,加固文化记忆。礼贤城隍庙原本是个民间宗教场所,但在它被列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也变成了一个当地人寄托怀古之情和确认文化身份的公共场所,也就是一个浓缩了当地历史和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复兴后的城隍庙会,也不再是纯粹的宗教性节日,而变成了一种带有象征性和表演性的当地文化资本。认识到城隍庙的这一功能演变,当事人及主管部门应抛开各种政治包袱,尽力去挖掘和恢复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让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能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19.
中秋节这个孕育于史前定型于宋代的节日,后来居上,并在明清以后成为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其文化要素赏月、月饼、亲人团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融合于一体的。它是一个提倡和谐、感恩、团结的盛会,也是庆祝丰收、合家团圆的宴会,其节日仪式更是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相似文献   

20.
毛南族分龙节又称庙节,是广西环江毛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分龙节的习俗在宋代就已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在历代中原文化向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渗透的过程中,毛南族古老的土俗神崇拜宗教仪式受到中原和江南地区“分龙日”、“分龙节”节俗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毛南族分龙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