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1997-1998年云南中北部水稻区试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表明,会9203、高粳228、合系41品种主效最大,丰产性最好,较对照种云粳九号增产14.94-20.75%,达显著水平;滇系1号、合系42、凤稻11号品种主效次之,丰产性较好,较对照种增产8.69-14.94%;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方差和互作效应的变异系数以合系41、合系42、凤稻11号最小,且回归系数小于1,属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品种,提出了丰产稳产性好的合系41、会9203、合系42、凤稻11号推广应用及合理布局意见。  相似文献   

2.
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西昌市粳稻新品种(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8年西昌市新培育和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系)为材料,应用DTOPSIS分析法,对其16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品种(系)中,与理想品种性状的相对接近度依次为:西粳2号〉西粳1号〉西粳3号〉合系22-2(CK)〉BM-2〉B168〉BM-3〉B169〉BM-1。西粳1号、西粳2号和西粳3号综合表现优于对照,说明运用DTOPSIS法对水稻品种进行评判可以达到优中选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凤稻22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通过合系35/合系40//鹤16/鹤89—24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耐寒、高产、稳产等优点,一般亩产750.0千克左右,高产田达961.17公斤,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鹤16、凤稻14、15等高海拔原主栽种。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凤稻17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以合系154为母本,凤稻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性强、抗病性好、熟期适中、地区适应性较好。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优质米品种,并获铜奖。2003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适宜于在海拔1950米以上的冷凉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黑粳7号(黑交912)是黑河农科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1994年经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命名推广。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冷害能力强。目前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迅速推广,是该区米质最好的主栽品种。一、增产效果1989-1990年在所内进行二年产量鉴定,平均公顷产量6913.3公斤,比对照品种黑粳5号平均增产15.8%,1990年异地产量鉴定,平均公顷产量700.20公斤,平均增产16.1%。1991—1992年第四积温带区域实验共9个点次,平均公顷产量6376.0公斤,平均增产7.9%;1993年平均公顷产量7100.1公斤,平均增产17.00%。德都县农业开…  相似文献   

6.
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镁、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两个水稻品种,设置三个不同播期以探讨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镁、钾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位水稻籽粒的镁、钾元素含量以及Mg/K均以强势粒最低,中间型籽粒居中,弱势粒最高;随播种期推后,水稻结实期温度降低,不同粒位稻米Mg、K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但Mg/K值则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淀粉RV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两个水稻品种,设置三个播期,探讨结实期对不同粒位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后灌浆结实期温度降低,水稻淀粉黏滞性谱特征值改变,其中糊化开始温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降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升高;不同粒位淀粉RVA存在差异,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呈弱势粒〉中间型籽粒〉强势粒的规律,而糊化温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理州优质稀米产业化开发的意义及可行性,提出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优势稻米产业化开发;加强优质高产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优质稳米产业化开发的顺利实施;重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速优质米品种(系)繁育推广;依托市场,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加大系列化、产业化开发的力度,攻市场创名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临引杂1号”是临沧市农技中心从中科院引进的一个两系杂交油菜良种。2008—2009年在临翔区博尚、圈内等油菜主产区进行示范种植,表现出早熟、高产、优质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是目前最具推广潜力的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目的 鉴定早熟陆地棉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早熟性、品质及抗病性,为新品种的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系)及供种单位 参试品种(系):供种单位: 新陆早一号(CK) 石河子下野地试验站 871 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894 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D301 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85—174 农七师农科所 85—57 农七师农科所 85—1 石河子炮台试验站 212 新疆八一农学院 三、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系)八个,以新陆早一号(691)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发芽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籼稻9311、湖南粳稻HN-1、豫粳6号、豫粳8号4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种子发芽耐盐性比较实验,并分别测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电导率以及POD(过氧化物酶)比活力,分析不同品种间幼苗耐盐性的差别.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江苏籼稻9311的耐盐性最强,豫粳8号次之,再次为湖南粳稻HN-1,而豫粳6号最弱.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香型软米水稻“上师大1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香型软米水稻"青香软粳"作为软米基因供体亲本,以香型非软米水稻"光明粳2号"作为转育亲本,结合软米基因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成功培育出香型软米水稻"上师大18号"."上师大18号"水稻全生育期约148 d,早于"青香软粳"水稻约5 d."上师大18号"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都与"光明粳2号"接近."上师大18号"稻米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为8. 2%,符合软米特征."上师大18号"水稻的成功选育有助于上海地区推广生育期相对较短的香型软米水稻.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闻常熟有个“袁隆平”——常熟市农科所高级研究员端木银熙,这位农民出身的水稻专家从事水稻研究40多年,先后带领着他的团队承担了省、市“八五”、“九五”、“十五”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组合)的“常优1号”选育工作。“常优1号”是江苏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杂交晚粳稻品种,创下了实收亩产808.6公斤的高记录,  相似文献   

14.
“牡丹江19”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于1977年以石狩为母本,岩锦为父本杂交成的优质高产早粳水稻品种.1980年决选,品系号为牡80—541,1985~1986年两年全省区试,1987~1988年两年全省生产试验,1989年3月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有效改良武运粳8号条纹叶枯病抗性武育粳8号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稻米产品,在江苏和上海稻米市场十分畅销,但由于该品种易感条纹叶枯病,生产应用受到限制。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  相似文献   

16.
石明松(1973)从晚粳品种农垦58大田中发现了具有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性状的水稻农垦58S,并被正式命名为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它的发现及利用可以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方式由“三系法”改变为更经济的“二系法”,这将对杂交水稻的生产起到十...  相似文献   

17.
"巨胚红粳1号"是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功能性水稻品系,主要特点是产量高,胚大(比普通品种增大2~3倍),糙米呈红色,富含花青素.经分析测定,"巨胚红粳1号"稻米的营养价值均明显好于普通种的糙米和精米,尤其γ-氨基丁酸(GABA)和维生素E含量均高于普通种糙米2倍以上,营养极其丰富,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米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大都为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和母体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细胞质效应协方差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
由大理州农科所组织实施的107个马铃薯品种试验在鹤庆草海镇马厂村获得成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州科技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农技中心的大力支持,同时.合作的有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东南亚薯类作物培训中心(省农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龙江省8个主栽水稻品种(系)稻米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味品质等9项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达国家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最高的是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100%),达标率最低的是胶稠度和垩白米率(达标率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