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浮床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对生态浮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生态浮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浮床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的浮床特点进行理论分析。文章以空心菜为浮床植物,将改进浮床和传统泡沫板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考察改进浮床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改进设计的生态浮床比传统浮床有更好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可以作为新型浮床推广使用,更好地服务于水体修复。  相似文献   

2.
生物组合对浮床污染物净化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水生植物(空心菜)单元、水生动物(三角帆蚌)单元及人工介质(微生物)单元组成的组合生态浮床.夏秋两季富营养水体净化实验显示,组合型生态浮床比普通水生植物浮床对NH+4-N,TN,CODMn平均去除效率的提高幅度:夏季水体交换时间5d时分别为22.6%,13.3%,13.7%;秋季水体交换时间7d时分别为19.5%...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居住小区和公共园林景观水体水质逐渐恶化的现象,探索通过构建空心菜和韭菜等蔬菜浮床的方法对景观水体进行净化。室内、室外实验结果均表明,蔬菜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室内系统各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19.18%(TN)、19.55%(NH_4~+-N)、11.97%(NO_3~--N)、12.38%(TP);室外系统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34%(TN)、12.49%(NH_4~+-N)、9.40%(NO_3~--N)、7.52%(TP)。为了评估浮床蔬菜的食用安全性,本研究对蔬菜体内部分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蔬菜体内的铅和汞含量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蔬菜浮床具有显著的水体净化效果,为城市环境有限空间内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方式提供借鉴,是一种健康的绿色发展方式,但浮床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往往取决于水体环境特征,需进行相关评估。  相似文献   

4.
3种水培植物对青山湖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将空心菜(Gynura cusimbua)、木耳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3种蔬菜用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培养,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质量浓度情况.结果表明,水培植物木耳菜、空心菜和空心莲子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去除率分别达81.80%、68.61%和63.56%;对总磷的去除率各为44.24%、60.03%和31.58%.对比3种水培蔬菜单位鲜重的总氮和总磷去除能力表明,木耳菜对总氮和总磷去除能力最强,分别为0.0031mg/(L.g FW)和0.0006mg/(L.g FW),可作为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优先选择的植物.  相似文献   

5.
人工浮床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已得到较多的研究和应用,但对其净化水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自配4种不同浓度受污染水样,浮床栽培蕹菜(Ipomoea aquatica)的静态试验,定量分析在浮床栽培蕹菜条件下不同浓度受试水样中TN的变化规律,构建其净化方程.结果表明:浮床栽培蕹菜对水中TN的去除,与蕹菜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TN浓度与植物的生长时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水样中TN浓度呈三次曲线(立方曲线)或逆曲线的形式衰减.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乌梁素海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典型草型富营养化湖泊内蒙古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研究基地,进行较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表明实施沉水植物收割工程是草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技术措施.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能够削减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和释放,减少二次污染,抑制生物填平作用,改善水体环境.有计划、合理地运用生态恢复工程,不仅可以减轻草型湖泊所面临的巨大生态压力,延缓沼泽化演化进程,而且可以在实施生态工程的同时开发利用水生植物资源,使湖泊环境与湿地综合利用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4种花卉植物及其混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文章采用生态浮床系统研究了绿萝、铜钱草、白鹤芋、吊兰4种花卉植物单一种植及混合种植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各组实验对于水体藻类与叶绿素的增长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绿萝和铜钱草混种组合对藻类抑制率、总磷和总有机碳(to tal organic carbon,TO...  相似文献   

8.
分别构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浮床及其不同组合的植物浮床,并在水体中加入6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及一种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研究不同浮床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应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在浮床上能健康生长,其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均明显增加,且香根草和黄菖蒲的长势优于西芹。植物浮床均能有效防止水体的中化学需氧量(CODMn)的上升,但各生态浮床植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浮床能显著去除水体中的氮(N)、磷(P)营养盐,其中,香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而西芹的效果相对较差。总体而言,在系统中添加斑马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床系统对水体的净化功能。香根草浮床能显著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植物浮床对浮游植物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浮游藻类对植物浮床的敏感度不同。香根草和黄菖蒲对生态浮床系统中斑马鱼的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香根草的促进作用大于黄菖蒲。综上所述,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浮床植物,可广泛用于水体净化及水华防治,而黄菖蒲可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9.
提出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治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新方法.介绍了电液压脉冲技术的工作原理,电液压脉冲技术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机理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室实验.从研究所取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采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治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可行的,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成都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科学研究是其后续利用、保护或治理工作的前提.本研究选取成都市中心区域唯一的原生态浅水湖泊东湖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月测定了该水体水温(Temp)、溶解氧(DO)、pH、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 a)等水质指标,并通过综合营养指数(TLI)和参数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现状,选取6种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试验,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通过人工模拟受污染水体水质,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对富营养化指标氮的测定研究六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模拟污水中不同浓度氮的净化效果,六种水生植物包括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  相似文献   

12.
对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底栖动物及其湖泊水质和沉积物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水和浮叶植物的存在对太湖水质、沉积物特性和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均有一定影响.有草区与无草区比较:其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12(5月)和1.99(9月)倍,TN浓度降低了1.84(5月)和0.70(9月)倍,TP浓度降低了0.99(5月)和1.58(9月)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2.17(5月)和1.54(9月)倍,有草区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75种)明显高于无草区(53种),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沉水和浮叶植物是维持太湖浅水湖泊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浅水湖泊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
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叶绿素a、藻类密度表征水体藻类含量,通过静态试验,研究风车草(Cyperus alterni folius)、菖蒲(Acorus clamus)和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风车草、菖蒲和富贵竹对叶绿素a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2.6%,36....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市某人工湖湖水为研究对象,在秋季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进行利用生态浮床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分别种植美人蕉、旱伞草、春芋净化水体的现场动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水温为10℃~17℃的条件下均可生长,对水体中TN、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38.48%~68.16%、26.19%~71.43%,TP、CODMn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43.41%~72.82%和17.49%~42.81%。对藻类的抑制效果尤其稳定,抑制率为62.15%~81.40%。通过比较,美人蕉组合的净化能力最强,旱伞草组合次之,春芋组合最弱。本研究丰富了秋季温度较低条件下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也为秋季浮床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实现了浮床植物与夏季的衔接。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富营养化水平对挺水植物生长及氮磷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以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花叶芦竹(Arundo donax)和野茭白(Zizania latifolia)3种挺水植物为实验对象,设置中营养至重度富营养5种富营养化浓度梯度,进行水培试验,并追踪记录其生物量及体内氮磷量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具有不同的最适浓度,对富营养化的耐受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花叶芦竹与千屈菜植株最大生物量和氮磷含量均大于野茭白,前两者最大值表现在重—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上,而后者表现在轻—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上;时间上,前两者的峰值出现在10月,后者在9月.通过与已有研究比对分析,讨论了不同生活型间水生植物氮磷吸收能力的优劣,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优选最高效、最适宜的生物材料提供科学支撑,并认为花叶芦竹可成为上海地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优选植物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水芹菜、空心菜、水葫芦及香根草作为供试浮床植物,进行了景观再生水处理效果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水芹菜、空心菜、水葫芦、香根草4种浮床植物在城市再生水条件下生长状态良好,相对生长速率(RGR)在0.2060.247/d之间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水葫芦>空心菜>香根草>水芹菜;4种植物浮床系统对再生水中的CODCr,TP,TN,NH3-N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相对于南方地区,水葫芦长势一般,综合考虑空心菜、香根草、水芹菜比水葫芦更适合在苏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利用蔬菜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的景观水体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经济价值。本文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主要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并着重论述了蔬菜浮床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其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空心菜、美人蕉、吊兰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7~32℃,生长21 d条件下,空心菜和美人蕉生长良好,生物量大,而吊兰生长较差,生物量增加少.空心菜、美人蕉和吊兰对化学耗氧量(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2%,11.7%和6.9%;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7%,66.4%和30.6%;对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1%,82.0%和42.1%;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0%,42.8%和21.9%;对藻类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5.1%,42.5%和13.6%.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菇草(H ydrocot yle vulgaris)、睡莲(Nym phaea tetra gona)和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3种水生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3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 d.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能保持较强生命力,试验结束...  相似文献   

20.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遴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人工生物浮床栽培植物20余种,成活率大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100%。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角度,研究认为美人蕉、水蕹菜、牛筋草、香蒲、芦苇、荻、水稻等7种植物作为浮床栽培植物是较合适的.研究也表明人工生物浮床的构建合理、浮床植物的栽培方法得当,作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技术之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