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会泽八大会馆是明清时期各省商人在会泽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会馆。八大会馆各有自己不同的神祉,崇拜神祉对会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障作用。会馆神祉使客居群体在精神和文化上具有了象征符码和集体意义。就本质而言,其文化意蕴具有包容性、功利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2.
杨平 《山西科技》2014,(6):44-45
明清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异地经商时将当地私人宅地改建、或利用当地原有祠庙、或集资修建的旨在联络乡谊、推广贸易的场所。从晋商会馆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类型和功能及建筑布局方式等方面探析了明清晋商会馆的布局形制,为分析会馆对晋商发展的作用提供帮助,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3.
明清晋商会馆历经400余年的发展,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列于全国政治经济要冲、工商业城镇及交通网点上,为晋商兴盛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介绍明清晋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晋商会馆的时空分布及选址特征。  相似文献   

4.
《河池师专学报》2010,(4):F0002-F0002
会馆建筑是中国古代某一地区同乡或同乡集会、旅居、娱乐的建筑物。百色粤东会馆位于百色市解放路步行街,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经道光二十年(1840年)和同治十年(1871年)两次扩建、维修,粤东会馆占地面积达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61平方米,是广西至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最具建筑艺术和建筑特色的会馆建筑。  相似文献   

5.
韶关土话是分布在广东韶关的一种归属未明的方言。韶关土话的名词后缀"嘀""哩""咯/得"的使用情况相当于普通话的"子""儿","嘀(得)""哩"是唐宋时期江西移民所带来的赣方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曾少聪副研究员所著的《东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列入杨国桢教授主编的《海洋与中国丛书》,最近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全书20万字,定价23.80元。 该书以中国海洋移民为研究对象,以台湾和菲律宾为研究范围,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  相似文献   

7.
从明清时期粤商入桂及创建会馆的情况,可以管窥到广西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由于会馆的建立,减少了商人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了粤商力量的发展,进而导致广西社会首先是经济其次是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在16世纪中国产生市场经济萌芽的条件下,工商会馆的神灵崇拜被打上深深的市场烙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表现出世俗性的倾向,它反映了工商会馆功能的演变和社会转型时期商人心态的微妙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清社会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明代云南的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有的学认为直到明末崇祯时云南的人口仅240万.最高的估计也只有300多万。为此,在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明代云南军籍人口、民籍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献记载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考证,分别得出了万历时期云南军籍人口、民籍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由此推断出万历时期云南的人口数量应在500万人以上。这为从事云南移民、民族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可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南郏县冢头镇处在古代交通要道上,明清时期更是因为"万里茶路"而成为商贸重镇。冢头镇山陕会馆(庙)位于冢头镇南寨门外,是"万里茶路"上现存唯一有两座并列大殿的会馆(庙),同时供奉大王尊神和关圣帝君。尤其是会馆所存石碑上的碑文反映了清代乾隆至道光时期山陕商人做公益的情况,凸显了"包容""和谐""双赢"的茶路精神。  相似文献   

11.
十年来,国内明清江西经济史的研究新见迭出,成绩斐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相当大的发展,集中反映了明清江西经济的状况,显示了江西地区在全国经济圈中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现结合有关学者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明清时期江西地区经济史的研究作一概述,以供同仁省览。  相似文献   

12.
溺婴现象在江西自古有之,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赣江流域特为严重。溺婴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江西地区由来已久的奢嫁之风、明清时期该地区人口激增和灾害之间的矛盾是其频繁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了制止这种不良现象,民间社会在兴建育婴堂的同时还巧妙借助了信仰的威力。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前,桂西地区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清至民国时期,在移民运动的影响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进一步瓦解土司的社会基础,同时及时调解和处理农业生产中的“来土矛盾”,维护外来移民的利益,使其获得了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在这里建立会馆、码头,本地民众积极捐款修建桥梁、公路,共同培育商品市场,从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改变。民族经济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六朝时期北人入赣及其对江西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是外地民众(主要是北方民众)开始成规模地向江西地区移民的历史时期。他们受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江西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觉不自觉地纷纷沿着东线、中线、西线三条交通路线进入这一地区,形成颇具时代特色的移民潮。入赣士民为了生存与发展,积极开拓,极大推动江西地区的经济开发,从而奠定唐宋江西大开发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江西地区出现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人口激增,开发方式不当,人类中心主义以及忽视对水利设施的管理是导致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探讨明清两代江西生态失衡及其成因,对当代江西的经济建设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人族群关系网络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加坡丰顺会馆为例,探讨了当地华人族群对外在环境变迁所作出的回应。文章认为,华人族群关系网络的国际化历程大体上经历了早期国际之间各个会馆组团互相访问、至九十年代以来活动系统化,组织世界性同乡联谊大会,国际性商业投资公司及最近通过互联网开展新一轮国际化关系网络活动。  相似文献   

17.
江西宋代人才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江西区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时期。这在文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江西文化成为了当时先进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们应该看到,宋代江西文化发达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均衡性,具体体现在人才的地区分布不均上。赣南赣北的江州、赣州、南安军,文化发展较慢,人才分布较稀疏;赣中的吉州、抚州、建昌军、饶州、临江军等地文化发展较快,人才分布较密集。这可以从宋史列传赣籍人物、赣科举进士及赣籍有著作留世者等方面考察出来。宋代江西崇儒尚学的风俗很重;地方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普及;加之宋政府的重用文人政策及个人勤勉治学,使得人才大量涌现。当然,上述几个方面在建昌军、吉州、饶州、抚州、临江军、洪州等地体现得更为明显。因而会有人才的地理分布不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18.
贱民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阶层。至明清时期,贱民阶层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雍正帝"豁除贱籍"政策的推行,提高了贱民的地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社会制度及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豁除贱籍"政策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怀药经济发达,怀药商人遍布各地,建有药王庙以及怀帮会馆。这些都是怀药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考察在各地的怀帮遗存,有利于探讨怀药经济发展的历史状况,同时对怀药文化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南宋以来,温州地区经历了以闽籍徙温移民族群为主导的四次移民浪潮,分别是南宋时期因为“淳熙水患”而造成的补籍移民浪潮、明代初期卫所制度下的卫戍移民浪潮、明代中后期出于生存压力而出现的移民浪潮以及清代初期动乱所导致的移民浪潮,这四次移民浪潮使温州南部的平阳、苍南等地至今仍保留丰富的闽文化遗存和完整的闽文化社会形态,这四个时段成为南宋以来闽籍徙温移民的四个重要契机。对这四次移民契机形成原因及具体状况的探讨,有利于后人进一步研究南宋以来闽籍徙温移民宗族社会的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