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一种用235U裂变室和238U裂变室在反应堆中同一位置上分别测量裂变率,并由此对238U裂变室所测量的裂变率进行修正的方法及其原理。用这种方法对石墨球床堆中238U裂变率测量结果进行了修正。修正结果与用包镉裂变室测量结果一致性很好。  相似文献   

2.
香港海域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导了香港海域8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总α,总β和高纯锗γ谱放射性核素分析的测量结果。α/β比值平均为1.23. ̄(238)U, ̄(226)Ra, ̄(232)Th和 ̄(10)K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9.7,32.5,48.1和625Bq·kg ̄(-1),裂变产物 ̄(135)Cs含量均值为2.00Bq·kg ̄(-1),其量甚微,但易于检出。  相似文献   

3.
用HPGe直接γ射线能谱法绝对测定热中子和8MeV中子诱发^235U裂变的20个产物的产额。其中19个是链产额,1个是独立额。绝对裂变率是用双裂变室测定的,并测定^198Auγ射线的活度检验裂变测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在川南古宋煤田富安井田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勘探过程中,发现其底板阳新灰岩内深部岩溶发育。文章根据电网络模拟及水化学资料,建立了阳新灰岩的岩溶水系及其结构,并通过岩溶水系铀含量及同位素(234U及238U)组成的研究,进一步为分析分支水系补给区、径流区及排泄、混合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川北砂岩型铀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能谱测量,用U,Th,K元素的丰度和比值,获得铀富集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通过伽马能谱法(测U,Th,K)和X射线荧光法(测As,Ba),区分含铀浅色砂岩和不含铀浅色砂岩,区分红色砂岩(红色泥岩)与浅色砂岩,缩小川北砂岩找铀矿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同位素稀释质谱-γ能谱法测定天然铀燃料元件燃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铀燃料元件燃耗低,裂变产物少,燃耗测定难度大.本文选取137 Cs为燃耗监测核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燃料元件溶液中的铀,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测定燃料元件中铀浓度,基于高灵敏度γ能谱法测定裂变产物137 Cs.介绍了铀与裂变产物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铀质谱测定、稀释剂与样品比例优化、137 Cs点源制备、数据修正计算等过程,给出了3根天然铀燃料棒所取样品的燃耗测定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MCNP程序模拟研究脉冲中子-裂变中子探测铀黄饼,采用脉冲式中子源,利用氦三管中子探测器记录裂变中子,得到铀黄饼中的铀含量信息。通过对14 MeV脉冲中子源和产生的裂变中子在不同铀含量模型中的输运计算,分析了裂变中子与铀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裂变超热中子衰减时间谱,可以确定铀黄饼中的铀含量;通过对热中子衰减时间谱进行校正,可以提高铀黄饼中铀含量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UO2(NO3)2-HNO3-N2H5NO3体积中,以镀钌钛网为阳极,钛板为阴极电解还原制备铀(Ⅳ)的方法;探讨了电流密度,肼浓度,铀浓度,硝酸浓度以及隔膜等对铀(Ⅵ)电解还原的影响,确定了电解还原制备铀(Ⅳ)最佳的工艺条件;在隔膜电解时,U(Ⅵ)的还原率可达100%,而无隔膜电解还原时,U(Ⅵ)的还原率为62%。  相似文献   

9.
薄膜材料导热性质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交流光热法测量薄膜材料的热扩散率,测量范围为10-7~10-3m2/s.对于不同热扩散率的材料样品,在测量中会产生不同类别的系统性误差,如二维效应、散热效应、空气层作用以及端部反射效应.分析了对不同热扩散率的材料样品进行测量时产生系统性误差的类别,并简单介绍了防止和修正的方法.针对聚合物膜、不锈钢箔、铜箔与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等各类材料进行了实测,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钻孔γ测井定量解释结果是铀矿体含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钻孔中含镭或氡的放射性水渗入钻孔致使γ测井强度明显升高,测量数据的变化必然使测井定量解释结果的铀含量失真。故找出随时间测井数据的相对误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钻孔γ测井定量解释结果进行修正,对确定钻孔真实铀含量有着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UO2(NO3)2-HNO3-N2H5NO3体系中,以镀钌钛网为阳极,钛板为阴极电解还原制备铀(Ⅳ)的方法;探讨了电流密度,肼浓度,铀浓度,硝酸浓度以及隔膜等对铀(Ⅵ)电解还原的影响,确定了电解还原制备铀(Ⅳ)最佳的工艺条件;在隔膜电解时,U(Ⅵ)的还原率可达100%,而无隔膜电解还原时,U(Ⅵ)的还原率为62%.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子多重性分析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样品铀和钚增殖因子M、样品诱发裂变率F、样品反应率与自发裂变中子发射率的比值α的优化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数学分析及推导得出了样品铀的M和F的计算公式,提出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其次运用反证法证明了现有文献关于钚材料的M、F及α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订正其纰漏,提出了更容易实现的计算方法。该优化计算方法步骤简明、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裂变重离子碎片辐照固体薄膜,是生产核孔膜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优化反应堆核孔膜生产工艺参数,给核孔膜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基于Geant4开发了反应堆生产核孔膜的原理性模拟程序,对铀靶在热中子辐照下裂变碎片的生成及出射物理过程开展模拟,并分析计算了不同厚度下铀靶裂变碎片的出射能量、角度分布,从理论上优化了核孔膜生产中的铀靶厚度及固体薄膜厚度。结果表明,铀靶厚度为4 μm时裂变碎片出射强度最高;受裂变碎片射程的限制,反应堆生产核孔膜所用的固体薄膜的厚度最大约为8 μm。  相似文献   

14.
硼铁矿高炉冶炼过程中铀的物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铁矿中含有微量铀,采用液态核乳胶照相,铀的价态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等手段,测定了矿石中的铀以晶质铀矿物形成存在。矿石经高炉冶炼大部分UO3被还原成UO2在渣中富集,渣中的铀仍以晶质铀矿物形式存在。铀与其它矿物镶嵌关系及颗粒度大小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慢中子,复合核的结构能和激发能,裂变的激活能这几个方面出发,总结出轰击铂核要用慢中子的四个理由,不但揭示了铀核裂变的表面理由,还涉及到裂变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用系统学研究ADS靶材料的质子反应裂变截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学公式研究ADS靶材料的质子反应裂变截面,旨在为核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在液滴模型、壳修正模型等相关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铅、秘这两个重要核材料质子裂变反应截面的实验数据得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参数。基于所给出的一组最佳理论参数,对无实验数据的能区裂变截面及其他重要核素的裂变截面进行了预言,可知随着靶核的质子数Z和质量数A的减小,裂变截面减小得很快。  相似文献   

17.
某矿铀尾渣场年平均氡析出率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活性炭吸附法监测某矿铀尾矿库年平均氡析出率测量结果,对方法的特点和测量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二级G-M制冷机为冷源建立了15~293K温区的应变测量系统.采用应变片法测量了材料低温收缩率,分析并修正了低温下卡玛箔应变片电阻和灵敏系数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测量304不锈钢收缩率并与标准值比较,验证了系统测量的准确性且得出灵敏系数的修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随后测量Al6061-T6的收缩率并与标准值对比,两者最大偏差为-4.8%,验证了修正系数的合理性.最后测量了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70%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横向和纵向的收缩率.结果表明:同一温度范围内GFRP横向应变值为纵向应变值的1.12倍.  相似文献   

19.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U、Th同位素深度分布特征与生长速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U、Th同位素的深度分布与生长速率。表明,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234U/^238U)A.R.与海水接近,证实了U的海水来源;234U及238U的活度并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是在次表层和更深层出现极大值。2367站核中^232Th的活度在次表层有最大值,之后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反映了结核生长过程中成岩作用的影响;1797站南结核中^232Th表层有最大值,其它各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是一种铀裂变辐射损伤效应的同位素热年代学方法。在分析裂变径迹定年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介绍了目前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的应用,综述了裂变径迹方法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