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众所周知,大自然的声音和花香,都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听觉和嗅觉,因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声音和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声音和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2.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在水中声速为1400米/秒;沿地面传播时声速约3000米/秒;声音沿铁轨传播时可达5000米/秒;在花岗岩中,声音传播得更快,竟能达到6000米/秒……可见在不同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12):48-49
<正>推荐书目:《巫师与先知:两种环保科学观如何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推荐理由:这本书是美国国家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查尔斯·C.曼恩的力作。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种面对生态危机的不同声音:一种声音是以生态学暨鸟类学家威廉·沃格特为代表的“先知”派,认为我们应该要“减量再减量,避免人类与自然两败俱伤”;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农业学家诺曼·博洛格为代表的“巫师”派,主张我们应该要“创新再创新,设法使人类与自然双赢”。  相似文献   

4.
目前,科学家正在用一种新技术来研究如何控制声音的传播。这项研究的成功,将可能使我们摆脱噪声的烦扰,只听我们想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陈曦 《科学之友》2022,(4):64-65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数量已经达到 3 亿,其中 69.8% 是 30 岁以下人群。越来越高的发际线,不仅对颜值造成冲击,也带来衍生的烦恼:相亲被拒绝、面试被挑剔……为了摆脱“秃”如其来的烦恼,“脱发星人”想尽了办法。在不少社交平台,一些网友就晒出了自己的“防脱神器”:生姜、维生素 B6……这些“防脱神器”真的能留...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大自然的声音和花香,都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听觉和嗅觉,因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声音和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声音和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7.
或许3D打印机这个奇怪的机器你见所未见,也从未了解过3D打印技术的概念,但你可能会记得一些电影中的场景:在《星际迷航》中,主人公对一台机器发出“水”的口令,一杯水就出现了;《云图》中,丰富的食物被机器“打印”出来;《第五元素》中,由一台机器“打印”出女主角的骨骼、肌肉和皮肤。3D打印机就这样披着魔法世界中的神器形象走向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8.
声音视觉化     
声音传播器阵列化后传出的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可使声音视觉化。这一手段可望用于电路分析和隔音装置效果检验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海豚的呼叫     
科学家们早已知道,海豚会利用各种哨声来传递声音信号。但是直到最近,苏格兰生物学家才实验证实,海豚的声音信号系统比人们原先认为的更发达。苏格兰安德鲁斯大学生物学家文圣特·雅尼克证实,每条海豚都具有自己的名字(或呼名)──特殊的“声音签名”,根据“声音签名”人们可对它们加以识别和确认,而且每条海豚都是自己 “想出”自己的特有哨声的。 雅尼克没有宣称自己发现了 “海豚语言”。因为他认为, “这无疑是一种复杂而又进化得很好的声音联络系统,其中包括 ‘个人’的呼叫信号,但是目前,我还不大能利用这种海豚的 ‘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杀手锏”武器,核潜艇在成为本国重要战略威慑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他国时刻警惕并极力搜捕的目标。一般来说,核潜艇在航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可视光信号、电磁信号、红外信号以及噪音都可能被他国监测发现,但是海水对电磁信号、红外信号和可见光信号具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只有声音能够在水中远距离传播。因此,对于他国核潜艇声纹信息的采集与侦测,就成为各国水下较量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世界一些军事强国武 器装备的巨大变革,也为发展全新概念的武 器开辟了诱人的前景。可以预见,在21世纪, 世界各国将会陆续研制成功具有新的杀伤机理的武器,并将在战场上使用,这就是定向能武器。 众所周知,以往的现代常规武器,主要靠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推动破片,以爆炸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进而在杀伤半径范围内杀伤人员或破坏其他目标,因此,其能量的输出是不定向的。而定向能武器则不同,它的能量是沿一定方向传播的,在武器能量传播方向上的一定距离内有杀伤、破坏作用,在其他方向则没有杀伤、破坏作用。 与常规武器相比,定向能武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打击速度快,不需要提前量,命中率高;毁伤力大,能摧毁一切坚硬目标;无后坐力,可任意改变射击方向,机动灵活。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8,(7):100-100
欧洲航天局最近发射的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记录下了地球的声音,这种声音并不动听,如哨音或哭声般刺耳。科学家们在研究人造卫星记录的1万多次“地球之声”后说,“地球之声”实际是太阳喷射出的离子流“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在大气层中相撞时产生的电波,  相似文献   

13.
正声音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东西。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传统领域,研究声音的物理性质,比如振动如何产生声波,声波如何在媒介中传播,声波的频率、强度、速度,等等。然而,我们对于声音的感知,或者推而广之,动物对于声音的感知,还有超出以上性质的很多问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有没有声音?"简单来说,这里的"声音"可以有两种含义。一个含义是客观的声音本身,  相似文献   

14.
海下声音 潜水员能清楚地听到水下发出的响声,但却难以辨明声源的方向,原因是声波在水下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4倍还多.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因此,当我们听到一个响声时(除非是来自正前方或者正后方),声音到达两个耳朵的时间有差别.根据这瞬息时间的差别(事实上,离声源近的耳朵听到的声音会强一些),我们就能断定声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据悉,美国将制造一种可以直接将声音发射进人类大脑的微波束枪。它利用的是一种微波声效,这种效果足够“响”,能使人群产生不舒服感,从而丧失反抗能力。因为声音不能通过耳膜进入大脑,所以标准声音安全限制不再适用。研究人员称:“这种令人厌恶的效果将音量与令人反感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你无法阻止它对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动物们通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传递信息,比如告诉同伴“有危险”,或者宣布“求偶仪式就要开始了”。一些动物的声音很大,大到能穿透水体,能在遇到树木时产生回音,能传到数千米之外的接收者的耳朵里。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动物界中最典型的“大嗓门”。  相似文献   

17.
龙夫 《科学之友》2007,(2):30-31
古希腊神话中虚构的那些妖女的歌声,是古人对于那些不时由深海中传来的奇异的声音的惟一解释。那时,海洋的深处被视为一片永远寂静的国土,在里面生活的都被认为是“哑巴”。两千年过去了,人类学科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海洋声音学。人们于是知道,海一点也不“哑”,它能用千万种声音“讲话”:宏亮的、甜蜜的,甚至还有人耳根本听不见的。在每一个懂得这种语言的人听来,这种声音是在讲述一篇关于海洋深处生活的真实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汽车变速箱总成的多种噪声源,以及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了相应的降噪措施。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变这箱总成噪声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噪声源,主要为齿轮系统和附属系统两大部分,并对这两部分分别从设计和生产制造工艺上给出了部分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9,(10):4-4
来自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的研究结果认为,深海鱼类在深海特殊的生存环境里已经进化出了独一无二的耳朵以及异常敏锐的听力。由于在深海里光线罕至,但声音则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所以听觉对于深海鱼类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听力就是它们的第二视力,也是它们判断所有信息最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那么,鸟类真的会“说话”吗? 动物一般都有模仿能力,特别是模仿能力比较高一些的鸣禽,常常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并且能与它们所模仿的声音条件、地点、时间及不同的个体联系起来。它们甚至能学人“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