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科学家马雷妮自1991年起开始研究夏威夷考艾岛上的蟋蟀,当时岛上的蟋蟀很吵,数量也多。但此后她每次返岛,都会发现蟋蟀的叫声在减弱。2001年,她只听到了一只雄性蟋蟀的叫声。到2003年,她连一只蟋蟀的叫声也听不到了。蟋蟀消失了吗?没有。不仅没有消失,而且空前地多。这是为什么?通过解剖蟋蟀,马雷妮找到了答案。雄性蟋蟀通过摩擦翅膀背部的两个结构——一根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3):6-6
科学家最近发现,好营养会促使雄性蟋蟀过早成熟,因而也过早死亡。这暗示长寿并不是蟋蟀中的"风流浪子"孜孜以求的目标,或者说风流会让雄性蟋蟀"折寿"。科学家给一组蟋蟀喂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给另一组蟋蟀喂食缺乏营养的食物。结果发现,那些天天"大鱼大肉"的雌性蟋蟀比起  相似文献   

3.
蟋蟀的声音清脆动听,像乐曲一样.当雌雄相处时,那轻悠的声调犹如情人窃窃私语;独处时,又会发出强音招引"朋友";在相互格斗时,则以高亢的叫声来壮胆、助威. 雄海豹用大声咆哮来表示它们保卫自己领土的意图;松鼠则发出啁啾的声音和颤鸣来宣布它们的领土权.至于犬吠、马嘶、虎啸、狼嚎、狮吼、猿啼等也都是动物信息或情感的交流.一般说来,动物在异性相互吸引、求偶交配时会发出欣喜欢快的鸣声:而在痛苦感伤时,又会发出哀婉悲凉的鸣声.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12,(6):F0003-F000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从一側翅膀是粉红色而另一側翅膀则是白色这一事实,人们应该能很容易地猜出这种蝴蝶的名称。然而,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人妖"蝴蝶,它生来就一半是雄性特征、一半是雌性特征(雌雄同体)。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6,(6):5-5
摩门蟋蟀(以下简称蟋蟀)是蝗虫和草蜢的近亲。在短短一个季节的时间里.这种蟋蟀竟然能够吃光方圆6400千米范围内的高蛋白食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科学家最近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蟋蟀需要蛋白质.二是它们担心自己被同类吃掉。  相似文献   

6.
墨鱼及其近亲--章鱼都很善于伪装自己,能在几秒钟之内改变自己无骨之身的形状和皮肤的颜色。科学家最近发现,对许多渴望当"爸爸"的雄性墨鱼来说,这一伪装技巧十分重要。雄性澳大利亚大墨鱼常常会为争夺雌性配偶而打得不可开交,然后还会满怀戒心地守护配偶,直到后者产卵。那些体型瘦小的雄性墨鱼为避免"打光棍",竟然通过隐藏自己的一些"胳膊",或者改变一些"胳膊"的形状,以及改变身上的斑点来将自己伪装成雌性,然后偷偷潜近雌  相似文献   

7.
荷兰科学家保罗·布莱菲尔德和他的同事们迷恋蝴蝶己久,相信蝴蝶翅膀上的图案决不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解答人们的种种疑问:蝴蝶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纹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么不同意味?对蝴蝶的生存和传宗接代重要吗?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17000种蝴蝶,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有与众不同的翅膀,有的似精美的刺绣,有的如闪烁的彩屏。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庄珺  赵越 《世界科学》2014,(1):14-18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插上了翅膀,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同样也指引着科技的、进步方向。上海,作为一个正大步迈向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自身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这一命题的破解需要有我们对科技发展的预判,更需要有我们自己对未来城市发展图景的描绘。  相似文献   

9.
最近,来自印度德里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在印度南部热带雨林发现了14种跳跳蛙新种蛙类。它们身材娇小,只有核桃般大;它们的求偶方式奇特:雄性通常会伸展自己的后腿来吸引异性。  相似文献   

10.
奇妙的信息联系 蜜蜂左转右转,跳着八字舞,它们用舞蹈动作来传递信息,告诉伙伴们有蜜源的方向.雄蟋蟀"唧唧"呜叫,向雌蟋蟀"求婚".有一种雌性的黄杉小蠹虫,当它找到合适的寄主,吃到美味佳肴时,便会从自己的粪便中排出一种特殊气味的物质,招引其他蠹虫过来聚餐.如果蠹虫来得太多了,出现拥挤的现象,它们又会发出一种声音,来刺激其他蠹虫,阻止它们再来分享这份佳肴.  相似文献   

11.
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需要惟妙惟肖的文字来描述。而为了更加吸引人们去阅读这些文字,就需要将标题做得精彩绝伦、活灵活现。那么Photoshop软件将为你的创作和构想添上“展翅翱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自我意识动物们在照镜子时会从中看到什么?过去,人们或许只会回答"看到了其他动物"。然而研究发现,它们会自我观察。以前它们经常会将映照在镜子中的自己的神态误认为是伙伴,并会向镜中的自己问候、行礼、求爱、恐吓或干脆对其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盛装     
身着艳丽的时装是人们炫耀时尚的一种表现。而对于很多动物,尤其是雄性动物来说,美丽的外表,如会发光的羽毛、硕大的尾巴、鲜艳的嘴喙,以及美丽的翅膀,等等,所展示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而是动物们经过长期进化而得到的一种生存优势。它们不单单与  相似文献   

14.
对许多鸟儿来说,洁净似乎是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鸟儿们总是花大量的时间精心梳理自己的羽毛或者在水中和尘土中沐浴。羽毛是鸟类打斗、防水及保暖的基本工具,因此对羽毛的保养是鸟儿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雄性岩雷鸟(属于松鸡种)的行为却让人奇怪:在初夏短短的几天中,雄性岩雷鸟就会由原本高贵地居于岩石上的洁净、好斗的白色鸟儿突然间变成潜伏在苔原上的污秽肮脏的东西。雄性岩雷鸟为什么要将自己弄得这么  相似文献   

15.
徐新明 《科学之友》2007,(19):48-49
动物的自我意识 动物们在照镜子时会从中看到什么?过去,人们或许只会回答“看到了其他动物”。然而研究发现,它们会自我观察。以前它们经常会将映照在镜子中的自己的神态误认为是伙伴,并会向镜中的自己问候、行礼、求爱、恐吓或干脆对其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儿时记忆:用几个玻璃瓶精心饲养一些或自己或大人打着手电筒循声捉来的蟋蟀,有时喂点辣椒,有时喂点南瓜花,甚至喂鸡蛋黄。没事时让它们与朋友们的蟋蟀一决高下,观赏它们力与勇的角逐。当见到自己麾下的“战将”长须飞舞,奋勇拼杀,凯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狈逃窜时,便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快意……  相似文献   

17.
人们初次见面,有时会以握手来表达自己的友好.握住对方的手,我们会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同时也能体验到肌肤的触感.人为什么能感受到温度和触碰?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的研究成果为人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他们因发现了与温度和触觉相关的受体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8.
熙章 《科学之友》2010,(5):48-48
玩过蟋蟀的小朋友都知道,雌蟋蟀不会鸣叫,而好斗的雄蟋蟀却善鸣。它的声音是两翅摩擦时,从所谓的发音器官——复翅特化而成的小器官中发出的。在蟋蟀王国里,找对象的程序往往是雄的唱歌,雌的寻觅。那么,雌蟋蟀是怎样找到雄蟋蟀的呢?这是一个迷惑人类很久的问题。很久以前,人们认为雌蟋蟀既哑又聋,雌蟋蟀的寻夫行为是雄蟋蟀  相似文献   

19.
蚂蚁与网络     
蚂蚁在搬运物体时,靠什么来辨别方位,保证每一次发现食物后,总是能够迅速找到最合理的搬运路线?蚂蚁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约5000万年~9000万年,它们能以弱小的身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必有自己独特的本领。人们发现,这种本领源于蚂蚁们的"集体智慧"。当蚁群在搬运食物的路线上发现障碍物时,它们会以一种类似军队行进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接力"式方  相似文献   

20.
本期“知识就是力量”的封面是一幅昆虫的图片,鲜红色的花朵,配以碧绿得发光的昆虫,再加上新鲜的露水,使得整幅画面清新、自然,美不胜收。图中的昆虫叫螽斯,是一类能发出鸣声的昆虫,与蟋蟀、蝗虫、蝼蛄等昆虫的亲缘关系较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