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3月18日,美国“信使号”(MESSENGER)水星探测器将进行近水星制动而进入水星轨道,如果成功,它将成为世界第一颗水星探测卫星,对水星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表明,水星极地可能存在冰,它们藏在背阴处深邃的火山坑里,从而免于遭受太阳光的炙烤。  相似文献   

3.
水星之魅     
水星是地球的小兄弟,和月亮十分相像,也有环形山、丘陵、盆地、断层……不过,水星不是一颗卫星或小行星,而是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水星是何人何时发现的,现在已无从考证。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居住在现今伊拉克南部的苏美尔人就已经知道这颗星,时而叫它“阿波罗”(晨星),时而唤它“赫米斯”(昏星)。由于水星在天空中移动很快,古代西方人就把罗马神话中管理贸易、商业和小偷的天神“墨丘利” 之名赋予了它。在希腊神话中,这个天神就是穿梭于天庭众神的信使“赫米斯”。我国古代称它为水星,也是比喻它的移动像易逝的流…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3日,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说,根据“信使号”航天器三次飞掠水星所进行的探测,科学家们已经获得了一幅几近完整的水星表面图像。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信使号”飞掠水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水星探秘     
水星新照 2008年1月14日,信使号(MESSENGER)水星探测器在经过了3年多的飞行后终于接近了水星,它从水星附近飞过,并用它的照相机拍下了清晰的水星表面照片,这是人类的探测器在时隔30多年后再一次访问水星.  相似文献   

6.
水星探秘     
水星新照 2008年1月14日,"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在经过了3年多的飞行后终于接近了水星,它从水星附近飞过,并用它的照相机拍下了清晰的水星表面照片,这是人类的探测器在时隔30多年后再一次访问水星.  相似文献   

7.
《自然杂志》2009,31(3)
2009年5月1日出版的Science封面是MESSENGER所拍摄的水星表面图像。MESSENGER最近飞越水星的一个特别的系列报告为人们提供了有关水星历史以及其现时环境的新见解。在该系列报告中,有两则报告对水星的磁气圈进行了研究,该磁气圈对太阳磁场影响所作出的反应要比地球作出的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8.
1974年和1975年,美国“水手10号”探测器曾两度飞过水星。然而,由于水星每环绕太阳公转两圈就要自转三圈,“水手10号”两次看见的都是水星的同一面。另一方面,从地球上也很难看见水星,这是因为水星离太阳实在大近。实际上,过去30年中,科学家一直都只对“水手10号”所看见的水星那一面有所了解,而对水星的另一面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9.
虽然发射环绕水星飞行的飞行器在技术上有很多困难,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宇航局还是联手研制并准备在2013年发射环绕水星的“毕匹科伦波”飞船。这艘飞船将用高科技设备对水星进行最全面、精度最高的探测,包括拍摄水星表面像,测定水星表面成分和水星结构,探索水星大气和磁场,进而考察内太阳系行星。  相似文献   

10.
水星遐想     
2016年5月9日,水星10年来首次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穿过,引起天文学界关注。2017年,欧空局等航天机构将发射迄今为止第三艘水星探测器——"贝皮·科伦坡号"。太空梦想家以未来眼光看待水星,原因是这颗富含资源的行星靠近太阳,而且它的能源也很丰富。现在,就让我们设想一下:水星将怎样成为我们探索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之外的跳板。  相似文献   

11.
水星阴阳界     
《大自然探索》2011,(9):4-4
下面这幅最近发布、由美国宇航局“信使号”轨道器拍摄的照片,凸显了水星上白天与黑夜之间的精细分界线,在天文学中这叫做明暗界线。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每环绕太阳公转两圈就自转三圈,这意味着水星上的一年只相当于半天。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宗秋刚教授研究团队发现水星存在磁暴与环电流,破解了近半个世纪的谜题。该研究团队综合分析了美国宇航局“信使号”水星探测器为期五年的观测数据,结果显示,水星的环电流在向阳面呈分叉状,这一形态与试验粒子模拟结果高度吻合,与地球的赤道环电流在形态上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在强太阳风压缩水星磁层的条件下,质子经历Shabansky轨道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杂志》2007,29(3):F0003-F0003
天文学家发现,至少部分的水星内核是融化的,Science在2007年5月4日以封面文章报道了这项研究成果。这个微小行星的内部结构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尤其是在30年前意外地发现了其内部磁场之后。水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5%左右,人们认为水星的内核已经冷却到固化了或者产生内部磁场的内核  相似文献   

14.
飞向水星     
藻间 《大自然探索》2004,(11):16-17
2004年8月3日,一艘飞船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它就是出使水星的"信使号"。"信使号"的发射打破了水星空间探测30年的寂静,揭开了类地行星研究的新篇章。所谓类地行星是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些行星在性质上和地球颇有相似之处,都具有体积较小、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自转慢、卫星少以及平均密度较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前沿     
正水星快速收缩46亿年前太阳系刚刚形成时,水星还是一颗纯粹的液态金属球。在之后的10亿年里,水星逐渐冷却下来,形成固态金属核与外部地壳,体积缓慢减小,让水星表面产生了地壳收缩导致的脊状隆起。20世纪70年代,水手10号水星探测器第一次发现了星球上的这种山脊,根据山脊的高度和宽度,科学家当时计算水星直径收缩了3千米左右。2011年,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信使号探测飞船进入水星轨道绕行。信使号  相似文献   

16.
类地天体上的陨击坑及陨击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陆玲 《科学》2006,58(6):40-43
1994年休梅克-利维9(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引起了人们关注地球被陨击的问题。虽然地球上已识别的陨击坑不多,但月球、水星、火星等类地天体上普遍存在的大量陨击坑使我们认识到,陨击作用是类地天体的主要地质过程,陨击事件有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9,(7):6-6
在由美国宇航局“信使号”飞船新近拍摄的这两张水星全景照片上,清晰地显示了水星地壳岩石的细节。假如人能够到深空去,那么用肉眼看见的水星很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8.
失控的碰撞     
《大自然探索》2009,(8):7-7
科学家最近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指出,几十亿年后,行星轨道运行混乱有可能导致地球和水星、火星或金星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9.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14圈、21小时,远超前苏联首次载人飞行108分钟、美国首次载人飞行15分钟的纪录。据查证,美国发射第8次载人飞船时才飞了6圈、9小时,第9次飞行时达到22圈、34小时,且曾出现故障。“水星8号”仅飞6圈美国与中国首次载人发射水平达到同等高度时,已是第8次发射载人飞船“水星8号”。1962年10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希拉中校的水星8号飞船上天,飞船绕地球飞  相似文献   

20.
水星(Mercury)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从地球表面往天上看,水星离太阳最大的角距只有28°,中国古代把30°称为一“辰”,所以又将水星称为辰星,我国古人把水星列为五大行星之列。由于水星与太阳的角距小,在天空中水星出现在太阳的附近,在白天,太阳光很强,人们无法看到水星,人们只能在黎明时刚刚发白的天际或夕阳时太阳掩映的余辉中,才能寻觅它的身影。水星其实很亮,与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相比不相上下,但与太阳的余辉相比,仍显暗淡无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