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佟春雨  刘冬笑 《科技信息》2012,(15):180-180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询问和查阅一些资料,对体育教学的各种方法作了详细的分析。本文通过资料文献的方法阐述了体育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一些心理因素作调谐,加强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便适应未来教育的需娶一  相似文献   

2.
杨旭 《甘肃科技》2008,24(10):97-99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作为增强人们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教育学科责无旁贷地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和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需要。通过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探讨健康心理素质的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人体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3.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体育课不能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要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体育课不能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要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新的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才有可能富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师的任务。小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成功而喜悦,失败而苦恼.平坦大道时马不停蹄、阔步向前,坎坷之路时举足不前、徘徊不定。此时,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准确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与教学措施,挖掘学生心理潜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7.
朱莹珍 《科技信息》2012,(34):351-351
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在现代充满各种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出。大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引人关注,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是大学生能否成为人才和将来是否适应社会的重要衡量标准。大学体育保健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蒋冬梅 《科技信息》2009,(20):256-256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当前,全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研究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健康的体魄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拥有健康体魄的人才能为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加强体育教育是使青少年拥有健康体魄的有效途径。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体育教育要能够达到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目的,而且教学一定要轻松愉快。因此,本文针对初中的体育教学方法作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教育一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只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还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所以体育教学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可以活动学生的身体,让身体更好的新陈代谢,提高血液含氧量,让学生更加聪明、健康。但是如何上好体育课也是体育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中学青年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明确了不少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呈亚健康的状态,而作为中学生人格的影响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体育心理不健康,不仅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改善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学生的不良心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新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体育教学原则,通过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科学的体育活动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及其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文红斌  马飞 《科技资讯》2007,(4):135-136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职学生除了掌握先进的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体育行为能够发展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价值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科技信息》2007,(31):225
在现代社会中,健康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制度改革之后也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和缓解生活压力所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实践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树立自信心和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且通过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克服和治疗学生的心理疾病,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本文试图通过对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体育教学对形成良好心理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为研究体育教学对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体育是发展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科,体育课程是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基本功能,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对体育专门阐述:“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教育。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的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抓智育没有载体不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载体也不行,重视教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德和心理素质,体育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16.
闻力婕  方燕 《科技信息》2012,(2):318-319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兴中 《科技信息》2009,(28):361-362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认知与适应心理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异常。体育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消极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还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直接影响教学进程和效果。文章对体育教学中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学校体育必须以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精神,结合学校具体的教学工作经验,阐述了“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积极地向学生灌输这一思想,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真正做到“健康第一”——即“生理健康、心理稳定、适应社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重的高知识、高素质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不良心理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结合体育健康教育,阐述体育教学中的“健心”教育的实质,使学生能够从身心到体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上好体育课,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拟就体育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心理的特点,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旨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