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月20日,科学24小时杂志社“《科学24小时》走进湖州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活动在新风实验小学本部举行,近400人的学校会堂座无虚席,场面火爆。湖州电视台、湖州日报社都对此次活动进行了重点报道。省科协国际民间交流中心主任张世丹、湖州市科协主席唐耿夫、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毅伟、湖州吴兴区教育局局长严忠俊等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用人类做个比喻,这就好比在研究一个才形成几小时的胚胎。”10月3日,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后,诺贝尔基金会网站主编亚当·史密斯立即对获奖者乔治·斯穆特进行了电话采访。史密斯:首先祝贺您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我想他们通知您获奖的时候您正在睡觉吧?考虑到您住在  相似文献   

3.
假如把地球40多亿年的历史看作1天的话,人类200万年的历史就相当于24小时的最后38秒,而现代人是在倒数第1秒才出现的.那么在这"38秒",尤其是"最后1秒"里,人类都做了什么呢?大抵是寻觅"缺失的一角".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科学家们最近正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缘故使人快乐或者悲伤?人需要做些什么,才能使自己更快乐?”快乐是什么?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快乐的感觉也会在人们头脑中反常地显示成负面形象。我们在世界大多数人面临痛苦的时候却期盼增加自己的快乐,这种想法是不是太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4,(6):4-4
正美国宇航局近期已把创制可供宇航员居住的建筑作为重点目标,载人火星任务和新的月球探索都在议事日程中。科学家正在对各种非常规建筑方法进行调查,其中最有希望的是3D打印,它能实现不到24小时在月面上直接建造定居点,而宇航员所做的事情不过就是按几个按钮,然后让机器人代劳。3D打印的主要原材料是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如月球土壤。科学家认为,月面定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科学难题”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有人会问,地球在不停地旋转着,咱们怎么没有感觉到?这是因为我们与周围的一切景物都在随着地球一起旋转的缘故。就好比大家坐在一艘正在行驶得非常平稳的大船上,关着窗帘时,乘客往往不能感觉自己在前进。打开窗帘,人们可以看到两岸的景物在向后移动。事实上,两岸的景物是静止的,乘客看到景物后移动是反映了船在向前…  相似文献   

7.
<正>当结束一天的辛劳生活,你是否想过,在这个24小时结束之后,你可以为地球留下什么。美国人克里斯托弗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调查,他以4000人的日常生活为研究样本,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观察之后,他发现绝大多数人在一天24小时中为这个地球做出的贡献远远少于他们所消耗的能量和资源。一个人在一天里,至少要消耗55千克的矿物资源,200千克的生  相似文献   

8.
雾青 《科学之友》2005,(4):70-71
爱情是一帖具有神奇魔力的春药,当你坠入情网时,神奇的化学成分在你的身体中悄悄作祟,于是,持续发酵的爱情甜美滋味让你欲罢不能,沉浸于爱情海的你,时时神采飞扬!回想一下,热恋中的你,是不是也有过某些“不寻常”的症状呢?脚痛?鼻塞?长痘痘?还是你成天只想昏昏欲睡、或者整日精神亢奋,什么事都不想做?尤其是你爱得神魂颠倒的时候,整个人犹如漫步在云端,轻巧曼妙的步伐,仿佛时时可以为自己舞出一串串曼妙的乐章。即使是前一天晚上只睡了几个小时,隔天醒来,仍然神采奕奕,皮肤晶莹剔透、神情充满了光彩。  相似文献   

9.
梦之奥秘     
人的一生中有5万个小时在做梦,平均每天晚上两个多小时,梦占据了生命中如此多的时间,但人们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搞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做梦?梦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专家们的努力探索下,梦之奥秘正在逐渐被揭开……  相似文献   

10.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1,(10):39-41
比特的魅力人类已进入 2 1世纪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数字化正在渗透各个领域。在数字化世界里 ,没有电影、杂志和音乐 ,只有“1”和“0” ,但人们一直到1 946年前还没有给这一现象取个名。这一年 ,普林斯顿大学的统计学家约翰·图基将“二进位制”和“数字”这两个单词缩略成了一个术语 :“比特”。然而 ,在随后的 2 5年里 ,只有科技圈子内的少数专家对比特感兴趣。但如今比特对每个人都变得重要起来 ,因为我们可以用比特来代表任何东西 ,或完成任何服务。不久 ,科学家们将在一种“数字人”身上进行数字式的药物测试。今天 ,我们能够做一…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是连梦想都没有的人。没有梦想,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期望,他还会有什么呢?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有了一个好的目标,它可以使人积极、自信、乐观、健康、善良,使人有一个成功人生的起始。当我与高中同学聊起“你想报考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许多人会朝我耸耸肩膀,摊开双手对我说:“Idon’tknow.”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你的未来从梦开始”,“你的未来不是梦”。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梦吧! 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情绪放松,静心1分钟,呼吸平稳。“我…  相似文献   

12.
    
“年轻人,坐下吧。”上校说。 “谢谢您。”进来的人说。 “我知道一些你的情况。”上校用和蔼的语调说。“说实在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说,你心情烦躁,什么事也做不成。我听说已有几个月了,今天决定同你谈谈。我考虑过,你要不要换个服役地点。也许,你想去海外,到一个遥远的战区去?办公室你呆厌了吧?或许,你要上前线去?” “不,我不想去。” “那你到底想要什么?” 中士耸了耸肩,看了一眼自己的双手。 “我想要没有战争的生活。我想在一夜之后,全世界所有的大炮都变成废铁,细菌炸弹都变成无害的,坦克全掉进公路上的大坑里,像是沥青中的史前怪物。这就是我的愿望。”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然愿  相似文献   

13.
这个人的头脑“适于做一名牧师”。有几位好奇的英国骨相家正在研究一个年轻人的头象,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样的议论。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年轻时,达尔文长得很英俊,浓重的眉毛、乌黑油亮的头发。不过,他的前额显得高而突出,鼻子也  相似文献   

14.
凯蒂 《科学之友》2002,(3):38-39
定律一:不要寻找“可靠”的人在苛求别人“可靠”时,你不知不觉隐去了一个前提:我是谁,我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当你孜孜以求地寻找那个“可靠”的人时,却全然忘了自己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其实,苛求别人可靠的人,往往是自己都靠不住自己的人,正因为自己不可靠,才把目光盯在对方身上。这样的要求实在是一种非分,一个自我取消和自我剥夺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于他人而言,她只是一个包袱。还是自己背起自己的命运吧。  相似文献   

15.
游龙起舞     
1“刚才还一车厢人呢,现在怎么一个都不剩了?”许峥把目光从电子记事本上移开,环顾四周。“布朗运动?”“什么乱七八糟的。布朗运动是无规律的,这些人可是目的明确。”身边的张士亮对许峥的信口胡说予以驳斥。许峥是一家生活周刊的记者,要做一个有关城市轨道交通数十年变迁的综述回顾。他的采访对象张士亮建议经常自驾车辆出行的许峥先一同乘坐一次地铁,按照张士亮的说法:“其实我每天都乘地铁上下班”。当然对此许峥深表怀疑,因为张士亮是城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的总经理。“刚才上车的时候,咱们这节车厢离入口最近,所以人都堆这块了。车开之后…  相似文献   

16.
吴权 《科学24小时》2004,(12):35-36
心理咨询室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每当一个难题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总是会不断重复以下的自问自答:“以我的能力,能应付眼前的困难吗?”“我行吗?”“我可以完成吗?”,或者是“这件事值得我这么努力吗?”“我这么做合算吗?”然而每次我总是这样回答自己:“我完成不了”,“我恐怕不行”……老师,说实话我觉得自己不比别的同学笨,能力也不比别的同学差,但是事实是无论在学习或其他方面,我总是比其他同学差一截。比如说,在今年的夏令营活动时,有一个寻宝游戏,同学们都满载而归,只有我两手空空。我总是认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会完不成;每一次的考试…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交友     
《大自然探索》2004,(7):1-1
如果我们想给本期文章一个专题名称,那就应该叫做——“地球忧思录”。不是吗?长江源环境不断恶化,水源污染,垃圾遍地;千年积冰消失,极地冰架崩塌;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纽约城未来将被困水中;黄石超级火山出现苏醒先兆……自然的灾难,人为的灾难,地球似乎危机四伏。 但是,我们真心想做的专题名称是——“志愿者在行动”。请看:志愿者正在长江源头进行淡水资源与固体垃圾污染调查;民间组织“绿色江河”委托媒体向全国急招志愿者奔赴可可西里实施“红绿灯”计划;新都黑熊救护中心通报本刊“拯救黑熊”行动取得最新进展……保护环境,保护家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面对“发烧”的地球,消失的冰川,升高的海平面,被污染的江河源头,以及绝境中的动物,我们呼吁:行动起来吧,人人都来做保护地球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每时每刻乃至每分每秒都有婴儿出生,在24小时内,“先生弟、妹后生兄”,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十分荒谬。然而细想起来确实有其道理,而且还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而“先生为兄(姐),后生为弟(妹)”这句似乎永远是真理的话,都只有在符合严格的条件下才是对的,即同在国际日期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电影“葬礼”中有这么一个镜头:一个刚体检完诊断为“正常”的人却因心肌梗死而死。对此人们不禁哑然失笑。可是,细想一下,又有谁能笑得坦然呢?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关心,很多单位都实行了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对体检的结果大家都很在意,但却几乎没有人对体检的诊断标准提出过疑问。可是,在医学界已有很多医生对体检的标准和可信度表示了怀疑。 据日本对1994年接受过体检的213万人的资料进行调查,发现诊断结果为“无异常”的人只占总人数的18.2%。 那么,约80%的人都不正常……?这未免太令  相似文献   

20.
胎动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会不会活动?这个问题人们都早已熟知。每一个做过妈妈的人都知道,约在妊娠17或18周后,自己可以感觉到胎儿的活动。这时医师也可在母亲的腹部看到和触到胎动或听到胎动的声音。因妊娠时羊膜囊内有代谢物的产生,胎动和母体子宫的收缩都可使羊膜囊内容物能有一定的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