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特作如下决定。一、把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抉择。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发展是在历史年轮驱动下,广东在"十三五"时期必须迈步前进的唯一步伐。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下,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全省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来抓,树立起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目标,体现了创新发展的决心和毅力。2017年开局之初,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意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较之十几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有许多相同点,也有其更为科学,更符合时代的精神。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核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比较,以图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正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3月30日,2018"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浦东赛区临港软件园分赛点鸣锣开赛。2018年是大赛的第七个年头,统计显示,今年共有6520家小微企业报名参赛,较往年增长4.3%,第一次报名参赛的占50%以上。上海已经连续5年成为全国参赛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上海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山东半岛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加快制度创新,致力于适宜企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市场环境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保证山东半岛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学彬 《安徽科技》2015,(11):15-16
<正>近年来,亳州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与经济进一步结合,推动了亳州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抓手,推进产业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13,(2):2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系统中所有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总体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且也是判断一个城市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首要标准。来自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李雄诒教授在《基于DEMATEL方法的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运用DEMATEL方法,从城市综合经济实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蚌埠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值增速、发明专利占比、省以上科技平台数等均位居全省前列,获批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并被省政府推荐申报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一、持续快进,皖北科技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新认定93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美丽厦门,实现两个百年愿景,其核心基础是厦门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只有实体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精神文明、环境保护及文化建设等才有充足的资源财力去发展。因此,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上海市制订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引擎,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罗文 《广东科技》2014,(1):64-65
正罗文在《求是》2013年06期撰文指出,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工业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结构层次偏低。因此,加快工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时不我待。(一)增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走自主技术创新道路。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特别要从制度设计上下功夫,营造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安徽科技》2018,(7):34-35
正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及产业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一、长丰县产学研合作主要成效近年来,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长丰县不断加快内引外联步伐,持续开展校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全球科技变革潮起潮涌。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正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并展现出众多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国家战略为首,上海在过去的一年中完成了许多"硬任务":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对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推动地方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确立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发展和行业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自发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推动学校快速、和谐发展的同时,成为了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
“十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一些科技创新的领衔单位,都喊出了要“顶天立地”的发展目标,可谓科技创新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时不我待。面对如此形势,东北农业大学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指引下,把科技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上循国家发展战略,下应‘三农’需求”,全力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  相似文献   

16.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7.
正创新既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根本出路所在。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担负着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十三五"时期,北京将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战略高地,着力增强对全国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要全面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力争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科学发展的新路,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一、坚持创新强市战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是落实科学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未来5年中,上海调整优化产业机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这其中需要技术进步,更需要制度保障。面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上海将如何通过"十二五"规划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上更加奋发有为;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更加奋发有为;在加快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更加奋发有为"?本刊特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全面解读上海"十二五"规划信息化发展方向及"智慧城市"发展蓝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丁俊 《华东科技》2000,(7):32-33
1999年,上海工业面对着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坚持“发展中调整”的发展战略,加快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了预定的增长目标。全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技术创新作为一项基础性、前沿性的工作,成为推动上海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上海工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 1.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1999年,上海工业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7%的外部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