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艾琳  李坚 《自然杂志》2004,26(3):125-128
本文阐述病毒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病毒感染相关的细胞凋亡分子以及病毒感染调控的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2.
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常春 《科学通报》1997,42(22):2428-2432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个主动的、与生俱来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具有典型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在胚胎发育,T,B细胞成熟和内分泌相关的组织萎缩等生命过程中发生的细胞死亡,就是一种生理性细胞凋亡,以此控制体内细胞数量。细胞凋亡是一个与细胞分裂相对立的过程,两者达成一定的平衡,当平衡打破细胞分裂速率远大于细胞死亡速率时,即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受到多种分子水平的因子控制,而细胞分裂则受细胞周期引擎控制。多细胞生物的正常发育需要精确的增殖和分化调节,一系列调节基因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调控着细胞何时分裂,何时分化。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CDK(Cyclin dependent kinase)处在此网络的中心位置,不同的CDK活化分别促进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转变。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物CKI(CDK Inhibitor)可特异地与CDK结合而抑制其活性。目前发现的CKI基因可分为两个家族:其一为双重特异性家族,包括p21,p27,p57,可与几乎所有G_1期cyclin/CDK复合物结合而使细胞周期停止在G_1期,其二为锚蛋白(Ankyrin)家族,包括p15,p16,p18,p19,可特异性结合CDK4与CDK6,使细胞周期停止在G_1期或进入G_0期。停止在G_1期的损伤细胞修复后可继续进入S期,或者经一定的途径进入凋亡。因此利用CKI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修梅红  彭建新  洪华珠 《科学通报》2005,50(12):1213-1219
以罗丹明123作为线粒体跨膜电位荧光标记探针, 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显示, SfaMNPV诱导凋亡的斜纹夜蛾SL-1细胞, 线粒体跨膜电位(∆Ψm)产生明显改变, 病毒接种后4 h, 膜电位开始下降, 随着病毒感染进程的延续, 线粒体膜电位∆Ψm持续降低. 利用Western 杂交分析定位于线粒体的Bcl-2蛋白, 结果表明, 线粒体Bcl-2蛋白含量随病毒感染逐渐减小, 表达水平降低, 病毒感染下调了Bcl-2蛋白的表达. Western杂交检测到显示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细胞质中释放, 并在细胞质逐渐积累, 呈时间依赖性特征. 病毒感染诱发的线粒体反应, 提示杆状病毒诱导昆虫细胞凋亡, 可能存在线粒体介导的凋亡信号转导途径. 以Ca2+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凋亡细胞 [Ca2+]i浓度的变化, 检测到病毒诱导凋亡细胞内的[Ca2+]i浓度明显升高, 细胞外Ca2+内流; 在EGTA抑制胞外钙离子内流和细胞质Ca2+钳制状态下, 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不受影响, 说明胞质内游离Ca2+升高和胞外钙离子内流不是细胞凋亡的主要诱因, 提示内质网钙库Ca2+排空可能是SfaMNPV诱导SL-1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生命是怎样生生不息的?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又是怎样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一个有血有肉、有五脏六腑的成体的?这个过程是如何组织协调的,能不能逆转呢?一直以来,为了医疗需要和理论探索,人们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拥有类似胚胎的强大发育潜能的特殊细胞--干细胞,但同时又被各种技术瓶颈和伦理问题所困扰.  相似文献   

5.
豚鼠胰腺内钙调素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天乐 《科学通报》1993,38(22):2089-2089
钙离子是重要的细胞内调节因子.它的作用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细胞生理过程,如物质代谢、激素分泌、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肌肉收缩以及细胞的分裂增殖等.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的小分子蛋白,它作为细胞内主要的钙受体,传递钙离子浓度变化的信息,影响许多关键酶的活性和生理过程的速率.有研究表明,CaM 在神经组织、睾丸和各种内分泌组织中含量丰富.我们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到 CaM 广泛分布于豚鼠胃和小肠粘膜的内分泌细胞中.已发现 CaM 与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然而  相似文献   

6.
作为多细胞营固着生长的生命体,植物需要对外界多变的环境及内部不同组织细胞之间协调发育的多样信号做出精确的反应.与多细胞动物主要通过数量巨大的GPCR等受体蛋白参与细胞与环境及细胞之间的交流不同,植物主要靠数目庞大的植物受体激酶来完成相应功能.通过30多年的深入研究,植物受体激酶的功能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研究发现,植物受体激酶参与植物多种多样的生理病理过程,包括生长发育、气孔发育、分生组织发育、抗病、花粉管吸引和自交不亲和等.这些受体激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使我们对各种受体激酶的配体识别及活化机制有了系统的认识.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油菜素内酯等受体激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也是对这些成果的肯定.本综述对参与不同过程的受体激酶结构进行总结描述,随后对受体激酶的识别及活化规律进行总结,最后对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全能的受精卵和早期卵裂球如何打破对称分裂并建立第一次细胞谱系,是发育生物学乃至生命科学研究最具挑战的科学问题之一.为研究哺乳动物第一次细胞谱系建立,早期研究提出过多种理论模型,但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早期胚胎的可塑性.近年来,随着显微观察、生物数学、以及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细胞内大分子的表达和分布、细胞的位置和极性,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同一个胚胎中的不同细胞差异显著,即早期胚胎的异质性.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异质性可能是其可塑的主要原因.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不对称分裂的打破和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是一个高度动态和复杂的过程,需要新的技术和理论来阐述这一重要生命现象.  相似文献   

8.
人体组织中各种细胞的构造成分,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切细胞所共有的基本结绝,如细胞膜、细胞核和线粒体(在一般组织学教科书中,高基氏器也包括在内,但作者根据过去的研究,认为含有大量磷脂类的高基氏器是由线粒与由核排泄出来的核质化合之后分解而形成的,因之,它不能作为细胞的基本结构看待),另一类构造成分是各种细胞所特有的,如动物澱粉、分泌颗粒、脂滴、色素等。根据许多实验材料示明:各种不同细胞内的特殊成分可能是由细胞所共有的基本结构衍化而成的。如哺乳动物的红血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振  朱立煌 《科学通报》1997,42(11):1129-1134
生物整体的死亡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存在着死亡现象,细胞的死亡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坏死性或意外性死亡(Necrosis或Accidental death),它一般是物理、化学损伤的结果,即细胞受到外界刺激,被动结束生命;另一种死亡方式称为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这是一种主动的、为了生物的自身发育及抵抗不良环境的需要而按照一定的程序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因此,PCD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PCD发生过程中,一般伴随有特定的形态、生化特征出现,此类细胞死亡被称为凋亡(Apoptosis)。当然,也有的细胞在PCD过程中并不表现凋亡的特征,这一类PCD被称为非凋亡的程序化细胞死亡(Non-apoptotic programmed celldeath)。  相似文献   

10.
细胞治疗     
正生命从细胞开始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解体,生命终结;细胞损伤,个体生病。人体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整个发育过程大约经历了50次细胞分裂,最终形成了约80万亿个细胞个体。细胞在分裂、增殖过程中会分化出200多种不同的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并实现新陈代谢及各种生理功能。人体可以经历约100年的生命周期——寿命。期间因遗传缺陷,环境影响,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科学地讲,疾病就是患者的生理指标偏  相似文献   

11.
四溴双酚A(TBBPA)是一种应用量非常大的化学品,广泛用在印刷电路板以及其他聚合材料的阻燃剂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其普遍存在于各种非生物和生物介质中.本研究采用人体支气管细胞Beas2B和肺上皮细胞16HBE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TBBPA的接触暴露毒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TBBPA的暴露浓度从0μmol/L增加至50μmol/L,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逐渐下降,细胞通透性不断提高.此外,流式分析也表明了细胞在暴露后出现了部分凋亡,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凋亡率也随之提高.进一步通过基因表达测定分析发现,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Survivin, bax, bcl-2, Caspase-3, Caspase-9的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24 h的暴露相较于12 h会激发更为强烈的表达上调.此外,对暴露过程中细胞胞内活性氧(ROSs)组分、抗氧化性酶SOD和CAT活力活性进行了测定.两种细胞内的ROSs组分和抗氧化性酶均出现明显的提高,表明细胞在TBBPA暴露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氧化损伤并出现了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2.
As2O3诱导人食管鳞状上皮癌EC8712细胞基因表达概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颉东旭  丁芳  王秀琴  刘芝华  骆爱萍  吴旻 《科学通报》1999,44(12):1287-1292
用AtlasTM人cDNA表达分析方法分析了As2O3对食管鳞状上皮癌EC8712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效应. 结果多数癌基因经As2O3诱导后表现为降调节,多数肿瘤抑制基因则表现为升调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内信号通路中促进细胞分裂的受体和因子、多个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的效应因子的表达发生改变. 因此,As2O3对食管鳞状上皮癌EC8712细胞的效应是广泛的,引起多种类型基因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3.
正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为神经生物学乃至整个生物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了对细胞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解与认识。生长因子是一类由机体自身产生并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活性物质。生长因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的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的下游事件来发挥生物学活性。在包括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功能保持过程中都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21,66(18):2303-2311
近年来,随着细胞力学行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细胞与微环境的物理力学联系不断被揭示.细胞力学刺激与响应已被充分证明在微观的细胞铺展、迁移、增殖、分化等行为,以及宏观的胚胎发育、组织形成、疾病发展等至关重要的生物过程中扮演决定性角色.与细胞力刺激相关的刚度、形貌、配体分布等物理性能也因此成为生物材料设计的重要参数.然而,这些静态的物理参数怎样给予细胞力学刺激,细胞又是怎样感受微环境中的机械力学性能,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本文详细介绍了细胞的力学响应机制,突出了细胞内作用力在细胞力学响应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了细胞内力的传递与力学信号转导过程;借此助力生物材料领域学者对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解,推动细胞与分子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5.
张晶  陈云弟 《自然杂志》1997,19(6):329-334
性别分化虽然是最基本的发育事件之一,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却五花八门,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存在与否,果蝇和线虫的性别决定于X染色体的多少,蕨类的性别决定于外激素,性别分化是一个多基因有序参与的过程.果蝇的调节体系是一个由可变RNA剪接决定的正调节级联,它有两个支路:细胞自主地起作用;线虫的调节体系是一个负调节级联,不完全是细胞自主的.两性间X染色体数目不等,所以要对X连锁基因的表达作剂量补偿.哺乳动物的剂量补偿机制是将雌性的两条X染色体随机关闭一条,果蝇是使雄性那条X染色体转录水平提高1倍,线虫则是使XX个体的X转录水平降低,这种多样性提供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分子调节开关作用机理的一个丰富的信息源泉.性别决定的分子奥秘正在被逐步揭开.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损伤神经细胞线粒体并诱导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卫涛涛  陈畅  侯京武  赵保路  忻文娟 《科学通报》1999,44(17):1867-1871
研究了一氧化氮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一氧化氮供体S 亚硝基 N 乙酰基青霉胺 (SNAP ;5 0 0 μmol/L)可诱导未成熟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流式细胞分析及HPLC分析表明 ,神经细胞经SNAP处理后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细胞内ATP含量均明显下降 .一氧化氮清除剂血红蛋白可有效保护线粒体 ,防止细胞凋亡 .实验结果提示 ,一氧化氮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的活力、降低细胞内ATP含量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  相似文献   

17.
杨敏  翁建莉  杜鹏 《科学通报》2023,(Z2):3729-3731
<正>哺乳动物中,完整的妊娠过程包括雌雄配子融合形成受精卵、经历多次卵裂、胚胎着床、子宫内膜蜕膜化、胎儿和胎盘发育最后成功生产[1].妊娠初期,胚胎发育至成熟囊胚后发生着床的过程,是胚胎和母体的第一次接触.在着床的同时,母体子宫内膜细胞发生蜕膜化产生子宫内膜蜕膜细胞,与子宫内的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一起组成子宫内膜蜕膜组织.该蜕膜组织为早期胚胎生长的物质交换、能量传递提供场所,同时也为胎盘发育建立基础[2~5].研究表明,异常的子宫内膜蜕膜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痫、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和早产等疾病密切相关[6,7].因此,全面了解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中细胞的组成、分子动态变化和稳态建立对理解此类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宋立荣 《科学通报》1991,36(5):370-370
在原核光合自养生物蓝细菌中,大多数具有异形胞的丝状种类在营养生长后期,营养细胞能转化为具休眠和繁殖功能的厚壁孢子.一般认为,厚壁孢子是在不利于生长的条件下产生的,在分化过程中,细胞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长期的研究,对厚壁孢子发育分化中的形态结构、大分子成分和生理功能已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而有关分化细胞的生化特性还所知甚少.近年来,厚壁孢子发育学的研究着力于寻找调控分化的关键因子,揭示分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崔玉芳 《科学通报》1996,41(16):1509-1512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具有典型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细胞死亡模式。在胚胎发育,T,B细胞成熟和内分泌相关的组织萎缩等生命过程中发生的细胞死亡,就是一种生理性细胞凋亡,以此控制体内细胞数量。辐射和某些抗肿瘤药物等DNA损伤因子,亦能诱发细胞凋亡,并与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和蛋白稳定性的改变等事件发生相关。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调控,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_1期。近年发现,P53基因在细胞DNA受损伤后引发的细胞凋亡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不同学者分别报道,电离辐射诱发小鼠胸腺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是依赖于P53基因,包括P53基因表达增加和P53蛋白稳定性增强。在P53基因缺失纯合子小鼠中,电离辐射就不能有效地启动上述组织细胞的凋亡机制。本文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产生的P53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研究不同P53基因状态下,即野生型(P53+/+)、杂合子(P53+/-)和纯合子突变型(P53-/-),电离辐射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生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内外液体的离子浓度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细胞内K~+离子的浓度明显地超过细胞外液中K~+离子的浓度,细胞内Na~+离子的浓度则比细胞外液Na~+离子浓度低得多.现以人红细胞和大肠杆菌为代表来了解其跨膜离子分布的情况(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