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科学发现     
《科学之友》2009,(9):13-13
人体能发出微弱的可见光 日本科学家发现人体可以发出一种微弱的可见光,比肉眼能看到的光的强度弱1000倍。 科学家使用了能检测到单光子的超敏摄像机,连续3天安排5名20多岁的健康男性,每天在漆黑的房间里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每隔3h上身赤裸地站在摄像机前20min。研究发现,人体不仅可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在一天内起起伏伏,发光最弱的时候是上午10点,发光最强的时候是下午4点,之后逐渐变弱。这说明,发光和人体的生物钟有关,最可能与人体代谢节律在一天中的波动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德兴 《科学之友》2002,(10):12-13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  相似文献   

3.
正当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余热未尽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在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疯狂的石头”。据美国《发现》电视频道报道,这种石头在打捞的过程中会突然变得“疯狂”起来,它先是“嘶嘶”怪叫,就在研究人员疑惑的时候,它居然“嘭”的一声爆炸了。45年前,美国海洋学家戴尔·克劳斯曾发现过这种会爆炸的深海石头。遗憾的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找到过这样的石头。科学家们曾多次组织潜水探险人员到海底进行搜寻活动,均未获得成功。从10月2日开始,加利福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地质学家达纳·乌卡维希又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距…  相似文献   

4.
“遗传工程迷”对人工合成胰岛素花费的财力可能已经是一种浪费,眼下已经有四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十分类似于这一极其复杂的人体激素的物质,那是在这种激素及其他微生物试验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细菌中发现的。这一发现简直使从事胰岛素研究工作并对大肠杆菌K12菌株进行试验的任何分子生物学家感到意外。英国科学院会报第77卷(第6184页)刊登了四位科学家已经从一种四膜虫属的原始生物、曲霉属与脉孢菌等两种真菌和埃希氏菌属的  相似文献   

5.
1998年12月号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它评选的十大科技突破。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星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宇宙“大爆炸”理论。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家从人体自身结肠癌细胞中提炼出的实验疫苗效果良好。 研究者跟踪一组使用过这种疫苗的病人长达5年,发现那些2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扩散率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杨先碧 《知识就是力量》2012,(3):F0002-F0002,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也就说,看似感性的艺术和看似理性的科学之间并没有一条深深的鸿沟.两者做到极致之后是相通的。最高明的艺术,一定是符合科学家所发现的自然法则;而最艰深的科学,也能从中窥探到壮观瑰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家常常邀请公众来领略他们的所见,利用从雕版木块到电子显微镜的一切工具来探索科学事业的复杂性和生命之美。通过图示、照片和视频来分享这些所见,使得普通人也能探索各式各样的科学发现,从新发现的鸟类物种到人体细胞的内部工作机制,不一而足。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科研人员,我知道科学家有些时候留给外界的刻板印象是一群身着白色实验服、执迷于图表的人士。这个刻板印象遗漏了科学家对于科学作为一种发现方式的激情。正是因为这样,科学家才频繁地求助于那些能引起敬畏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借此手段来解释那些难以解释的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9.
正从糖尿病到心血管病,从老年痴呆到注意力不集中症,一系列疾病都与大脑中的基因改变有关。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现代饮食中常见的果糖(蔗糖的一种)会损害成百上千个脑基因,从而引起上述疾病。但科学家还发现,一种欧米茄-3脂肪酸——DHA,看来能全面逆转由果糖造成的有害改变。DHA在我们的脑细胞膜中天然发生,但数量不足以抵抗疾病。正因为大脑和人体都缺乏制造DHA的机制,所以DHA必须从我们的饮食中摄取。DHA强化大脑突触,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野生(而非人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在东南亚发现了一种新的响尾蛇,并称之为“红宝石眼绿响尾蛇”。这种响尾蛇从越南南部丘陵到柬埔寨东部高原都有分布。从1999-2003年,科学家在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搜集绿响尾蛇,在实验室里检验它们,运用生理特征和基因来辨别新的蛇种。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放在实验室里进行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细胞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次;70岁以上老人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样子干…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比胆固醇更为有害的物质。这种新发现的物质名为高半胱氨酸,是一种人体自身合成的酸,它能够堵塞血管,其危险性比胆固醇高3倍。但是这种物质比胆固醇容易消除。叶酸、维生素 B_6和维生素 B_(12)的组合,可抵消其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有一种神秘的现象困扰着人们,即人体在不接触外来火源的条件下,从内部突发燃烧,致使整个人体都化为灰烬,而周围的可燃物却保持原状。科学家把这种怪现象称为"人体自燃"。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关"自燃人"的报导历史上第一个人体自燃事件,记载于一份意大利1673年  相似文献   

14.
活动科学即是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家所做的通常被称为“科学研究”。这种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的方面和社会的方面。1.个人的方面:“科学是某些人作为个人所从事的一种活动、一种实践。”在这种意义上说,科学仅仅存在于个人之中。科学,就其持续存在而言,依赖于从个人到个人的传递。“只有理解科学家本身,考察其言论,看其实际上怎样进行观察、怎样形成假设、怎样用人为控制的实验来检验假设、怎样突然达到对事物的洞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法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古代埃及人所建造的金字塔,与最新所发现的原子中核子的基本构造形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几乎可以说两者同出一种模式。科学家们最近证实,一些原子中核子的形状,可能是一种金字塔式的角锥体,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球体。科学家们有理由惊呼:古代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可能是有意无意地模仿了原子中核子的角锥体形状这种最基本的结构模式。大量无可辩驳的论证已经证明,自然界万物的形状没有一种形状的结构比球体形状更紧密的了。这就是为什么自然界从泡沫到小水珠到我们居住的地球,球体…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抗冻基因”,这种基因使南极地带的草在-30℃的条件下仍可以存活。科学家们说,这种基因可以避免霜冻给农作物造成高达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维多利亚州拉特罗布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种基因是在成功移植到南极半岛的名为南极发草的一种盐草中发现的。研究人员确认了这种新型基因蛋白,其结合力是普通基因蛋白的两倍,可以阻止冰晶的扩大,避免冰晶造成的损害。科学家们将这“抑制冰再结晶基因”导入澳大利亚的一种本土植物体内,于是这种植物也具备了防冻特性。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弄清楚了这种基因的防冻原理,因此可…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波士顿的美国科学家杰弗里·格尔方教授提出了他的新论点:“人体中男性雄性激素含有的化学衍生物不仅影响人的性欲和生殖能力,而且还激发人体固有的蛋白合成物和抵抗力。”血友病人应当从这种发现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8.
震撼数学的基础寿华好译我学是一种语言,科学家们依靠它抢述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小到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大到遥远星系的外部空间.大多数科学家执著自然的数学结构本质,并认为科学家的任务只不过是简单地去发现这种结构罢了。数学是一种毫不含糊的事业.它穿不得半...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最近在非洲发现了一种新的蝙蝠物种,其身体和翅膀上的皮毛都呈橙色。这种蝙蝠属于鼠耳蝠属,因在与世隔绝的宁巴山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宁巴鼠耳蝠"。早在2018年,科学家就在西非几内亚的濒危蝙蝠栖息地发现了这种蝙蝠,但科学家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确认它是一种新蝙蝠。  相似文献   

20.
气球鱼     
<正>科学家在印度洋海底500米深处发现了这种罕见的鱼种——"气球鱼"。"气球鱼"属深海琵琶鱼的一种,体形滚圆,呈可爱的气球状。虽然科学家也曾在野外环境中观测到其他琵琶鱼物种,但是这种"气球琵琶鱼"以前从未被记录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