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杂波环境下利用分布式多传感器系统跟踪多机动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交互式多传感器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该算法对每个传感器应用交互式联合概率数据互联法滤波,并将模型概率、状态估计等滤波结果送至融合中心.融合中心首先对各目标进行航迹相关判别并应用D-S证据理论对不同传感器关于同一目标的各模型概率进行融合,然后依此模型概率计算各目标状态估计并反馈至各传感器.最后给出了该算法的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杂波环境下多传感器多机动目标的跟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南  陶然  王越 《中国科学(E辑)》2009,39(7):1247-1255
针对外辐射源雷达等采用双基地配置的雷达在探测加速运动目标时,现有的模糊函数无法用于分析目标的距离、速度和加速度参数受双基地雷达几何配置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表示双基地几何配置的双基地雷达距离.速度一加速度模糊函数,并以此为工具分析了双基地雷达目标参数估计性能与双基地雷达几何配置的关系,研究了在不同的双基地几何配置下目标速度和加速度分辨性能、积累增益损失以及最优积累时间等相关问题,并分别给出了其随着双基地雷达基线距离、目标接收方位角和目标与接收站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为分析外辐射源雷达等双基地雷达对加速目标的探测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标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目标几何和统计特征的图像分割。我国海洋领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展海上目标检测研究意义深远。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海上目标检测方法是监视海运交通、维护海洋权益的一种高效手段。本文首先给出传感器融合检测的研究意义和该领域存在的挑战,然后梳理归纳了三种传感器融合方法,包括:多雷达融合检测方法、多相机融合检测方法和相机雷达融合检测方法;接着给出这几种融合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检测效果,并介绍了这几种融合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展望了传感器融合在海上目标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检测信息传输在海上抗干扰能力的提升、多目标检测性能的优化,以及将深度学习应用在传感器融合检测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权系数未知、属性值具有缺失的不完全信息下多属性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决策矩阵的规范化处理、不同属性下焦元的确定及评价值计算,获得证据的基本概率分配,然后利用证据合成,并通过信任区间的计算与排序,获得整个方案集的排序。最终,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随机变量分布参数的主观不确定性对结构系统安全性能的贡献,建立了分布参数主观不确定性对结构系统功能函数和可靠度指标基于方差的重要性测度模型.通过对功能函数的各阶矩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将局部参数灵敏度的计算和重要性测度的计算联系起来,并利用功能函数的各阶矩来近似结构系统的可靠度指标,从而建立主观不确定性参数对功能函数和可靠度指标影响的重要性测度求解方法.通过对数值算例和工程算例的分析,对比说明了文中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条件下具有高效性,同时计算结果也提供了减小结构系统输出响应变异性和提高结构系统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考虑数据信息较少以及认知水平有限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对于结构拓扑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证据理论处理不精确的数据信息,采用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测度克服精确概率约束模型建立的困难,并结合拓扑优化策略,形成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可靠性拓扑优化设计模型.为了提高不确定测度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仿生智能优化算法和不精确极值思想相结合的改进优化算法来降低焦元数目和极限状态函数极值求解所导致的计算量.通过两个桁架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确定性优化结果可能是不确定情况下的失效解,虽然基于证据理论的最优设计在重量和拓扑形式上相对于确定性优化结果偏保守,但具备抵抗不确定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中通过对前向散射雷达杂波实测数据的处理,观测到前向散射雷达杂波谱的扩展对风速和载频极不敏感这一特殊现象.首次引入钟摆模型对前向散射雷达植被杂波进行物理建模和形成机理的分析,并给出了定量的理论分析结果,可很好地解释前向散射雷达杂波谱扩展的特殊现象.钟摆模型假设下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非常一致,充分地验证了这一模型的合理性,揭示了前向散射雷达杂波谱的形成规律.并且基于杂波谱扩展对载频和风速的稳定性特征,可得到最优的杂波抑制带宽,有效地进行杂波抑制,为运动目标的检测和精确参数估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卫星平台的地球表面目标定位系统受到卫星位置误差的影响较大,为此,该文在卫星位置存在误差的条件下,系统给出一种推导约束Taylor级数迭代公式及其理论定位性能的数学分析框架.为了便于讨论,文中以时差观测量为范例,并在三种情形下分别推导各种用于地面目标辐射源定位的约束Taylor级数迭代公式及其相应的理论定位性能,并将该理论性能与三种情形下的约束Cram′er-Rao界进行定量比较,从而得到若干定量结论.文中讨论的三种情形包括:(I)没有卫星位置误差且没有校正源的情况;(II)卫星位置存在误差且没有校正源的情况;(III)卫星位置存在误差且存在校正源(位置精确已知)的情况.最后,文中设计若干基于时差的卫星定位实验场景用以验证算法推导和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PPM节能调制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能问题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文中对一种很有节能研究价值的调制方式—脉冲位置调制(PPM)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进行考察,据此设计了两种调制节能方案:单模式PPM和多模式PPM;借助广泛使用的理想化系统模型和集成了收发模块能耗及电池非线性特点的实际系统模型,对两种调制方案的电池能耗进行评估和比较;并进一步将两种方案以调制级数为参数进行优化,使其电池能耗最小.理论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多模式方案比单模式方案更节能;虽然两种调制方案各有不同的优化特点,但两者优化后的节能性在各个传输距离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无人机传感器网络K-覆盖问题,提出了基于势博弈与Log-linear学习的分布式最优传感器配置方法.介绍了传感器最优配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特别对基于进化势博弈理论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利用博弈理论对无人机分布式传感器配置问题进行建模,通过个体局部收益函数与全局性能函数的设计将问题构造成网络势博弈.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Log-linear学习的分布式求解方法,并利用非齐次马尔可夫链理论对收敛性与最优性进行了证明.仿真对比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箭多星发射任务,各颗卫星分离速度及分离角度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使得分离后星间距离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分离安全性.为提高一箭多星分离安全性,利用重要性测度分析方法对卫星入轨分离后的星间距离开展研究.提出了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重要性测度指标求解新方法,数值算例表明新计算方法相比传统的Monte Carlo方法和Saltelli方法效率更高.针对分离后星间距离过于接近的情况,重要性测度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对星间距离影响较大的变量,对这些变量的分布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后,星间最小距离明显增大且不确定性降低,从而保证了一箭多星的分离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发射分集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利用分布式发射阵列对目标回波去相干,然后利用集中式接收阵列直接使用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不分离各发射阵元的信号)进行多目标角度估计.文中分别在Swerling I和II目标模型下,分析了目标回波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得到:(1)在Swerling II模型下,目标回波不相关(2)在Swerling I模型下,要使目标回波的相关性随着发射阵元数的增加而降低,发射阵元增加前后的信号归一化协方差矩阵要满足一定关系,文中给出了这个关系最后目标回波相关性和角度估计性能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了目前已有方法未能解决工业多相流动流型识别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提出了实现流型在线识别的前提条件,获得了部分流型的识别规则.采用具有自组织聚类算法得到了流型特征的标准模板,并基于压力、压差信号提出了流型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线识别方法,解决了流速及含油率对流型识别技术的影响.将该流型在线识别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进行了检验,测量误差小于10%.具有置信度高、容错性好、降低了对单个传感器的性能要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MIMO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雷达体制,其成像兼具实时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MIMO雷达在成像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高分辨率的MIMO雷达成像算法.首先将MIMO雷达成像过程分为距离向脉冲压缩和方位向聚焦成像两个过程,采用多波形自适应脉冲压缩技术(MAPC)实现距离向脉冲压缩和发射波形分离,然后在MIMO雷达虚拟阵列端利用超分辨率空间谱估计方法(RISR)进行方位向聚焦成像,得到了观测区域的距离—角度二维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理论分析表明,与已有的MIMO雷达自适应成像算法相比,所提方法降低了算法复杂度,提高了运算效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MIMO雷达成像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RIPS系统通过测量干涉信号的相位提供了一种精度高、设备简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但利用相位进行测距和定位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位模糊问题,RIPS系统采取的方式是在多个频率下对某一距离差进行相位测量,根据各相位测量值来搜索实际距离差.为了避免RIPS系统中这种繁复的搜索过程,文中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距离差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中国余数定理(CRT)通过闭式一次直接计算得出距离估计值,从而避免了搜索过程,极大地降低了节点运算能耗并且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实时性.同时,为了克服传统CRT算法对噪声敏感的缺点,利用算法中加权系数具有的一些性质来减小噪声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鲁棒性好,估计精度高,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也逐步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民用领域,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理论的结果大大推进了多无人机编队控制的进展.本文考虑带速度、偏航角和高度3个回路的自动驾驶仪且纵向解耦和不确定性扰动的无人机模型,在非平衡拓扑下,给出了基于边Laplacian一致性的分布式编队控制算法.首先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对六模态非线性无人机模型进行预处理.其次将编队问题转变成一致性问题;然后基于边Laplacian方法,将一致性问题转化成稳定性问题.利用Backstepping设计系统李雅普诺夫函数,并给出了编队控制算法,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系统的收敛性,从而保证多无人机编队的实现.最后仿真验证系统受到不确定扰动时,仍有很好的鲁棒性,并能够按指定队形稳定飞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并发故障诊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由人工免疫系统和证据理论相结合得到的旋转机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利用免疫系统自己-非己识别机理衍生而来的阴性选择算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再结合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规则,得到最终的诊断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机载前视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雷达工作模式,与调频连续波技术的结合有着诸多的优势.本文以"一发多收"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成像几何模型给出了基于调频连续波的前视雷达回波信号表达式,利用双基等效单基原理,将回波信号等效为"自发自收"系统时的情况,同时分析了载机在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过程中连续运动带来的影响–产生多普勒频移,以及对其近似补偿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调频连续波前视雷达成像的基于二维Chirp-Z变换变标的成像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完整推导过程和各补偿因子的表达式,整个算法只包含Fourier变换和复乘操作,不涉及插值,易于工程实现.最后仿真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陶然  李炳照 《中国科学(E辑)》2008,(12):2020-2037
文中在系统理论指导下分析了信息系统(特别是在激烈对抗环境下,需要多种功能动态运筹发挥作用的复杂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方法.首先,给出了多活性代理方法的基本描述,初步得到了代理的“活性”表征及丧失的定性定量描述与分析,并从系统功能发挥剖面给出了多活性代理的基本动力学表征;其次,从系统自组织功能剖面给出了活性自组织机理的两集合模型;再次,给出了信息安全与对抗领域多活性代理复杂信息系统构建的功能模型,以及在此模型基础上多活性代理的3层次协商、协调模型;分析了基于Swarm群体结构的多活性代理复杂信息系统的3层次机理模型;最后,通过2个具体实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多活性代理方法分析信息安全对抗领域复杂信息系统.多活性代理理论的提出将衔接应用基础层和应用层研究,对信息安全与对抗领域复杂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分析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一种一般性的队形控制方法,首先给出了一种新的队形表示图:吸引线段式主.从队形图和组群机器人的系统模型.然后基于上述成果和文中定义的两种人工力矩:主吸引矩和从吸弓l矩,提出了一种新的队形控制方法:人工力矩法.文中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机器人运动控制器的数学模型.最后运用Li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了仿真.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队形表示图和队形控制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