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8月初以来,美国和英国的电视台广泛播映他们摄制的关于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设置“死亡集中营”的电视片。电视片以骇人听闻的镜头描绘塞尔维亚族在“死亡集中营”对被关押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大搞酷刑和屠杀,使人不禁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集中营。西方国家的其他新闻媒介也大肆连篇累牍地宣传和报道“死亡集中营”的情况。一时间,国际舆论大哗,要求联合国对波黑内战进行军事干预的呼声加强。事实到底怎样?各方说法大相径庭,令人疑惑难解。波黑共和国当局曾致信联合国,列数115个可疑的“塞尔维亚集中营”,其中94个设在波黑境内,据称关押着11.3万囚犯。波黑驻联合国大使也曾指出,有12万多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人被关在拘留营中,已有1.7万被害致死。  相似文献   

2.
与塞族同为一个民族,今日却成仇人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发生的内战已途半年,冲突的一方是穆斯林及其盟友克罗地亚族,另一方是塞尔维亚族。波黑的穆斯林占全境人口的417%,克罗地亚族占17.3%,  相似文献   

3.
波黑内战自1992年4月爆发,至今已延续3年半了。这是二战结束50年来欧洲地区发生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热战,也是冷战结束后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一场地区战乱。波黑是前南斯拉夫境内民族冲突的焦点,是当前巴尔干地区矛盾的一个缩影,导致这场冲突的原因以及国际社会为解决冲突而作出的努力均具有典型意义。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七色光谱,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波黑冲突已持续3年多。这场战后欧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为惨重的战争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人在密切注视着波黑局势的最新发展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思考着一个问题:波黑冲突究竟为何久拖不决?难道这场危机真的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吗?波黑冲突的爆发固然是由其内部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所导致的,但外部势力、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大肆插手对波黑局势的恶化无疑起了推  相似文献   

5.
随着波黑塞族和穆斯林从萨拉热窝撤出各自的重武器,自北约发出最后通谍开始的波黑危机暂告缓和。随后波黑克族和穆斯林又突然在美国的促使下宣布双方停火,并于3月2日在华盛顿达成由双方组成联邦的协议。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则于2月28日匆匆奔赴莫斯科,并于3月1日表示同意叶利钦总统关于就波黑问题举行美、英、法、德、俄五国最高级会晤的建议。眼下的形势表明,旷日持久的波黑内战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趋于停息,代之而起的将主要是谈判桌上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人多了,权限加大了,风险更大;事关欧洲未来格局,北约只好干下去。巴黎和平协议正式签署后,轰鸣了3年有余的波黑战场终于沉寂下来,欧洲如释重负,全世界也为之松了一口气。但协议能否顺利实施,人们心中尚存疑问。这不仅是对美国外交能力的考验,也是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使来之不易的波黑和平得到保证,在美国提议下,依据协议规定,北约将派出多国部队进驻波黑,监督和平协议的实施。北约要单独指挥早在去年9月传出的消息说,北约将在波黑和平协议达成后,组织6万军队赴当地强制实现和平。在波黑内战期间,北约为配合联合国维和行动曾多次军事介入波黑冲突,对波黑进行了数十次轰炸。此次出兵,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1,(12):16-16
塞尔维亚政府5月26日确认,受战争罪指控、潜逃16年之久的前波黑塞尔维亚族军队总司令姆拉迪奇被捕。自此,曾经纵横巴尔干半岛的前南塞族"三奇"——米洛舍维奇、前波黑塞族总统卡拉季奇和姆拉迪奇悉数落网。姆拉迪奇现年69岁,1992年5月加入波黑塞族军队,担任总司令。此后的两年中,姆拉迪奇率领8万塞族军队,占领了70%以上的波黑地区。1995年7月,波黑塞族军警进入当时处于联合国保护下的东部城市斯雷布雷尼察,杀害7000余名穆族男子,成为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次屠杀。1996年,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通缉姆拉迪奇,指控他犯下战争罪,是这场大屠杀的指挥官。许多支持狭隘民族主义的波黑塞族人认为,姆拉迪奇是建国的"民族英雄"。实际上,"三奇"都曾靠煽动狭隘民族主义起家,  相似文献   

8.
波黑内战开始以来,国内舆论尤其是西方新闻媒介大量绘声绘色地报道波黑清真寺被毁,波黑穆斯林正遭到塞尔维亚人的摧残,他们伤亡惨重,流离失所,大批沦为国际难民。这些报道在伊斯兰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伊斯兰国家组织多次召开会议声援波黑穆斯林。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伊斯兰国家积极要求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包括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开除出不结盟运动。一些伊斯兰国家为支持波黑穆斯林而宣布断绝同南斯拉夫联盟  相似文献   

9.
波黑战区人民呼唤救援,空中和陆上运输屡屡受阻,国际调解和施加压力亦难以奏效。波黑共和国的战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被困在战区中的85万波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波黑的能源供应基本中断,食  相似文献   

10.
克罗地亚当局利用维和部队即将撤出之机“收复失地”,克境内塞族不曾放弃独立要求。弄不好这场冲突会蔓延为原南斯拉夫地区的克、塞两族全面战争而危及四方。战端重起正当波黑冲突三方在日内瓦进行艰苦谈判的时候,克罗地亚境内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资讯     
正141178万人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1波黑乳制品期待中国市场乳制品行业是地处欧洲东南部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重要农业分支,具有发展潜力。波黑每年生产约7亿升原奶,其中97%为纯牛奶。据统计,波黑2020年出口逾9.4万吨乳制品,主要出口至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和北马其顿。  相似文献   

12.
各方虽已同意“三分天下”,但在领土划分上仍然卡壳。和平计划三易,和平迟迟未到。“欧一斯”版图方案 波黑内战说到底是一场争夺领土的战争。版图划分方案始终是波黑冲突三方的争论焦点.按照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欧文和斯托尔  相似文献   

13.
6月11日,波黑三方刚刚开始实施停火—个月协议的第二天,穆斯林中央政府军(以下简称“政府军”)就掉转身来对比哈奇地区的“西波斯尼亚穆斯林自治省”(以下简称“西省”)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穆斯林发生内讧,兵戎相见,成为整个波黑内战的又一插曲。其实早在去年秋天,这两支穆斯林军队就在比哈奇地区展开过一场争夺战,只不过枪声很快就被穆塞两族交  相似文献   

14.
七年内战国家元气大伤;靠实力泰勒如愿以偿。 7月19日,利比里亚举行了内战七年来的首次大选。于1989年底发动这场内战的查尔斯·泰勒以75.3%的选票当选为利比里亚总统,并于8月2日正式就职。乱世枭雄利比里亚是个西非小国,面积不过11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60多万,由土著黑人(包括22个部族)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9,(11)
布隆迪是全世界最贫困的10个国家之一。全国人口600万。面积27000平方公里,小于比利时;人口密度在非洲居第二位,仅次于邻国卢旺达。1993年10月,布隆迪总统贝彻尔·恩达达耶遇刺,引发了图西族与图图族之间的流血冲突。根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的统计,至少有15万人在这场内战中丧生。对于力图恢复国力的布隆迪,难民问题成了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它的本国难民就达47万,分别栖身于275处难民营;除此以外,还要养活30万坦桑尼亚难民。  相似文献   

16.
人口占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要独立出去,塞尔维亚人绝不会放弃本民族的“根”,时间正一步步进入倒计时——正当世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以下简称“波黑”)内战的时候,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局势也在悄悄地升温,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激烈的民族冲突。平原沃土科素沃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公里(大体上相当于我国天津市)。它东南部与马其顿接壤,西南部与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交界,西部则与黑山共和国为邻。  相似文献   

17.
北约大打出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8月28日萨拉热窝发生炮击平民事件后,波黑局势急转直下……30日凌晨北约出动大批飞机对塞族目标发动全面空袭。此后对波黑塞控区不分昼夜地进行狂轰滥炸。这是波黑内战爆发以来北约对塞族实施的规模最大的空袭行动,也是北约成立46年来最大一次作战行动。世界为之震惊。9月14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南联盟塞尔维  相似文献   

18.
久拖不决于心不甘;真要动手又首鼠两端。波黑内战成为当前世界的最大热点,各国的目光都关注着它。西方特别是西欧国家由于利益攸关,更是四出奔走,多方斡旋。但波黑战火几度将熄复燃,而且愈演愈烈,于是乎  相似文献   

19.
北约在对波黑内战的武力干预中,曾动用了90年代以来研制的许多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并取得赫赫战果,大抖威风。然而,这些“完美的武器”在波黑这一武器试验场上还是暴露出了种种弱点和缺陷,颇令武器专家有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20.
南斯拉夫仍然处在内战和分裂的剧烈演变中。最新消息说,在内战中罹难的已有3万人,背井离乡的难民已逾50万,直接物质损失近200亿美元。现在构成南斯拉夫的8个“联邦单位”中的半数,即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以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4个共和国已相继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