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之"垮掉的一代"既是文化运动,亦是文学运动."垮掉的一代"作家与佛禅有极深的因缘.在修习过程中,他们将佛禅与美国本上文化相融合而发展成为"垮掉禅".正是"垮掉禅"对禅宗之挪用、误读和扭曲,才启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触发了他们采用自发性写作、自南流动写作、冥想和呼吸写作等崭新的文学创作方法,从而也展示了其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同时,"垮掉禅"也推动了佛禅在美同社会生活、文化领域之渗透,促进了佛禅在美国本土化实践之进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对立并不在于"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相反,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于前者从人之为人的道德理性寻找理论的依据,而后者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世界的"实利",前者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后者主张"己所欲,施于人",前者体现了主体间的尊重与平等,后者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圆领工人”是美国社会给那些在家上班、工作的就业人员的称呼。因为,这些人可以穿着圆领的T恤衫在家里干活。在家里上班、工作,是美国社会的新时尚。据美国劳动统计局对1997年5月的抽样调查,全美当月有在家里工作经历的就业人员共计2148万,在全体就业人员中占17%左右。当然,在家里工作,原因和情况各有不同。这些不同情况,恰恰可以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的某些变化及其特点。 在家工作的“圆领”人员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公司、机构的雇员,他们把公司、机构的工作放在家里完成。这一类“圆领”约有1500万人,占在家工作总人数的70%。55岁的比尔先生是纽约市一家帐务公司的分析师。每天上午9点,他打开电脑,接收来自公司的信息。随后按轻重缓急或公司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独具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人物家族--"狂人"家族.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归为一类,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特别是命运都有相同之点,即不满现状,要求改变现实,他们都有一颗不安的心灵.这个"狂人"家族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初期的生活图景,成为历史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5.
孙立华 《科技潮》2002,(3):47-47
"9·11"恐怖事件不仅损害了美国情报机构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也使情报人员的精神严重受挫.在情报界内部,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下了其严重程度可与"珍珠港事件"相提并论的情报误判.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次恐怖事件对美国情报机构来说反倒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目前,美国情报机构获得大笔经费,招兵买马,采取技术监听手段,在全球拉开了打赢一场看不见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内战前爱尔兰天主教移民空前涌入美国,冲击了原有的宗教秩序,引起了社会文化震荡,壮大了美国天主教的实力,改变了天主教与新教的力量对比,增强了天主教在宗教格局中的影响力,使美国天主教打上深刻的外来移民烙印,出现了新教徒为主体的美国主流社会所不愿意看到的天主教"罗马化"现象,引起了主流社会的恐慌和不满,他们发起了强烈的反击,最有代表的反击便是兴起了"一无所知党"。  相似文献   

7.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美国黑人文学艺术崛起的标志.黑人作家在20世纪初不再屈从于白人社会所规定的社会位置,开始呼吁和抗议.他们有意识地从黑人生活、传统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新黑人"形象.休斯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赫斯顿和赖特继承了美国黑人文学复兴的传统,并使之突破和发展,开启了美国黑人文学关注个体自我意识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美国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遗作<比利·巴德,水手>辗转问世以来引起西方无数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和分析.然而,国内对这部小说鲜有论述.本文从"天真"母题这一独特视角出发,运用神话-原型批评中有关"天真"的原型和意象理论.通过对比与"天真"相反的"罪恶"的原型意象,来论述小说<比利·巴德,水手>中主人公比利·巴德"天真"的积极意义和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新女性"的背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嘉莉妹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评论界也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西蒙·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尝试重新解读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形象,指出该小说没有超越文化的社会根源,嘉莉始终是以"第二性"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中的.同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斯多芒和魏连殳分别是易卜生和鲁迅笔下的人物,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却都以极强的"精神反叛"气度示人,是为自由、真理而战的斗士,最后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失败.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这两位主人公及两部作品,剖析不同社会文化与时代背景下、不同作家塑造的人物反抗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对比两位作家的思想与创作个性,以揭示人物塑造同中含异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必然.  相似文献   

12.
"美国例外论"是根深蒂固于美国文化中的一种普遍信念。它认为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这种思想观念自北美大陆殖民时代就初见端倪,后来经过美国的独立革命、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的社会运动,逐渐成为美国人自我认知和文化传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美国例外论"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现实意义,也能对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张楠 《天津科技》2004,31(1):56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就在那一刻,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从此,太空俱乐部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中国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中国成为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杨利伟也成为举国景仰的民族英雄.那么,太空俱乐部中进入太空并进行地球轨道飞行的前两位"第一"都是谁呢?他们和杨利伟一样,都是自己祖国的民族英雄,他们分别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和美国的约翰·格伦.  相似文献   

14.
在通览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的基础上,本文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认为从福柯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分析到布希亚的"符码--消费社会"理论再至德里达的"解构"策略无不闪耀着创新的智慧之光,但是他们有"解构"而无"建构"的逻辑和"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论调也确实难以给现实的社会生活提供可信的路径和依托.故此,作者认为后现代社会理论只是社会理论难能可贵的"富矿",而非"归宿",只是新社会理论的"起点"而非"终点".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6.
菲利普·罗斯小说《人性的污点》是其"美国三部曲"之一,作品展示了一幅美国当代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图景。目前,学界大多从族裔视角和道德层面对该小说进行研究,然而,从新现实主义视角阐释小说主人公科尔曼·希尔克的悲剧,更加凸显了少数族裔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真实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7.
作为儒家道义担当的"安贫乐道",由孔子首倡,经孟、荀从不同角度予以生发.儒士的诞生及其自由民身分,列国竞争的社会环境,儒士对"道济天下"合理性的坚信,"仁道"的主体性,"任以为已任"的使命感,"食于道"的谋生方式,是"安贫乐道"的主客观条件.部分矫正当时的社会弊端,维护士的人格尊严,是它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它就受到孔门子弟的的消极抵制,王公大人的怠慢,和墨法道诸家的激烈批评,因而未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他们的生活理念:关爱自己,关爱地球,做好事,有活力,爱并快乐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保罗·雷采用市场调查形式研究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时,却意外发现了一群新的"文化创造者"。与激进分子和无政府主义者不同,与革新旧的政党关系无关,这些新生人群正在用他们的社会行为创造出一个新世界。很久以来人们习惯于关注世界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为只有举行反战、反性别歧视或反对种族歧视游行这类活动,才能影响社会;未曾想过可以通过关注自已和周围的人、改变认识形态来促使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在城市中他们属于贫困群体,脱贫是农民工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观点认为脱贫就是指摆脱经济上的贫困 ;我认为农民工"脱贫"应是社会权利贫困问题的解决,且根本途径在于创新制度公正地对待农民,即给农民工公正的社会权利,并使农民工现有的权利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关键是给农民工参与社会"游戏规则"的制订的公平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制度公正的基本理念,给农民工以公平、公正的社会权利,农民工才能真正脱贫.  相似文献   

20.
追逐"太阳"     
在希腊的神话传说中,人类第一次利用能源是从普罗米修斯用秸秆从太阳车上盗取火种开始的,而普罗米修斯也因此被宙斯锁在悬崖峭壁上遭受恶鹰的啄食. 时光轮回,当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却发现能源危机这个"恶魔"的狰狞面孔再一次显现.于是,也就有了新时代追逐"太阳"的人,他们试图在地球上实现太阳上所发生的反应--热核聚变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