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喜凤 《长春大学学报》2011,(2):105-106,12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广西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以及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2)大学生人际信任对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总分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问题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际信任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人性问题、又是一个与青少年良好社会性的形成、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青少年的人际信任可表现在对社会的信任、对同伴的信任、对与己无关者的信任等方面、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最高,大学生次之.初中生最低。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度在各年级中最低.表明大学生在社会经验日益丰富的同时.心态令人堪忧,高校德育工作存在明显的缺陷、初中生较低的人际信任度表明初中教育应加强正面教育和正面引导。重点学校的学生人际信任度高于非重点学校的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414名大学生进行了人际信任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普遍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特殊信任因子方面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郝明亮 《科技资讯》2010,(5):186-186,188
人际信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形成社会秩序的核心元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集体意识,它既存于社会,又关乎个人。而大学阶段是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因而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莉 《科技信息》2012,(36):I0100-I0100
人际信任是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本文从人际信任的概念、研究方法和途径、影响因素和提高人际信任的途径进行论述,以期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闫婷婷  周路路 《科技信息》2012,(33):245-245,241
本研究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袁(GWB)和人际信任量表(TTS)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信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性别维度上存在差异性;(2)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年级维度上存在差异性;(3)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法对3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显性自恋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IABSU),对2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利他总体水平不高,男大学生网络利他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网络利他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自尊、显性自恋、网络人际信任、网络利他行为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显性自恋在大学生自尊对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网络人际信任在大学生显性自恋对网络利他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显性自恋和网络人际信任在大学生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福建省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六所高校的部分在校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1)福建省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2)福建省大学生人际信任总分在独生/非独生、父母职业、年级上差异显著;(3)福建省大学生普遍信任在性别、年级、父母职业上差异显著;(4)福建省大学生特殊信任在独生/非独生、年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使用人际信任的三个量表对河池学院6个院系,287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性别、专业性质、家庭所在地不是影响人际信任的直接因素;独生子女人际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加确信同伴将继续负起责任并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FF1、MF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与父母惩罚严厉(FF2,MF4)和拒绝否认(FF5,MF3)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人际信任量表(ITS)、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量表(IPC)为测量工具,对270名贫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尊、心理控制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尊在对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护理专业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与被接纳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冰  王胜男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5):90-91,83
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与个体被接纳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尊量表》、《对人坚信量表》和《被人接纳程度估计量表》对1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尊、人际信任与被接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与人际信任对个体的被接纳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275名大学生的生活目标、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获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内部目标能够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外部目标阻碍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支持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弱外部目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阻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正确生活目标导向机制,从家长、同学、教师等多主体协同的角度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大学生被试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信任量表为工具,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IE量表总分没有发现在年龄,年级和性别上的显著差别;男女生在信任量表上的得分显示,在总分和D分两项分别发现有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别;二量表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大学生内控性越强,信任程度、可依靠性和信赖度越高。大学生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且内控者比外控者有更高的信任性。  相似文献   

16.
以人际信任量表(ITS)为研究工具,调查80后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现状,结果表明:我国80后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处于偏低水平、社会信任低于特殊信任,8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显著高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80后与90后群体中,女性的人际信任水平总体上高于男性,特别是在社会信任方面差异更为显著;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户籍的80后与90后群体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身份的80后与90后群体在特殊信任、人际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非学生(职场青年)的特殊信任显著高于中专生.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网络依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网络依赖进行有效干预为目的,对山东省九所高校3300名在校生的网络依赖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生活事件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呈显著相关。依据人际关系敏感性、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生活事件及强迫症状可以预测高校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按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转变观念,正确把握好交往的"四度",灵活运用社交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目的,真正做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