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极游,正成为热词。茫茫天地间,企鹅海豹相伴,眼前是白里泛蓝或墨绿中如闪闪黑钻的浮冰,千姿百态。搭乘小艇穿梭于冰山之间,可窥见自然最纯洁的形态。“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南极,已逐渐成为旅游胜地。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是南极游的黄金时段。以往,中国游客去南极都是小规模定制团,但从2016年起,首次以包船形式大规模赴南极。2018年,更是启动最大规模南极游。大批游客去往南极,对南极生态有没有影响?如何应对南极旅游带来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能登上三沙,实在太酷了。这里不仅有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海岛”的西沙群岛,海水能见度高达40米,目前还只对中国公民开放,只有不到0.01%的中国游客涉足此处,比去南极的游客还要少。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元旦期间海南酒店订单对比去年同时段增长34%,机票订单增长17%。同时,2023年元旦假期海南进港机票单程含税均价为1288元,同比去年上涨60%以上。  相似文献   

3.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49℃,寒季时可达-80℃。南极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别。即使是11月到次年3月的暖季,南极内陆的月平均温度也在-34~-20℃。至于每年4月到10月的寒季,南极内陆的气温一般在-40~-70℃。如此寒冷的天气对人类和一切生命都是可怕的威胁。在南极,因寒冷而冻伤致残的事例是经常发生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南极考察队员专门编写的《南极生存指南》特别警告:“如今的南极作业,面部冻伤(组织冻伤)是最常见的,而手、脚和其他暴露部位的皮肤也是会冻伤的。”对…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普通大众对于南极的热议才刚刚掀起,但人类世界对南极的科考历史却历时弥久。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国家荣誉为目标,将代表成功的旗帜插在了南极大陆上。此后多年,各国探险家们竞相前往,直至1985年,中山科考站在南极半岛建成,中国科考队对于南极的征程也越发稳健深远。2017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团队正式开始了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并预备在恩克斯堡岛建立中国在南极的第5个科考站。加上此前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4座南极科考站,中国的南极科考即将进入“五朵金花”的时代。中国已成为“南极一线国家”。  相似文献   

5.
南极是一个童话般美丽的世界,纯洁得慑人心魄,那里有最湛蓝的天、最洁白的雪和最热情的阳光。而与这纯美景致相伴的却是年平均气温只有-56℃,最冷可达-89.2℃,风速最高96米/秒,极点附近的年降水量不超过3毫米等异常残酷的自然环境。千百年来,南极如同一个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冷艳女子,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着人类的拜访,但这并不能阻挡科学探索者们对这片净土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正南极有着极为脆弱的环境,这是事实。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虽只有短短的14条,但却成为自此之后协调南极事务的根基。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从空中俯瞰,南极大陆形似一片洁白的银杏叶,其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约等于1.5个中国陆地面积。南极有着极为脆弱的环境,这是事实。白色沙漠地球72%的淡水在南极南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主权归属的一块冰雪大陆,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5倍,比整个欧洲的地理面积还要大约170万平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7):48-51
1980年1月6日-3月21日,应澳大利亚政府邀请,受中国政府派遣,张青松与董兆乾抵达澳南极凯西科考站,作为期两个月的访问和考察.他们由此成为首次登陆南极大陆并进行考察的中国科学家,拉开了中国40年来矢志不渝探索和认识南极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4,(9):24-25
巴西里约热内卢海滩里约热内卢海滩经常被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海滩。它在里约热内卢居住区的前面横跨4.5千米。它的景色之美让人目瞪口呆:花岗岩环绕着通往海湾的大门。这种“城市—海滩”的布局给予游客更多的采购机会。当地的夏季是从12月到第二年的2月,气温在25℃和35℃之间。在海滩上,你也有一种参加检阅的感觉,因为可以看到划船和网球活动中的很多漂亮的身材和美丽的面孔。夏威夷海滩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海滩之一,夏威夷海滩位于火奴鲁鲁岛上。在夏威夷海滩上,你可以充分感受到带有世界性特点的舒适的海岛魅力,因为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和很…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2006年12月24日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宣告成立。该中心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和共建。该中心是为适应国际天文发展的需要,保障我国在南极  相似文献   

10.
南极是地球最原始的海洋环境之朱利安·古特是南极科考队的首席科学家。南极科考是国际极地年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这位科学家表示,在南极发现的生物至少有30种似乎是科学上的首次发现。研究人员在南极海床的一块水域记录了大约1000种生物,这个地方比较温暖,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1,(10):37
虽然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纬度上是对称的,也都是终年严寒,半年处于墨暗之中,乍看起来条件极为相似,但是,在南极地区生活着企鹅,而北极地区却没有;反过,在北极地区生活着肉食动物北极熊,南极地区却没有"南极熊".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2,(7):11-11
由200多个湖泊组成的南极沃斯托克湖是最大的冰下湖泊群,它已被深埋于南极冰下4000米深处长达1400万年。俄罗斯一支科考队经过20年的钻探工作即将钻透冰层,届时水下机器人将抵达著名的南极冰下史前湖泊沃斯托克湖的水面。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本次考察计划航程3万余海里,预计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 据悉,第37次南极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并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业务化监测任务.同时,还将开展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越冬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工作.  相似文献   

14.
魔石之谜     
在1956年,当游客来到美丽的夏威夷,都会在很多地方看到夏威夷旅游局的告示板,上面一律写着:“切勿取走夏威夷境内任何沙石”,许多游客都以为当地政府这样提醒是环保原因,不要让游客破坏大自然环境,但其实是因为在事件背后有着隐秘的背景——夏威夷族人。  相似文献   

15.
范尧 《科学大观园》2010,(12):73-73
<正>从上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这块冰雪世界上共有53个科考站。其中不少科考站给人印象深刻影像。其一是:长22米、宽和高8.5米的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比利时)是南极科考站中的精致花朵:小巧、美丽、高效,只在夏季开放。新伊丽莎白公主站设立在南极圈内的毛德皇后地区,该区域地处南极大陆面向大西洋的部分,当地风力强劲,时速可达300公里。它是南极冰盖上第一座零碳设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设计人员还为这座科考站设计了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24小  相似文献   

16.
南级发现神秘病毒近日,俄罗斯《真理报》独家披露一则令世人震惊的消息:1999年,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大陆永久冻土带下,发现了一种闻所未闻的神秘病毒,迄今地球上没有任何人群及动物对这种病毒具有免疫力。由于该病毒“休眠”在南极永久冻土带的底层,暂时还不会对人与动物形成威胁,因而这种神秘病毒只在科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而全世界大多数人对它的潜在危害尚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3,(3):22-25
<正>面临国内外生物育种技术的巨大差异以及日益动荡的国际局势,发展分子育种技术、推动分子育种产业化应用,既是保障中国农业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生物育种产业从业者面临的重大机遇。都说中国是“种花家”,中国人是“种菜民族”。从小区绿化到南极科考,从普通农田到“天宫”空间站,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会被我们撒下希望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正>喀山是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府,按照鞑靼斯坦共和国国家旅游事务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喀山是排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后、俄罗斯最受游客欢迎的第三大旅游城市。目前,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每年都接待大量中国游客,喀山也在做积极的准备,要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前往。喀山是俄罗斯工业、金融中心之一,是伏尔加河中游地区交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1,(7):46-47
“主要是因为我的英语相对好一些.”在被问及如何能从科研工作者中脱颖而出,被选中首赴南极科考时,董兆乾谦虚地说.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言语间时不时爆出一串爽朗的笑声,这就是董兆乾,他是最早登陆南极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南极是位于地球一隅的孤僻独立的白色大陆,与我们生活的绿色世界隔着千山万水,似乎没有必要开展全球合作式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其实不然,人类经过20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随着对南极考察的深入,越来越认识到南极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