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篇特写文章,通过一项涵盖全球3200名研究人员的调查,揭示了全球科研群体内部的紧张气氛,并尝试衡量实验室"文化"是如何推动或阻碍科研事业发展的。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ISBN 978-7-100-10798-3 45.00元一本破解千年谜题的新作一把打开转注大门的钥匙本书以《周易》"变易"思想为指导,以战国墨子、荀子、唐代孔颖达"旧形改变"为理论基础,以西汉杨雄"转语"理论中的"形转"为方法论,系统梳理了《说文》《玉篇》《广韵》《集韵》《类篇》《甲骨文字典》《战国古文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所载汉字的形音义材料,考  相似文献   

3.
<正>ISBN 978-7-100-10798-3 45.00元一本破解千年谜题的新作一把打开转注大门的钥匙本书以《周易》"变易"思想为指导,以战国墨子、荀子、唐代孔颖达"旧形改变"为理论基础,以西汉杨雄"转语"理论中的"形转"为方法论,系统梳理了《说文》《玉篇》《广韵》《集韵》《类篇》《甲骨文字典》《战国古文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所载汉字的形音义材料,考  相似文献   

4.
企鹅被介绍到中国是在19世纪上半叶,而"企鹅"一词出现在1854年,当年《遐迩贯珍》中有一篇未署名的科学专论《生物总论》,这是最早使用"企鹅"一词的汉语文献。此后,理雅各在《智环启蒙塾课初步》(1856)中也使用了该词。  相似文献   

5.
《汝南圃史》的"祖本"是《树艺篇》,且中间经由《花史》一书的修改方才完成。作为"稿本"的《树艺篇》记录了很多明代士人获取农学知识的基础史料,从中可以发现时人从藏书与阅读、游历与交往、采访与躬耕等多个方面获取农学知识。进一步考察《树艺篇》及其删减本《花史》对这些知识的加工,发现撰者颇重视"知识性"的介绍,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该书作者乃是"士人"的身份。《汝南圃史》则在吸收了以上两种编辑与撰写倾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了撰者所获取的农学知识。研究表明,农书的撰写并不都来自于实际的生活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明代农书的生产过程,就是文本不断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讯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3):66-66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6)”6331种统计刊源120余万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及“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2005年全文下载记录的统计,并经综合评价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度文献计量指标报告如下:总被引频次1083,名列居哲学类核心刊物之首,影响因子0·547,位居哲学类核心刊物第二。在历年各项数据综合排名稳居同类刊物第二、三名的基础上,《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的新的排序,是自创刊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在报告这一讯息的同时,我们真诚地感谢全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作者和读者多年来对杂志的支持和贡献。为此…  相似文献   

7.
华里司(W.Wallace,1768-1843)是一位逆境成才的苏格兰数学家,他发现了许多几何定理,最著名的是"华里司线"和"华里司点";他最早译介勒让德和拉格朗日的有关论文并引入莱布尼茨的微积分记号;他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是英国第一篇采用莱布尼茨记号的微积分专论;他撰写了许多数学论文,特别是分析方面的论文;他发明了数种数学仪器;他还把微积分应用到自治市征税方法上;他为《大英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和"代数"篇被译为中文,成为晚清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微积分和代数学教材。华里司在英国长期被忽略,但墙内开花墙外俏,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Fryer,1839-1928)成就了他在中国的名声。  相似文献   

8.
间质组织     
正2018年3月27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随即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闻分别发布题为《间质: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和《新发现人体最大器官》的头条新闻,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报道狂潮。这一消息一度登上热搜榜首,"最大器官""经络证据"等说法引起热议。其实,间质的概念早在1954年就有过报道。细胞间质就是细胞之间的物质,是人体细胞所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1607年汉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问世开启了东西方数学交流的新纪元。《几何原本》是西方公理化数学的典范,而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则完全是一种陌生的"异域文化"。为了帮助中国学者理解《几何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利玛窦写下一篇长长的"导言"《译几何原本引》。在"导言"中,利玛窦阐明"几何之理"有助于"明达物理","几何之用"可为国家建功立业,"几何之学"更关乎社稷安危。在"导言"中,利玛窦充满深情地讲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其业师"丁先生"的感人故事,从而唤起了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对《几何原本》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0,(21):62-64
<正>为了纪念美国科普杂志《探索》发行30周年,《探索》杂志官网推出了一篇题为《"世界末日"30大猜想》的预测分析性文章。文章认为,人机融合、基因超人、外星瘟疫等30种情况可能导致"世界末日"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管子》一书,相传是春秋时齐国管仲所撰,其实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者的著作集。此书经刘向编定为八十六篇,实存七十六篇。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而哲学基本思想主要保存在《内业》、《心术》(上、下)、《白心》四篇中。本文主要依据以上四篇,讨论其哲学与医学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元10世纪的《医心方》一书中记载了《金匮录》里的"七禽食方"。这一方子是将《神农本草经·上品》中也提到的7种植物研磨成粉再加上优质的红枣和桂皮,据称服用后对健康大有裨益。文章就七禽食方做了初步调查。北魏《齐民要术》(约530)中引用了《神仙服食经》中的"七禽方";南朝《本草集注》中引用了"服食七禽散"。此外,在公元4世纪的《抱朴子·仙药篇》中有关菊华水的传说与《金匮录》佚文极其相似,所以据说葛洪所参考的《金匮绿囊》、《金匮绿秩》很有可能就是《金匮录》。由此可以推断七禽食方最晚出现在葛洪在世的公元4世纪前半期。《金匮录》旧题为京里先生所撰。因"甪"字抄写时容易讹为"亰",此书有可能是假托甪里先生的一部道书。  相似文献   

13.
她们     
正与男性科技工作者相比,相对"低调"的女性科学家在实验室做了什么?科研成就有哪些可以称道的地方?本刊从诺贝尔奖、《自然》、《MIT评论》、2017——CCTV科技创新人物、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评选中选出6位(排名不分先后)有代表性的女性科学家,分享她们的科研之路。艰苦奋斗、低调谨慎貌似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标签,但新时期  相似文献   

14.
《科学》杂志1991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杨振宁教授谈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的专访。杨振宁教授非常重视中国前辈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下取得的科学成果,号召科学史学界整理和评价中国的科学工作,指出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杨教授还在很多别的场合谈到  相似文献   

15.
<正>西班牙《万象》月刊刊登了一篇题为《零号病人》的文章。文章称,新流行病的第一个感染者被称为"零号病人"。要确认谁是"零号病人"对于科学界来说也是一项挑战。"零号病人"的身份背后是排斥、悲剧和诸多故事。一位伤寒带原者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6.
叶培大(1915-2011)被国际通信界誉为"中国光纤之父",他为新中国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55年主持研制微波收发信机,1958年与中科院合作研究"毫米波圆波导H01通信系统",文革期间参加960路微波中继II型机的研制;之后转向光纤通信领域,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相干光纤通信试验系统,以及一批关键器件,其专著《光纤理论》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光纤研究的学术专著;叶培大是"通信战略科学家",曾建议国家"863"计划增设通信高技术研究主题,担任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叶培大坚持"学以致用"、"教学与科研结合"和"执著出奇、团结致胜"的治学思想,是北京邮电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曾长期担任学校负责人,他注重学术交流,搭建了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正破除论文"SCI崇拜"是推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的重要突破口。近日,中国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治理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几位收藏旧报刊的朋友,因为《1942》的热映和由此引起的广泛反思,使得笔者对当时旧报刊中的"1942"充满兴趣.让笔者惊诧的是,一位朋友收藏的南阳民营报纸《前锋报》在这场亘古未有的灾难中坚守媒体良心,发出了一篇篇振聋发聩的呼声. 《前锋报》地处河南一隅南阳,且属民营性质,创刊于1942年元旦,宗旨为"仗义执言,为民前锋".这份有着当地"大公报"之称的报纸,在1942河南大饥荒中,表现了极为可贵的惊人胆识.冯小刚执导电影的公映,只是再现了70年前发生在河南大地上的灾情、民情、悲情与感情.  相似文献   

19.
正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对于科学传播的贡献可能更大,《时间简史》这本销量超过1000万册的科普书大大提升了科学在文化界的地位,霍金的成功改变了科普写作的格局。2014年,电影《万物理论》上映,这部有关霍金的电影在结尾描绘了读者对他的科普经典之作《时间简史》(出版于1988年)的反响。镜头推近,橱窗中大量陈列的《时间简史》赫然映入眼帘;粉丝们将这位物理学家兼作者围拥起来,希望他在书上签名。电影结尾的字幕概述了后来发生的事件:第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谢芳 《科学大观园》2021,(19):60-63
伦敦时间2020年5月6日,中科大20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连发两篇石墨烯论文. 其实,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网站连发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论文,并专门配发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Eugene J.Mele对这一重大突破的评述.曹原也因此成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