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驼背鲸是一种聪明、充满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喜欢玩耍嬉戏,只要他们甩一下尾巴,潜水员就有可能丧命。但在南太平洋夏威夷海域一只15.24米长的海洋之王—一驼背鲸不仅没有对42岁韵潜水摄影师马科·奎拉尔发威,这只乖巧聪明的驼背鲸与奎拉尔一起在海洋中畅游玩耍,进行了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2.
灵星 《科学大观园》2005,(12):34-35
最新的研究证明,鲸的祖先大约在5000万年前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带活动,当时还是一些狼一般的小型陆上动物.而后这种动物由陆地转入海洋逐渐进化成当今的鲸类.  相似文献   

3.
近几个月,东北虎、亚洲象、布氏鲸、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陆续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笑称:这是一个国家一级动物"群"出没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海兽种种     
蓝鲸——蓝鲸亦称“剃刀鲸”。哺乳纲、鲸目、鲤鲸科。体长20-25米,有时达30多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兽,也是现存最大的动物。体通常为蓝灰色,有白色斑点。喉胸部有58—120条褶沟,口中每侧有鲸须270-395条,黑色。在近海岸处食浮游性甲壳类,在大洋中则食鲤类。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  相似文献   

5.
鸳鸯缘     
鸳鸯是一种吉祥鸟,也被称为“爱情鸟”,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鸳鸯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春天时,鸳鸯飞到北方的长白山繁殖,秋天又飞到南方的昆明鸳鸯湖过冬,我们虽然可以在动物园里看到鸳鸯,但是却没有人工繁殖的。而在辽宁省抚顺县拉古乡小甸子村,却有一位农民唐晓东成了我国人工繁殖鸳鸯的第一人,而且因此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一对鸳鸯改变了他的活法1993年4月10月,唐晓东出去打工,经过村子的小河边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鸟。他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它的伤治好,再放飞大自然。他把这只鸟小…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中,近亲通婚被认为足不好的,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但瑞典研究人员近日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的最新研究表明,在自然界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 动物应避免近亲交配这一观点是在许多物种中进行的数百项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但事实证明情况要复杂得多. "人们认为动物在有机会的时候应避免你与近亲交配."斯德哥尔摩大学动物学研究员Raissa de Boer说,"但40多年来,进化理论告诉我们,动物能够忍受近亲繁殖的行为,甚至更喜欢在各种条件下与亲属交配."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迁徙     
一些动物单为一顿美餐,便不辞辛苦绕遍整个地球,还有些动物就为一次激情缠绵或为了躲避寒暑,不惜跋山涉水,远走他乡.拿灰鹱来说吧,为了觅得猎物,它每年沿着"八字型"的路线在太平洋上空飞行约6.4万公里.而驼背鲸为果腹,也会定期在热带地区和两极间来回穿梭.  相似文献   

8.
成功倒计时     
与鲸、海豹等身体硕大的海洋哺乳动物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小个子了。海獭属于鼬科动物,成年海獭体长1.5米.体重在40千克左右。它们生活在阿留申群岛周围的海域中,智能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类人猿。比如在捕食海胆时。它们会从水底捞起一块石头.然后平躺在水面.将石头放在肚皮上,用两只前爪抓住海胆,用力往石块上砸,直至将海胆坚硬的壳砸破,然后便可以享受美味的海胆肉了。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1,(9):26-27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近日举办了一场另类的科普展览。这场名为"性的本质"的展览,通过大量精彩生动的视频、图片和标本向观众展现了动物王国中奇特、怪异的性行为。"性的本质"展览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首场专门针对成人的科普展,只面向16周岁以上的观众。据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正>在生物学家眼中,章鱼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不仅能像近亲墨鱼那样变换体色,还能模仿海洋中各种生物或非生物,甚至有目的地玩耍和学习。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水族馆,章鱼都以出色的"逃跑"能力著称,它们甚至会为了食物而在夜晚突袭隔壁的水族箱。一只名为"Inky"的章鱼就在新西兰水族馆上演了"胜利大逃亡",钻入排水  相似文献   

11.
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海洋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资深专家编著的“海洋地学科普丛书”作为“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成果之一,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专项资助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丛书”包括《海底探索之路》、《海底景观之奇》、《海洋矿产之源》、《海陆沧桑之变》和《海洋世界之窗》共计五册,由中科院秦蕴珊院士任“丛书”编委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刘嘉麒研究员亲自执笔作序,是我国海洋地学领域首套高级科普丛书。  相似文献   

12.
南太平洋近来颇不平静。6艘日本捕鲸船正在那里的海域贪婪地追逐着鲸的踪迹,而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反捕鲸国际人士则在充当着鲸的保护神。"我们将把气垫船摆在鲸与鱼叉之间"。为了阻止日本的捕鲸船,绿色和平组织澳大利亚分支的负责人斯蒂文·沙尔霍恩甚至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护住鲸。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早期的鲸鱼其实长着强而有力的腿,它们当时主要靠划动腿部在海洋中活动。这一新发现也许可以揭示鲸从陆地走向海洋的神秘进化过程。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美国科学家详细公布了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称,鲸的祖先曾经生活于陆地,与其他陆地哺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南极洲工作的科学家们监听到神秘的"歌声",这种被称之为"南极BW29"的声音可能出自一种此前未知的新种鲸鱼之口。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叫声并非来自于已知的突吻鲸种群。这一分析结果让科学家意识到神秘的"歌声"可能由一种新种突吻鲸所唱。尽管利用"歌声"导航的突吻鲸是第二大鲸类家族,但科学家对它们却知之甚少,主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15.
正座头鲸非常容易辨认——由于长着巨大的胸鳍,它们也被叫做巨臂鲸。这种鲸鱼还经常喜欢"拔刀相助",在海里解救那些被虎鲸围捕的动物。至于座头鲸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做这种"见义勇为"的事情,专家们还没有彻底搞清楚。除此以外,鲸类专家们尚未确定神秘而优雅的座头鲸为何还有另一种奇异优雅却更难以理解的行为:喷泡泡。  相似文献   

16.
加勒比海多米尼克岛45岁男子安德鲁·阿摩尔被人们称做“鲸语者”,因为他经常和一条10米长的海洋“食肉巨兽”抹香鲸一起在海水中嬉戏,鲸鱼们显然将他当成了可以信任的人类“好友”。安德鲁还曾邀请美国和日本的两名水下摄影师跟随他一起潜入海水中,让他们用照相机拍下了他“与鲸共舞”的惊人画面!  相似文献   

17.
河豚与河鲀是两类不同的动物,这在科学分类上已有明确定论.河豚指哺乳动物纲鲸目河豚总科河豚科(淡水豚科)动物,如白鳍豚、扬子江豚等;营淡水生活;其中的白鳍豚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允许捕杀,更不存在加工利用问题;脏器无毒,不存在毒素之忧.  相似文献   

18.
据物理学家组织道,两个距今4750万年前的鲸鱼化石揭示了早期的鲸如何分娩,同时为了解鲸鱼栖息地如何从陆地过渡到海洋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2,(12):34
重庆境内有间歇泉多处,然而,当地质专家近日在酉阳县龚滩镇罾潭树看到一处鸳鸯间歇泉时,却无不连连称奇.专家认为,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自然奇观.鸳鸯间歇泉的两个喷口分别位于流经罾潭树的阿蓬江两岸.在右岸,有一眼名为"母猪龙"的间歇喷泉,其出水口高于江面15米,喷射可达10余米远,直达江心.奇妙的是,在和它相对的左岸,不偏不倚还生有一眼名为"马尿坑"的间歇泉.两泉同喷同歇,仿佛心有灵犀,人称鸳鸯泉.  相似文献   

20.
从陌生动物中分辨出自己的亲属,这个能力对很多动物种类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分享宝贵资源并避免近亲交配。但现在科学家发现在分配空间时,植物同样显示出与它们的同类或其它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