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2,(11):44-45
怎么看男人是否成熟?且看下面的28个"风向标",如未成熟的男人喜欢昂贵、华而不实的东西,追求表面的东西;成熟的男人不喜欢张扬的东西,喜欢有质量和有品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星河 《科学大观园》2004,(10):11-12
与许多并不喜欢科幻的人谈起凡尔纳,他们也照样说的津津乐道,由此可见凡尔纳作品的影响之大。但是接下来的话题就有些古怪,因为他们总是谈到凡尔纳的科普,谈到凡尔纳的预测……而笔者对其中的某些观点却不敢苟同。事实上,有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也许能够起到普及具体科学知识和对未来进行准确预测的功能。但是,这决不是科幻文学必须承担的义务。我们先谈所谓的预测功能。不妨就以凡尔纳的作品为例。有一个以讹传讹了多年的说法,那就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预言了潜艇。其实只要稍微查查历史资料,看看潜艇是何时发明的,而…  相似文献   

3.
人格的力量     
吃过午饭,正想看会儿电视,有人敲门。我去开门。是一个乞丐。正要轰他走,我爸从房里出来,对那个乞丐看看,很年轻。就问:"你也要饭吗?""………"那小乞丐对我爸看看,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4.
休闲一刻     
《科学大观园》2012,(21):78-79
假慈悲过节了,主人把猪、牛、羊、鸡、鸭、鹅等召集到厨房里,和蔼地问:"你们喜欢怎样被人吃掉呢?"动物们都不说话。过了一会,公鸡小心翼翼地说:"我想……"主人说:"不要害怕,想说啥就说啥!"公鸡说:"其实,我们不想被吃掉!"主人打断公鸡的话:"你看你,说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科幻教父"艾萨克·阿西莫夫说过,"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而他本人更是从小就对科幻作品充满兴趣,并一生为此奋斗不息。当代美国最杰出科幻小说作家的桂冠,无疑应属艾萨克·阿西莫夫。他是20世纪顶尖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他作品中的《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  相似文献   

6.
正10年前,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印象更多是在好莱坞电影提出的科幻概念,但伴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深入、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一富有科幻色彩的词语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逐渐变为现实。智能家居、刷脸消费、智慧医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被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的2018年,人工智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杨鹏,笔名雪孩,中国少儿科幻的旗手,出版的作品有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目前,杨鹏是迪士尼在中国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权创作米老鼠故事的签约作家。在杨鹏看来,科幻作品对一个孩子人生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孩子能看到的本土少年科幻作品却太少了,"科幻可以留住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说留住,而不是培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慢慢消失。孩子的好奇心如此珍贵,这也是促使我一直创作少年科幻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林忱 《科学大观园》2014,(21):58-58
<正>那一年,纽约股市崩盘,美国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忧心忡忡地回到家里。"完了!完了!!我被法院宣告破产了,家里所有财产明天就要被查封了!"他说完便伤心地低头饮泣。妻子柔声问道:"你的身体也被查封了吗?""没有。"他不解地抬起头来。"那么,我这个做妻子的也被查封了吗?""没有。"他答道。"那孩子们呢?""他  相似文献   

9.
正刘慈欣将现实与科幻划分得非常清晰,生活中的"刘工"喜欢穿衬衫,戴黑边大眼镜,不帅也不酷。就像生活在平行宇宙当中,刘慈欣在现实与科幻之间急速转换着。对于科幻迷身份的归属感,源自他的童年,"我更多的是以科幻迷的角度写科幻。"刘慈欣说,刘慈欣在《三体》英文版后记里记述了这段经历——1970年4月25日,夜晚,河南省罗山县一个村庄,7岁的刘慈欣站在一个池塘边,"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和他们一起仰望着晴朗的  相似文献   

10.
正科幻大片《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中的"死星"空间站引起了科幻爱好者的兴趣。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巨大战斗空间站可容纳200万人,其威力也强大到可以摧毁行星。但是,这种强大的战斗空间站在现实世界里是否可行?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太空物理学家马丁·阿切尔对"死星"的工作原理、制造可行性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说,在《星球大战》中,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空间站由一种被称为"quadanium"钢(科幻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科幻文学的调查研究是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的一个调研课题。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看,不管是在科学(科普)界还是在文学界,对于科幻文学的定位一直是非常模糊的,主流文学界一直将科幻文学排斥在文学的大门外姑且不谈,甚至科学(科普)界也曾经将科幻文学定论为资产阶级精神污染的重灾区,将科幻作品中的“科”斥为“伪科学”,但是,科幻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庞大的科幻读者群有这样的阅读需求。目前,我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主要存在问题是:1.出版阵地问题。刊物只有《科幻世界》和山西的《科幻大王》二家,中国和科幻图书在年出版种类和数量上都相…  相似文献   

12.
<正>暑热天,男士们最痛快的事儿莫过于一头扎进房间,把空调开得很低,但痛苦的是女人们——"能不能把温度调高点?""这温度不是正好吗?"……男人们好像总认为温度高了一点,女人们则总认为温度低了一点。引起"调温大战"主要还是因为男女对温度的体感不一样。男人们大可不必跟女士争温度,因为这体现绅士风度,而且从健康角度出发,以女性体感为准的温度更健康!  相似文献   

13.
正看科幻、武侠等作品长大——问:能谈谈您的创作经历吗?超侠:正式发表科幻作品是在高一的时候,但其实小学就开始写科幻武侠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有科幻武侠的感觉,后来我的作品大都带着科幻、武侠的色彩。高中的时候,我才开始写发明类的科幻作品,也写科幻小说,写完投给《科幻大王》等杂志,第一篇发表的科幻作品是《决斗》。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很大,每晚的娱乐就是写科幻小说。当时就写了好几十万字投给了某杂志。大学的时候也出了两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11):8-10
科学幻想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代名词,更不是胡说八道。科幻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科学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所以,人们在若干年后发现,科幻作品中的很多新奇的玩意儿竟然变成了现实。比如,手  相似文献   

15.
正动画为儿童时期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想象的大门,而科幻与动画的完美融合,更让我们的梦想飘去未来,向宇宙的更深处进发。下面的几部优秀科幻动画,你看过哪些呢?星游记豆瓣评分:9.3剧情简介:"红魔鬼"麦林带领冒险者追寻传说中的彩虹海,但却无一人回来。多年过去,麦林的儿子麦当在地球上长大,他决心找到彩虹海。他  相似文献   

16.
关平 《科学大观园》2007,(16):61-62
第一次见天大火烈鸟,我就被极大地震惊了。这种喜欢扎堆生活的大鸟,往往成千上万只、甚至多达10万只以上聚集在一起。从高空看,遍地通红,绵延好几公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红地毯,又宛如一片在泥沼原野上沸腾的红色波涛……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互动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来函照登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位热爱科学的中学生,是《科学大观园》的忠实读者。每期杂志,我都仔细阅读,从中汲取了很多知识的营养。我特别喜欢看《科幻时空》、《探索频道》、《生物世界》、《文明之旅》等栏目。我希望贵刊能多刊登有关中学生方面的内容,比如《校园科幻》、《青春期教育》、《成才之路》等。得知贵刊即将改为半月刊,很高…  相似文献   

18.
电影《沙丘》近期热播,引发公众对科幻大作的新一轮关注潮流.我惊喜地发现,在学生交上来的随笔里,有不止一位提出了更高阶的问题:作为一个原著党,我要不要去看电影?——不少学生已经啃完了《沙丘》原书六部,他们对科幻作品的兴趣和热忱让我感到欣慰.当科幻作品邂逅教育,碰撞出了不同寻常的绚丽火花. 虚构和想象是科幻作品的基本特征,这恰恰是当前中学生本该拥有却通常欠缺的基本能力.科幻电影中宏大浩瀚的宇宙场景,科幻小说里浩渺无极的想象触角,都会让学生自觉自愿、充满兴趣地进入一个与日常生活迥异的世界,让他们开放心灵,拓展视野——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脑洞大开".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返乡怎么走?""哪些时段和路段应回避?""机票车票应该怎么买?"……2020年春运已经悄然拉开序幕,这场一年一度的大迁徙一直是国人对归乡的期待,不同的是,如今的春运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国内民航旅客运输量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仅为1.6%,对春运客流的运输贡献微乎其微,而那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过在火车站排大队、过夜的经历,90年  相似文献   

20.
正被称为"世界科幻之父""世界少儿科幻之父"的儒勒·凡尔纳,其作品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探险主题,满足少儿读者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他的小说能够超越年代限制,被各个时期少儿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19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工程师重新塑造世界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运输的重大变革,无疑使得人类在发明创造、地理发现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正因此,对于生在这个时代的凡尔纳来说,"世界那么大,我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