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协同治理理论指导下,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多元协同治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价值意蕴进行分析,进而从坚持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多元协同治理理念、优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体系、满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以及加强高职院校高质量治理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具体路径,以期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总体上经历了从管制走向法治、从高度集中走向放管结合、从政府主导走向赋权增能的变革历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思维与研究视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亟待从扩大与落实办学自主权转向健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两种路径分别根植于政治逻辑与法律逻辑,具有截然不同的治理效应。理想的状态是,超越扩大与落实办学自主权的传统路径,确立与建立健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的新型路径。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瓶颈,突出表现为强国家主导下治理机制之间的失衡格局。瓶颈的突破,要求发挥国家规制的"元规制"角色,以促进不同类型治理机制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毋庸置疑,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治理,但高等教育治理不能仅靠政策治理,需要通过法治化来破除高等教育治理"政策化"的困局。具体而言:(1)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种新的思维范式,用关系思维去理解、审视与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典范革命"的意义。(2)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求形成完善的问责体系。即要将"少数人问责"升级为"全员问责",将高校问责制度的重心前移,将"黑箱决策"升级为"阳光决策",将"被动问责"转变为"主动问责",并完善好"明岗"与"暗哨"两套监察体系。(3)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应树立更加公平、理性与多元的治理价值。即通过保障公平,避免校内资源配置的失衡;通过回归理性,提升改革决策过程的科学性;通过培育多元治理文化,建立内部治理系统改革的基础。(4)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应成为新时代高校自我规制的新要求。合法性审查制度需要在大学章程中予以确定,并要重点对高校的重大决策以及涉及高等学校师生重大权益的处置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5)教师的责任心是大学有效治理的内在要义,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学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责任心缺失,急需从减轻大学教师过大的竞争压力、加强大学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和提升大学教师的公共精神3个方面增强大学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责任心,为更加多元的治理行动者进入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供条件与可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要求有效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高等教育治理核心主体的根本领导。回望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治理高等教育累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突出表现在:以独立自主为特征的"自治"、以整顿重建为特征的"政治"、以施策立法为特征的"法治"和以立德树人为特征的"德治",形成了不断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治理特征。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的治理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逻辑基点,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逻辑起点,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为逻辑终点,以"坚持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逻辑中介,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逻辑。当前乃至未来,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治理高等教育的新时代目标,亟须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治理目的;构建三维多层新格局的治理体系;促进"四治"治理技术的有机融合;探索效能主客观评价法的治理效能。基于此,这一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将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经验",有助于推动全球高等教育的良善之治,促进全球高等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不断开辟高等教育"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城市智慧社区是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在社区治理视角下分析城市智慧社区技术、制度与主体三个主要要素及其联系逻辑,并总结实践过程中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技术与社区治理融合度不高、规范和标准支撑保障不足、多元主体协同度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智慧社区治理逻辑融合发展、增强智慧社区的制度性供给和促进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三个路径,以此促进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治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主体权责不清晰、治理体系法制不健全、治理手段落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健全社区体育治理制度、激发治理内在驱动力、优化治理能力架构、采取多元共治、健全法制体系、引入信息智能技术,提升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公证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公证活动真实性、公正性的信赖和认可程度。公信力是公证制度的根基和生命所在。然而,公证丑闻的频频报道使其公信力逐渐受到侵蚀,本文从分析影响公信力的因素入手,寻求提升公证社会公信力的途径,以保证公证制度在国家信用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安全体系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结合北京、上海、雄安等城市和地区经验,探索城市安全体系的内涵,以全生命周期视角梳理城市安全体系的内在逻辑,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类规划体系入手,构建了一套面向操作层面传导落实的城市安全体系;明确了不同层面城市安全内容的定位、作用及要点,形成城市安全体系搭建的主要思路;以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安全体系探索为重点,提出了战略层面提前谋划、战术层面系统应对、治理层面措施落地的规划策略与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技社团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织,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技发展中有着积极影响,在推进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着独到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与条例,领导了科技社团推进国家治理,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按照历史的线索,具体从苏维埃时期、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到十八大、十八大以来这些不同的时期,探讨了科技社团推进国家治理的状况与经验,为科技社团深入推进国家治理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灾害信息治理是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多元主体协同是实现灾害信息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自2011年“3·11”日本地震后,日本开始反思灾害信息治理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灾害信息治理模式。日本从立法、执行、监督三个层面构建灾害信息治理框架,近二十年来的灾害信息治理政策逐步向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区域信息治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演化,并构建起包括国家主导模式、民间力量主导模式、众包模式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相关理论,从灾害信息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客体三方面提出构建多元化、智能化、全周期的灾害信息治理模式,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灾害信息治理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软实力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来实现其目的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警察执法的公信力、形象的感召力、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制度的吸引力等方面。通过对社会公众和民警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警察执法的公信力较高、警察形象基本是正面的、警察文化影响力很大、警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同时这四个方面都存在着某些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安机关应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提升警察执法的公信力,全面提高警察素质以提升警察形象的感召力,保持警察文化的纯洁与本真以提升警察文化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以提升警察制度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字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政府治理数字化变革,是治理理念、流程管控与运行机制的全程性革新,其本质是以数字化改革来支撑治理体系的改革,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服务的便民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要注意其技术、管理、服务、安全、法治等五个向度。当前急需从提升数字领导力、建立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与完善政府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下的绩效评估体系,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探索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合法性的视角出发,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以构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即以法治政府为目标推进评估治理现代化,以民生民主公平为理念推进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绩效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立法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耦合,为推进科学立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人工智能辅助立法系统已经开始应用于立法实践并参与社会治理,其具有精准确定社会治理对象、整合多元利益诉求、推进社会科学治理等功能,在发现和分析社会问题,转化和整合社会价值等方面具有独特技术优势。但实践中,该技术的应用仍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性、规范性及伦理性难题,需要从秉持技术审慎创新的理念、建立数据信息检验机制、提高算法透明性和可解释性、厘定立法者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服务于以立法智能化发展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马旭  关欣 《科技促进发展》2024,20(3):252-260
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控制谣言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研究多从理论层面将政府信任、信息公开、谣言治理相结合。但政府信任如何形成、如何对公众谣言使用行为意向产生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语境,在H市X社区进行调研,在整合与扩充因果链模型基础上,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来考察公众的政府信任对其谣言使用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得出,政府信任对危机感知、危机接受度以及谣言使用行为意向都存在直接影响,政府信任与谣言使用行为意向之间的间接回归路径成立。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舆情防控体系、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邪教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邪教治理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做好邪教治理工作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域下,我国的邪教治理存在着依法治理、无法铲除外逃邪教组织、宗教场所商业化扭曲等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功能、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法支持正规的宗教建设。  相似文献   

16.
 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本要求。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体现为行动导向的3个层面、5重维度, 3个层面包括理念层面、准备层面和行动层面; 5重维度分别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基层社会自治、制度化渠道与非制度化渠道互补融合。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在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一线人力资源需求供应不足;科技支撑的资金需求大、资金来源单一;社会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实践的因地制宜和地方经验不够。为应对上述挑战并抓住科技支撑的机遇,提出面向未来的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对科技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科学的认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搭建形成实践闭环;坚持负责任的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构;兼顾基层下沉与领域细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科技社团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机制与组成要素中扮演的独特角色,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科技社团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科技社团在助力基础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科技社团以专业引领力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以专业影响力参与全球科技创新规则制定、以专业组织力支撑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性、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在提升过程中面临以下四重困境:政府合法性绩效缺失、政府权力运行绩效不高、政府与公民互动绩效偏低、政府管理透明度绩效不高。因此,可从绩效视角来提升中国政府公信力,具体对策为:以正确的绩效导向引导政府公信力建设、以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供给政府公信力建设、以严密的绩效考核措施保障政府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新文科建设教育背景和媒介平台转向技术背景双重驱动影响下,提出了传媒经济学课程的“平台+”教学改革进路,分别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思维能力和教学发展战略三个层面展开讨论,其目的是为传媒经济学课程教学转型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路径探索提供借鉴。在教学内容体系层面,着眼于促进“平台+”理念下教学形式和学科内容革新;在教学思维能力层面,围绕依托平台赋能,讨论教师教学思路和学生学习思维的共创关系;在教学发展战略层面,则是在平台逻辑上强调,形成以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为内核、以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为目的的传媒经济学研究逻辑。三个层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科技社团在促进科技进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亟待加强科技社团理论研究为新时期科技社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梳理1164篇相关期刊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科技社团理论研究的演进历程、研究热点、支撑体系,提出了深化中国科技社团理论研究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