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然经济"源自欧洲自然神学传统,"经济"意指造物主创造了一个精致和谐的世界,但帝国博物学理论和实践中的"经济",开始具有世俗经济利益或者准确说是国家财富的意思。帝国博物学进路在认知层面的基本任务是用"科学"的命名法和分类法,把名词赋予物,用普遍性、客观性实现物种的去地方性,后殖民主义史学将其称为西方话语霸权。帝国博物学进路在实作层面的基本诉求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生物资源,实现帝国的自给自足并增进国家财富,由此引发的生物扩张深刻改变了全球生态及新旧世界的格局。帝国博物学路径下认知和实作两个层面的空间范式以人类中心主义和机械自然观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阳 《科学大观园》2009,(17):74-75
孙正义是软件银行集团公司的创始入,现在是该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他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创立了一个无人相媲美的网络产业帝国。他的这个帝国并非是受其统治的帝国。而是一个由他支持扶助的高科技产业帝国,他不是在自己独自享受,而是为使更多的人掌握高科技信息,贡献出他的智慧与才能。  相似文献   

3.
非洲——世界版图上的心脏,空间与光的帝国。从神秘深邃的森林到辽阔无比的沙漠,应有尽有,密布的河川,广阔似海洋的大湖,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人类的祖先从这片大陆散布到全世界——这里是生命的发源之地。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证据如此之多,我们知悉的却如此之少",是诺姆·乔姆斯基曾提出的著名的"奥威尔问题"。在网络知识中亦存在着类似的"奥威尔问题":为什么网络空间中的知识和信息如此丰富、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如此便捷,我们的认知却如此贫乏、窄化和易于被欺骗?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于网络知识和信息及网络环境的独特特性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源自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的选择性推送;源自于人类不可避免地存在的"认知盲区"。网络时代的人们为了克服网络知识中的"奥威尔问题",应该培育必备的因特网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
扩增现实作为真实世界物体与虚拟物体所组合而成的技术,其由"真实"和"虚拟"两部分混合而成的特性正是人类认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特性.从人类的基本感知到高级认知都存在着与人相关的"虚拟"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它能有效地决定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能高度逻辑地思维"是智慧与非智慧的唯一区别与分水岭,而人类能逻辑地思维是长期进化自然形成的。人类一旦学会逻辑地思维,其认知的获取与传承也根据逻辑而进行,人类认知的逻辑传承就成为自然而必然。由此,不仅存在人类认识自然的相同逻辑范式,而且一切自然皆逻辑,自然是逻辑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公共性焦虑,当前的"人类终结论"与"竞速统治论"是这种焦虑的学术确认。然而,不论是人类终结论还是竞速统治论,它们的吸引力都是建立在对科技发展的过高估计与对人类发展的过低估计所构成的巨大反差之上。这类论断既无助于人们客观地看待科技的发展,也无助于人们客观地看待自身的发展。破除这类论断所编织的扭曲图景,需要我们予以追认人类的复杂性,探析其程序化的限度,以及展示人类能力发展的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8.
"人类增强"问题是20世纪末伴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凸显的具有较大伦理争议的社会问题,这种按照人类的欲望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改善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将无疑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巨大挑战。其道德和伦理蕴涵必然会影响到今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的整体道德伦理规范。因此对于"增强"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理性地思考与商讨,从而全方位地制定有效应对策略,既能达到促进增强技术积极面的发展又能合理预期其潜在的风险性,预防或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英帝国的科学团体,英国皇家学会成立初期,秉承着自治、独立的管理传统,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较少。到18世纪末,科学的实用性逐渐显现,政府与王室开始意识到科学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科学与帝国之间的合作开始频繁。最终在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的推动下,科学与大英帝国正式联姻。科学与帝国形成了二元共生机制。以英国皇家学会为例,分析科学与帝国之间的关系变化,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0.
来自芬兰的一位美国退伍老兵休伯特·斯蒂伍首度承认,是自己"帮着"干掉了纳粹战犯、"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  相似文献   

11.
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人类以数字记录客观事物,通过数学结构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所蕴含的因果关系。数据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的进步,产生庞大的数据流,量变引起质变,形成"大数据"。大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整体关系的认知。大数据将改写人类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社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模式,成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构建力量。人类社会因为大数据而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人类智能足以击败任何机器。现在科学家正在努力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建造一个"人脑"。它意图把迄今发现的有关大脑的所有信息结合在一起,并在屏幕上复制它们,甚至达到单个细胞和分子的水平。如果这项工作取得成功,它将彻底改变人们对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等毁灭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了解,甚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是如何思考问题,以及做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对地外行星上生命探索的进展,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之间的争论也更加广泛和深刻了.而这种"探索"和"争论"虽然使有神论者颇感紧张,迅速采取对策,但却有利于推动人类科学和整个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总趋势是有利于无神论者的,正如中国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其诗中所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似文献   

14.
逆戟 《科学大观园》2013,(10):51-52
据法新社消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远征俄罗斯时下令炸毁克里姆林宫的信件在法国枫丹白露宫拍卖。这封珍贵的历史文献以密码写成,拿破仑签字,日期为1812年10月20日。拿破仑在信中告诉外交大臣于格·贝尔纳·马雷:"我要在22日3时炸毁克里姆林宫。"拿破仑因婚姻远征俄国说起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军事统帅,人们不能不提起拿破仑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如果说古代世界的  相似文献   

15.
来自芬兰的一位美国退伍老兵休伯特·斯蒂伍首度承认,是自己"帮着"干掉了纳粹战犯、"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  相似文献   

16.
满清是几千年来古代帝国最后一家封建王朝,但建立的大一统政体,可以说具有超过历朝的规模。拿交通系统来说,联络幅面之广阔,通行效率之快捷,体现出超过前代的优势。古代交通官道(今天的国家级公路)被看作"国脉"。以"官马大路"为基本条件的交通体制,既是统一帝国的命脉,也是社会科学人类文明文化传播的渠道。千百年来天山南北丝绸古道上传来公差信使快马驰骋的飞铃声,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一股留洋热,这比邻国大清帝国来得更早。但这不是明治维新的开始,而只是苟延残喘的幕府的一次"尊王攘夷"、"师夷长技"的实验。1862年,日本德川幕府开始向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之地遍布欧洲显赫国家。历经长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日本  相似文献   

18.
1590年,日本封建领主首领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处心积虑地要以武力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他狂妄地提出,先攻占朝鲜,然后进攻平津一带,再占领整个华北,最后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建立一大帝国。这  相似文献   

19.
<正>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宜居世界和地外文明。但是,为什么地球人类一直未能看到或联系上地外生命呢?对于著名的"费米悖论"所提出的这个谜团,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或许是地球气候变化阻止了地球人类与外星文明的联系。"费米悖论"是由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恩里克一费米提出。该理论认为,地外文明存在于宇宙之中,而且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2,(19):32-33
一项新研究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约5亿年前,在海底有一条无脊椎生物经历了两次成功的DNA复制——这是一次"程序错误",但这个"错误"却意外地触发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其它生物的最终出现。而且这一次古老的基因"突变"极大地改善了细胞通讯系统,因此我们的身体细胞整合信息的能力比现有最先进的智能手机还要好。不过也有坏消息,那就是这种信息通讯偶尔会出现崩溃,导致这一现象的基因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时期,这一缺陷会导致糖尿病,癌症和神经错乱。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作者之一,英国邓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