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鬼谷子或苏秦所作。它涵盖了本世纪未修辞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因而是一部蕴涵丰富修辞理论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三大修辞学著作之一。《鬼谷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有惊人的巧合之处两书产生于同时代,同为说服术,同样有大量的心理分析,同属口语修辞范畴。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被视为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的创始人,他编写的论著《修辞学》被认为是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理论核心。剖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思想,可以较为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西方古典修辞理论体系,理顺西方古典修辞理论的脉络,这将有利于加深对古典修辞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本成功的开拓性新著——读陈汝东《认知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学与认知科学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陈汝东博士的新著《认知修辞学》,认为该书展示了新的修辞观,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新的修辞规律,是一本成功的、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她的问世预示了中国修辞学研究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的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王希杰先生《修辞学通论》中的有关重要概念进行了评析和阐发。文章分四大部分,第一,介说了修辞学中零度和偏离及相关的几个衍生概念;第二,比较了零度和偏离这组概念与西方的同名概念及传统修辞学中的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概念的同而有辩处;第三,指出了零度与偏离概念是王先生的语言规范观的理论基础之一;最后归纳了零度与偏离理论对整个修辞学研究乃至语言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童山东的《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明确提出了“修辞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而且对“现代化的内涵及修辞研究现代化的途径作了具体阐述。童著运用新的方法研究修辞学,也表现出修辞学研究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6.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主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容斋随笔》论及的修辞理论涉及面相当宽,而且每一种修辞理论的提出,无一例外地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继承并总结了前人以及时人的成就而有所发挥。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篇章风格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7.
《语法修辞讲话》和《汉语修辞学》是修辞学史上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后出现的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虽均为修辞类著作,但两书的理论体系和论述方法却大相径庭,修辞理念大不相同,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修辞观点。  相似文献   

8.
反思了以《修辞学发凡》为范式的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认为现有的对修辞的原则、修辞的 本质、修辞的目的及学科的任务等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不适合于用来解释动态言语交际活动 中的话语行事行为,提出汉语修辞学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论界说,全面加强自身的科学化 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反思了以《修辞学发凡》为范式的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认为现有的对修辞的原则、修辞的本质、修辞的目的及学科的任务等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不适合于用来解释动态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行事行为,提出汉语修辞学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论界说,全面加强自身的科学化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修辞学与认知科学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陈汝东博士的新著<认知修辞学>,认为该书展示了新的修辞观,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新的修辞规律,是一本成功的、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她的问世预示了中国修辞学研究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的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1.
语用学与修辞学是密切相连的两门学科,本文在对修辞格语用功能简单评述的基础上,从加强主题、调节人际关系及“面子”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修辞格具有的语用功能,说明恰当地将修辞手段运用到语言的使用之中可以提高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四六结构”与修辞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四元六维结构”的哲学高度指出:“修辞过程”不限于“由想而移为辞”,“想”之前要先对世界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移为辞”之后,还要考察对读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修辞效果”不限于表达效果,还包括接受效果和社会效果;“修辞学”有内外之分,内修辞学包括本体修辞学、表达修辞学、接受修辞学,外修辞学包括文化修辞学、文明修辞学和道德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语言,其中,贯穿全文的修辞意象"蓝眼睛"首先作为一种修辞技巧有效地建构小说话语,然后作为一种修辞诗学有效地建构小说文本,最后在修辞哲学层面有效地建构小说人物的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递进和衔接,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4.
修辞转化是修辞主体在对各相关因素充分进行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受到某种修辞目的的驱动,以认知语境为重要条件,以得体性为最高原则,采用适宜可控的方法与手段,而在修辞表达或修辞理解的过程中建构和解构修辞话语的零度与偏离同义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修辞预期而实施的修辞行为。这种修辞行为具有认知性、普遍性、建构性、解构性和修辞性等主要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修辞学>区分了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提出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并把信息论、控制论和修辞研究结合起来,阐述了社会心理修辞学、语用修辞学两门新兴学科的概况等.<现代修辞学>从多角度开拓了现代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修辞人格作为修辞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历来受到无数修辞学经典理论家的不断诠释和引申,首先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在古罗马时期又得到修辞名家西塞罗的阐释和发展。正确理解西塞罗的修辞人格这一概念对理解其修辞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西塞罗的文本、文本产生环境以及其与亚里士多德在修辞人格这一概念上的对比,有利于挖掘西塞罗文本中修辞人格的具体含义以及其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语修辞学在修辞的定义、修辞现象的划分、确定修辞话语的标准等几个问题上已经有着许多合理的认识。但由于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各种汉语修辞学著作在这些问题的表述上总是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理清其中原委,有利于我们正确学习和研究汉语修辞学。  相似文献   

18.
从古希腊"博雅教育"与中国古典"学习社会"理念等两个层面的分析与梳理入手,对现代"学习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脉络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再围绕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