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胭珠蚧属 Porphyrophora Brandt et Ratz.(1933)国内外研究成果 ,发现已记录之 P.ningxiana Yang (1979)和 P.xinjiangana Yang (1979)为 P.sophorae (Arch.,1935)之新异名 ;另新记录 2种 :即 P.polonica(L.,1758)和 P.ussuriensis Borchs.(194 9)及评定 P.yamenica Yang (1979)为 P.hirsutissima(Hall,192 4 )之新异名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花树的桑名蚧属新种(同翅目:珠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发现于广西桂林的新害虫桂花桑名蚧KuwaniaasmanthusYangetHu.详细记述并描绘了新种的形态特征,与本属种类进行了比较.附有我国桑名蚧属Kuwania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列出我国皑粉蚧属7种,其中包括2新种邓贺兰皑粉蚧Crisicoccus helanensis,sp.no.和石榴皑粉蚧C.punicus,sp.nov.及1新组合C.wistariae (Green)n.comb.此外,文中还给出了我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农业大学蚧虫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记述了采自皖南竹链蚧属蚧虫一新种Bambusaspis huichow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5.
记述跳小蜂科阔柄跳小蜂属一新种,即雕纹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striatu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宾川县.寄主为橘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citricola(Kuwana).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采集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河北省蚧虫种类、分布和寄主等做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蚧虫共计9科54属116种,包括盾蚧科20属56种、蜡蚧科10属22种、粉蚧科12属19种、毡蚧科5属7种、绵蚧科2属4种、绛蚧科2属4种、松干蚧科1属2种、链蚧科1属1种、仁蚧科1属1种.区系分析表明:河北省的116种蚧虫中,广布种占优势地位,共41种;28种为东洋区和古北区共有种;21种分布于3或4个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古北区分布20种;全北区3种.这些结果说明河北省蚧虫具有以广布种为主、东洋区和古北区的共有种占优势地位的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7.
柑橘唇绵蚧Labioproctus poleii在我国新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为中国新记录种,唇绵蚧属Labioproctus也为中国新记录属。本文对柑橘唇绵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等进行介绍,并提供了中国绵蚧科昆虫分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绵盾蚧族Odonaspidini是盾蚧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它的特征是:蜡介形如丝绵;第二龄雌虫蜕皮分裂为背、腹瓣,分别与背、腹介壳合并;雌成虫臀板保留体节痕迹,板缘无臀叶、腺刺、臀栉等结构;背腹腺细小,多而且乱。本族昆虫主要为害竹类、甘蔗、芒蒿等禾本科经济植物。本文报道在福建省发现的4个种,都是福建省分布新记录。本文还将邻省已有发现的6种一并加以讨论。这些种在福建省都有发现的可能,其中的甘蔗绵盾蚧、并棒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市行道树国槐上的蚧虫主要种类为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和槐花球蚧(E.kuwanai),通过研究其天敌有两种,分别为球蚧蓝绿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ae)和北京举肢蛾(Beijing utila).对这两种天敌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及与蚧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严重,为了寻找防治松突圆蚧新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自然感染松突圆蚧的几种微生物,经分离、扩大培养后对松突圆蚧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采取本方法分离出的微生物对松突圆蚧防治校正死亡率达75.73%以上,效果明显,表明此几种微生物可以应用于松突圆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重科一新属及一新种。  相似文献   

12.
1982-1987年采自中国四川山区蝇类标本中,发现丽蝇科Calliphoridae丽蝇族Calliphorini三新种宽颜拟粉蝇Polleniopsislatifacialissp.nov.,红头陪丽蝇Bellardiaruffcepssp.nov.,华夏蚓蝇Onesiahuaxiaaesp.nov.模式标本存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鹬虻科5新种(双翅目:短角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湖北省鹬虻科2属5新种。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记述了密鲴亚科鱼类4属4种,鲤卿亚科鱼类2属2种,现分述如下:I密鲴亚科:咽骨较宽,前后角明显。骨长为骨宽的2.5~4.4倍。体长为骨长的14.3~17.0倍。前肢稍长于后肢。前无齿突顶端尖;后无齿突侧扁,顶端园钝。咽齿1~3列,侧扁,先端尖不带钩,内列齿6~7枚,咀嚼面发达。咽齿1列以上者,外列齿细长而弱,容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广东省蝗虫两新种:广州荒地蝗和宽角剑角蝗。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采自中国新疆喀什地区钳蝎科1中国新纪录属(拉兹蝎属Razianus Farzanpay,1987)及1新种(新疆拉兹蝎,新种Razianus xinjianganus sp. 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2007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北京大学刘壮虎教授、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清华大学王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朱水林研究员、北京大学叶峰副教授、燕山大学张忠义教授和张家龙教授、北京大学周北海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杨跃教授等等在会上所作的报告或发言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 Morimoto)是新发现的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钻蛀性害虫,研究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有助于了解该害虫的嗅觉行为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成虫触角用超声波清洗并冷冻干燥,采用离子溅射仪喷金镀膜,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外部形态、感器类型及分布状况。【结果】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共有7类11种感器类型,分别为3种刺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以及表皮孔、柱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刺形感器是香樟齿喙象的主要感器类型,在性别之间除刺形感器Ⅰ型、Ⅱ型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类型感器长度、数量及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锥形感器和叉形感器仅在雌虫触角上发现。【结论】此次研究观察了香樟齿喙象成虫的触角感器类型,可为开发基于信息素的害虫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跃云  李新正 《广西科学》2016,23(4):307-311
本文记述了在北黄海采集到的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瑰节虫亚科(Rhodininae Arwidsson,1906)一新记录种:细小瑰节虫Rhodine gracilior Tauber,1879。这也是该亚科在中国海域的首次报道。细小瑰节虫的主要鉴定特征:头部和第1刚节之间有一横向脊,第1刚节较长,第2和3刚节的领在背中央无缺刻,双排的腹齿片刚毛位于第5~15刚节。为便于该亚科物种的鉴定,本文提供了该属的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