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成功地拦截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首创了导弹打导弹的战例,因而誉满全球,身价倍增。 在世人眼目中,“爱国者”已堪称是防空导弹中的极品了。然而,在前苏联的“萨姆”导弹家族中还有几款性能更优于“爱国者”的防空导弹,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罢了。它们就是“萨姆——10”、“萨姆——11”和“萨姆——12”防空导弹。 防空枭将萨姆-10 萨姆-10防空导弹是原苏联于70年代初为拦截美国超高速作战飞机和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2.
1959年10月7日,北京郊区的导弹阵地上挺立的数十枚萨姆-2导弹似银剑出鞘。一声令下,3枚导弹腾空而起,直入云霄,一举击中了高度近两万米的敌RB-57D高空侦察机,首创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现代空袭兵器的迅猛发展,对地面防空武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防空导弹还是高炮,都不能单独满足火力要求。只有将这两种火力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防空武器的作用。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综合了高炮快速机动、持续射击和导弹精确打击、射程较远的优势,是对付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和低空固定翼飞机的有效武器,具有控制范围大、速度反应快、火力猛、抗干扰能力强、短时间内可实施多次拦截及空域盲区小等特点,是目前地面防空武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世界上正在研究与装备使用的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已有20多种,其中,美国的"格玛哥—25"、俄罗斯的"铠甲—S1"、埃及的"西奈—23"等多种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代表了这类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和最新水平。俄罗斯"铠甲—S1"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俄罗斯"铠甲—S1"系统由炮塔、高炮、地空导弹、发射筒、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光电火控系  相似文献   

4.
制导技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当时,纳粹德国研制出第一枚无线电制导的滑翔炸弹,尔后又研制出 V—1、V—2导弹,并用于对伦敦的轰炸。二次大战以后,红外和雷达等制导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在武器系统中,大大提高了导弹、炸弹等武器的命中精度,并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15日,美国防部宣布,美军当天在新墨西哥州试射的一枚"爱国者—3"导弹准确命中另一枚导弹,试验取得的有关数据证明试验取得成功。这次发射的高性能"爱国者—3"导弹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的旧式"爱国者"导弹的改进型。1991年,"爱国者"始出江湖,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事后表明,"海湾战争"中的"爱国者"拦截率只有  相似文献   

6.
百舌鸟,不是鸟,而是—种特殊的导弹。美国入侵越南的战争已艰难地打到了1965年。美军动用了大批战斗机空袭越南人民武装游击队。为对付这些恶狠狠的空中飞行物,越南如雨后春笋般建造了大批雷达网,时时刻刻监视空中,紧盯敌机,一旦发现,游击队的炮火便迅速出击。于是,飞机不断被击落的坏消息一个接—个地传到了美国统帅部,叫老美吃够了苦头。统帅部给军事科研机构下达命令:“必须从速研制出消灭雷达的武器。”战争的急需往往促进科学的发展。很快,美国专家们被使出了“绝活”,发明了—种专门摧毁雷达的导弹,给它取了个温柔而可爱的名儿,叫“百…  相似文献   

7.
1.1944年3月,纳粹德国用 S—3导弹袭击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 2、针对 S—3导弹飞行速度低,英国皇家空军决定用航速为720公里/小时的"飞雀"战斗机进行空中截击。  相似文献   

8.
1986年3月24日,美空军空袭利比亚时,在A-7战斗机上发射了2枚“哈姆”导弹,一举摧毁了利比亚两座SA-5制导雷达,使其先进的防空导弹顿时变成“瞎子”,毫无还手之力。在这次空袭中,充当:“手术刀”角色的“哈姆”导弹牛刀初试,便大获奇效,从此身价倍增,今世人刮目相看。“哈姆”是英语“高速反辐射导弹”的简称,是专门对付雷达的。 二次大战以来,飞机以其“天马行空”之势,在陆海战场上着实耀武扬威了一阵子。  相似文献   

9.
电子对抗飞机,是在现代电子战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的新型机种,它利用其独特的"技术",专在空中"兴妖作法",以干扰敌方的导弹、雷达、通信设施中的电子系统等,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精干的家族新一代电子对抗飞机,主要  相似文献   

10.
周义 《科学之友》2000,(3):26-27
反辐射武器(包括反辐射导弹和反辐射无人机),又称反雷达武器,是专门攻击辐射电磁波的雷达等电子设备的精确制导武器,是压制、摧毁防空系统的主要硬杀伤手段,堪称雷达杀手。在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反辐射武器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11.
最近,根据美国在NMD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和研发太空武器的举动,俄罗斯制定了2001-2010年航天发展规划,决定以现属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太空导弹防御部队为基础,在一年内组建一支新的航天部队(“天军”),并决定为“天军”研发新型空基导弹监视系统,部署地基超视距雷达。目前,俄罗斯太空导弹防御部队由导弹预警系统、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三部分组成,共编有两个集团军。  相似文献   

12.
正航空母舰是敌方理想的目标,极易受到攻击;如同发明了大炮后的中世纪城堡一般,攻击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航母无用论甚嚣尘上。卫星与超视距雷达的发明意味着航母无所遁形。一枚导航精准、威力巨大的导弹即使不能彻底击沉航母,也足以让其彻底丧失能力。美国海军计划制定者尤其担心中国的东风-26导弹。该武器于2018年投入使用,号称"航母杀手",是一种所谓的机动弹道导弹(意味着可改变最终接近路径,并非仅遵从重力定律)。  相似文献   

13.
正导弹,似乎个个都是庞然大物,就连重达数十吨的歼-20,也只能搭载6枚而已……导弹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和化身,具有不同于一般进攻性武器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超强进攻性和强大威慑力的武器。在人们的印象中,导弹的"体重"通常以吨计,导弹研发的主流方向是更远、更大、更快。不过,世界上却还存在着一种另类导弹,它非常小,可以直接用枪榴弹发射。只要你愿意,把它放进背包里也完全没问题,因为它叫迷你导弹。  相似文献   

14.
正官方消息,美国海军最大的驱逐舰Zumwalt已于近期抵达大西洋进行海上试航。该驱逐舰总重1.5万吨,历时4年打造,耗资43亿美元。据设计人员介绍,Zumwalt配备了电力推进装置、新型雷达、声呐和导弹枪支,并作了能减轻雷达特征信号的角度设计。这种特殊的角度设计能让雷达在对其检测时,将其判定为渔船。此外,其穿浪的船型还能使该舰航行时更加顺畅。不过,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中心,戒备森严。试验场上,一门新式"大炮"格外引人注目,那"炮筒"很粗且很短,空洞洞地朝向天空。这时,一枚被当做标靶的远程导弹从天空呼啸而来,指挥人员立即下达发射命令:"开火!"刹那间,"炮筒"里射出一束强光,一下子射中了疾飞的导弹。只听"轰隆"一声,导弹被摧毁了。这不是好莱坞在拍摄科幻电影。3天之后,以色列国防部宣布,以色列与美国联合研制的"鹦鹉螺移动战术高能激光器"首次成功击落了远程导弹。这种"鹦鹉螺"激光器将在未来成为"爱国者"导弹的替代品,是反弹道导弹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16.
1950年,美国海军为自己选择防空导弹时,基于两种主要考虑:舰队防空和在海上防御越洋入侵美国的飞机.因而在导弹选型上就确定了远射程的高空防空导弹.1952年服役的"小猎犬"(RIM-2)和1959年服役的"鞑靼人"(RIM-22)都是这类大型导弹.随着火箭发动机和制导技术的发展,有必要把改进的导弹标准化和模块式简化,以适应大批量地装备各种型号和吨位的舰艇.1960年代,两种导弹合并成了"标准"导弹,"鞑靼人"演化成了"标准I(中程)";"小猎犬"演进成了"标准I(增程)".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在越战期间,由于地面装备有雷达的对空高射炮和地对空导弹等防空系统,使美国空军战斗机的脆弱一面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8.
周义 《科学之友》2002,(2):21-2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隐身飞行器(隐身飞机、隐身导弹等)广泛应用于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1989年12月19日凌晨,美国入侵巴拿马,6架F-117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组成双机编队首次亮相,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标志着隐身飞机进入实战阶段。海湾战争中,美军又出动了44架F-117A隐身飞机,首波首批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重要目标进行突袭,使隐身飞机名声大噪,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国积极探索新的隐身机理和隐身技术。未来作战飞机将综合采用反雷达侦察的雷达隐身技术、反红外侦察的红外隐身技术以及反目视侦察的可见光隐身技术,成为“空中幽灵”。  相似文献   

19.
反坦克导弹,堪称陆战场上"巨无霸"——坦克的克星。在反坦克导弹家族中,有一种威力强大、携带方便、机动性强、操作简单的导弹,在以往多次局部战争中,曾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令坦克手们防不胜防。逮便是反坦克高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是步兵反坦克的主要武器,  相似文献   

20.
二次柏林危机得到解决。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7月,前苏联为了取得与美国的战略优势,决定以保卫古巴为名,在古巴悄悄地修建导弹发射基地,并把40余枚中程导弹瞄准了美国的大城市,一旦需要,导弹在3分钟之内就可打到美国。10月14日,美军侦察飞机拍摄到苏联正把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运往古巴。10月24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