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硅化学品是现代化学工业中重要的一部分,其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石油化工、建筑、汽车、轻纺、医药等领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化工新材料。国家和浙江省都将氟硅化学品作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为此,浙江省科技厅于2007年底批准建立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年多来,省氟硅平台在科技厅的直接指导下,遵循“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原则,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积极帮扶氟硅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第三届绿色氟化工技术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八届国际氟相技术论坛将于2019年8月8日至11日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奉贤校区举行。论坛将围绕"国内外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氟化工行业环保技术开发和副产物综合  相似文献   

3.
6月5日,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国际设计中心揭牌仪式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逸夫科学馆举行,同时举办的还有"创意杭州"国际设计论坛.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和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为国际设计中心揭牌.该中心将整合国际设计资源,进行产品创新、技术转移与咨询、产品检测等服务,并将从2008年下半年起面向全国创意领域制造商开设"首席创意官"课程.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13日,"脑与学习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校长董奇,常务副校长史培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士李朝义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出席仪式,并共同为中心揭牌.史培军常务副校长指出,中心将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围绕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脑与学习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  相似文献   

5.
简讯     
华中科技大学艾维通信集团联合研究中心揭牌4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艾维通信集团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A301报告厅举行.副校长王延觉出席并主持了揭牌仪式.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艾维通信集团联合研究中心是围绕研究与开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而成立的.中心成立后将整合省内科研院所在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通过积极的引进、吸收、消化和自主创新,建立该领域的中国标准,并以通信运营企业艾维通信集团为龙头,以光电国家实验室以及学校相关院系的原有研究基础为技术支持,以“产、学、研、用”的结合为…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22日,"海西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明德厅举行。"海西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由福州大学牵头,联合厦门大学、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福建龙溪轴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水性氟硅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应温度为85~90°C,反应时间为3.5~4 h,催化剂含量(质量百分数)为反应物总量的0.005%~0.01%以及无溶剂的条件下,采用硅氢加成法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含氟单体及硅烷偶联剂与低含氢硅油进行接枝共聚,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有机氟硅聚合物。通过控制聚合物的投料比,可以通过自乳化法制备得到水性氟硅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有关产物和乳液进行了结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乳液流变性、表面张力等性能,结果表明:w=0.020的水性氟硅水分散物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0.0~26.0 N/m;从流变曲线可以看出结构对其粘度的影响;偶联剂的引入,对表观粘度及流变性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市县动态     
《今日科技》2021,(5):31-33
正平湖创新中心北京联络处在清华园揭牌5月7日,平湖市政府及有关企业与清华大学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展校地对接活动,平湖创新中心北京联络处在清华园揭牌。活动现场举行了"深根计划"项目签约仪式,共有2个项目现场签约落户平湖,均为清华校友项目。项目涉及智能边缘计算机产品及技术研发、低氮燃烧技术研发等,将推动平湖市生产与生活全场景的智能升级,并为平湖碳达峰、  相似文献   

9.
氟因为其特殊性质在汽车、电子、轻工、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新型材料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有机氟反应危险性较大且难于操作,发展需要较高的基础工业水准和技术支持,因此受到限制。以材料工业应用为目标的有机氟化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已经有超过80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的氟化学相关产品的产能已经位居世界首位,但大多聚集于产业链前端,包括制冷剂、含氟单体、低聚物等等,而在高端的含氟精细材料上亟待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综述了有机氟化学领域的材料工业应用发展历程,为从事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长三角柔性电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杭州正式揭牌。创新中心的目标明确,直指世界一流的柔性电子技术研发高地。"创新中心的设立,总体目标是要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柔性电子技术研发高地,培育孵化出一批原创技术和重大成果。"揭牌仪式上,创新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化工科技集团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和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巨化集团公司)为核心,通过构建紧密合作层和会员制,实现科技创新力量和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正>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四川师范大学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科研创新研究团队始建于2006年。2011年,该团队被遴选为首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研究团队。2012年,团队进入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的科研创新团队计划。该团队依托于"先进功能材料"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材料学重点学科,以及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成员共1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7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7人,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专  相似文献   

13.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2-丙烯酸2-(4-苯甲酰-3-羟苯氧基)乙基酯(BHEA)为功能单体,采用溶液共聚法合成了紫外吸收型氟硅化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研究了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紫外光吸收性能;通过热重分析法(TGA)、水接触角(CA)和氙灯加速老化试验对由树脂制备的涂膜的耐热性、疏水性和耐老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树脂分子结构中含有氟、硅及紫外光吸收基团,且具有良好的紫外光吸收性能;由该树脂制备的涂膜耐热性较好,水接触角达到92°,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能.同时,由于紫外吸收基团和有机氟、硅的协同保护作用,树脂耐候性明显提高.经过1 000 h加速老化试验,涂膜色差为3.12,保光率高达80.4%.  相似文献   

14.
近期,永嘉系统流程装备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运营.中心将按照"集聚裂变、创新制胜"的总要求,以"政府搭台、国企运营、专家献智、互利共赢"的运行模式,推动泵阀产业朝着智能化、专业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正蒋剑雄,男,1959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人事部等六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亨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工程技术),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秘书长。  相似文献   

16.
α,β,β-氟代苯乙烯类单体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机功能材料开发过程中,单体制备技术作为前端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α,β,β-氟代苯乙烯作为一类重要的含氟单体,广泛应用于高级滤芯、离子交换膜、光电有机半导体等功能材料的合成开发。简要回顾了经典有机化学反应合成α,β,β-氟代苯乙烯单体的历史,并从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构建碳-碳键的角度,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α,β,β-氟代苯乙烯类单体合成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三氟乙烯基亲核试剂与芳基卤代烃偶联反应、三氟乙烯基卤代烃或四氟乙烯与芳基金属试剂偶联反应。讨论了α,β,β-氟代苯乙烯单体合成方法在工业生产应用中所面临的一些技术挑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心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光电功能与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该中心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创新研究基地,现拥有"985工程"、"民族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创新科技平台(Ⅱ类)"。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已揭晓.令人瞩目的材料领域的两项成果"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连续6年的空缺.此外,"若干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等10多项材料相关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具有抗菌、交换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等多项材料相关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与控制技术"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功能化系列共聚脂和纤维的研究开发"等多项材料相关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11,20(13):46-46
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设于广东东莞,以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并于2009年成功引进该研究中心为我公司的创新科研团队。我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专业生产氮化镓(GaN)衬底材料以及开发相关技术的企业。公司拥有多项核心国家发明专利及国际发明专利,创造性地将MOCVD技术、激光剥离技术和HVPE技术相结合,成功开发出了高品质的GaN衬底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及相关设备已批量生产及销售,主要  相似文献   

20.
以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给体,利用Suzuki偶联和Knoevengel缩合等经典有机反应将吸电子基团氟原子和氰基引入到分子末端,完成了两个未见报道的以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的A-π-A-π-A型小分子化合物2F-TT-BT和2CN-TT-BT的合成,其化学结构通过核磁和高分辨质谱予以证实.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的研究.研究表明,合成的小分子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可覆盖整个紫外-可见吸收范围,具有与PC61BM相匹配的HOMO和LUMO能级,满足了溶液过程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的基本要求.初步探索了材料的光伏性能,以小分子2F-TT-BT为给体,制作了结构为ITO/PEDOT:PSS/2F-TT-BT:PC61BM(质量比1∶2)/Al的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为0.53%,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小分子是潜在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