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接连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使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受到严重的损失。党走过了曲折而艰辛的历程后,逐步认清了中国革命的规律,从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对“左”倾错误进行了清算。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使我党走向了成熟。现在对出现过的三次“左”倾错误进行反思,仍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李维汉作为决策者和政策的强力推行者,亲身经历了"左"倾错误的整个阶段.他屡犯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其思想和认识根源,亦与其独特性格和特殊经历,以及共产国际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既要防止右,但主要防止"左"的今天,对李维汉的"左"倾错误原因探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曾给北方党造成严重损害。只河北省委本身就遭到五次大破坏,四届省委书记和大部分省委常委、委员被捕,一些同志英勇就义,一些人叛变革命,大部分同志被长期关押在敌人监狱中进行坚贞不屈的斗争,使党和革命力量受到极大削弱,全省党员由一千二百多人减至几百人,天津党员只剩二、三十人,党的工作愈来愈加困难。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九·一八”事变后因民族矛盾上升而出现的国内有利革命形势也被断送了。  相似文献   

4.
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左”倾错误放到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整体框架中去考察,可以发现中东路事件和第二次“左”倾错误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东路事件的发生导致了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其变化了的政策又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六大”的正确路线,形成了第二次“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5.
何孟雄(1898——1931)是中国共产党一位既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一直战斗在革命的第一线,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当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相继出现时,何孟雄已逐渐认识到“左”倾路线给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起而与之进行了坚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尤其是同李立三、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析了“左”的错误与国际共运的曲折发展。共分三部分,一是首先通过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常提及的部分“左”倾错误或事件(案件).说明国际共运史上“左”的积习甚深;二是从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说明在我党历史上“左”的错误泛滥的时间很长.影响很深;三是指出尽管目前国际共运己处于低潮,但她仍将继续沿着自身的规律发展:低潮之后高潮必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7.
“皖西事件”,是指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以“改造”鄂豫皖苏区的党、改、军为借口,先从皖西苏区和在皖西地区战斗的红四军动手,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全面展开的一场大规模的内部“肃反”运动.其时间之长、杀人之多,危害之大,都是我党历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当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统治党中央达四年之久,给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党和共产国际也失去了联系。遵义会议就是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屡屡发生错误,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干扰和损失,因此探讨对当代中国的"左"倾错误,加以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左"的政治内涵的演变的大体历程加以简单的梳理,对"左"倾错误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实践的表现加以归纳,并重点从主、客观两方面、具体地探讨了当代中国中国屡屡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左”倾错误的主要代表之一。在1932年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由于执行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曾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随着苏联、共产国际策略方针的转变,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王明担任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领导中共代表团就近指导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在某些策略方针的方面有所变通,对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促进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王明是一个教务主义,对共产国际唯命是从,加之“左”倾错误在全党盛行,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左”右倾错误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中外美术史课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了解中外美术的发展演变史况,了解不同风格艺术流派,提高艺术修养及审美鉴赏能力等是中外美术史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要真正完成这些任务或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与反思。文章就“以史带画”和“以画带史”两种不同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找到一条提高美术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Mott-Smith HM 《Nature》1971,233(5316):219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初期,对于小说的功能,论者往往定之以"可补经史之阙"。因此在古代小说的发展之初,小说常在作者的写作态度以及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史性"特征。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虽然成书于"始有意为小说"[1](P39)的唐朝,但是从其创作态度、写作方法、内容题材等来看,仍具有突出的"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毛泽东提出、胡锦涛倡导“两个务必”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世界当代史”的研究、撰述和教学需要一个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体系.依据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和史学观念变化的现实,现今“世界当代史”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全球史观”的指导;二是反映当代世界历史的“半全球化”状态这一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国语》中不定代词"或"和"莫"的用法有同有异。相同方面:两者在句中都用作主语,这又分为充当小句的主语与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两种情况。不同方面:不定代词"莫"的出现频率高于不定代词"或",在语法意义上,两者是相反的对应词;就演变趋势而言,《国语》中"莫"已虚化出副词的用法,而"或"还没有虚化的迹象,反映出这组对应词在发展演变中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毛泽东提出、胡锦涛倡导"两个务必"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新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不同于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只有深刻理解"一条主线"、"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课程特点.以专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以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以历史课教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欧阳子是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文坛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花瓶》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欧阳子笔下的"花瓶"已具有超越供人玩赏而趋于自强自立的象征新意。本文从权力的争夺、男权的解构、两性和谐的呼唤等方面重新解读《花瓶》,力图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挖掘作品新的内涵,这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创作也许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出身于比利时一个富裕家庭,年轻时立下宏愿要献身于"自然哲学"(科学史)的研究,1911年博士毕业后投身于科学史事业,创办科学史杂志《爱西斯》,不久从比利时辗转到美国,在哈佛大学讲授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