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1991年12月16日到1995年6月15日,欧共体/欧盟先后同中东欧七个国家签订了《欧洲协定》,即联系国协定。这七个国家有:保加利亚、捷克、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993年6月21日~22日,欧共体哥本哈根首脑会议确定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必须满足的四项基本标准。从1994年4月到1996年6月,中东欧七国相继向欧盟递交了入盟申请。1997年7月,欧盟发表了对中东欧候选国的第一个评估报告,对候选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评估。1998年3月,欧盟开始同捷、匈、波和斯洛文尼亚四个中东欧国家进行入盟谈判。2000年3月,…  相似文献   

2.
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欧盟双“东扩”,是近期欧洲政治的热点。一些东欧国家实现着它们“入约”“入盟”的梦想。11月21日~22日,北约布拉格峰会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七个申请国发出入约邀请。12月12日~13日,欧盟哥本哈根峰会邀请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10国入盟。而同样作为申请国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却被挡在这次东扩的门外,要到2007年才能取得入盟的资格。为什么有的东欧国家能够同时被北约和欧盟接纳,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相似文献   

3.
当前欧洲正在酝酿进行着两件大事,一是欧盟东扩,一是北约东扩。同是东扩,于是有人将其比喻为一个车头拉的两个车厢。但仔细推敲“此东扩”却非“彼东扩”。谁最愿意欧盟东扩?欧洲自己。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月1日,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加入了欧元区,成为第19个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第五个进入欧元区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和进入欧盟核心机制,重新激发起人们对中东欧国家之于欧盟、乃至整个欧洲意义的讨论。从2004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欧盟已经实现了三次东扩(2004年、2007年和2013年),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个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也从15个增加到28个。与东扩前相比,欧  相似文献   

5.
北约东扩在争吵了几年后,将于今年7月进入实施阶段,由北约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对象国。一般估计,波罗的海(以下简称波海)东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尽管入盟愿望强烈,美国也恨不得立即把它们纳入北约,但因这三国受到主客观条件的严重制约,很难成为北约东扩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6.
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最终按照美国的意见,敲定了东扩的首批名单,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个东欧国家榜上有名。北约东扩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它标志着冷战后欧洲的安全形势和政治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实力对比。现在俄罗斯一家与以美国为首的16+3的北约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为了维护其一超独霸的世界地位,通过北约东扩来遏制俄罗斯,防止俄东山再起,以利于其实现全球战略。北约成员国谋求扩大北约,控制中东欧,巩固冷战成果,加强北约国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为了在军事上寻求安全保障,防止俄罗斯再次进行控制,也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冷战后,北约进行了两次东扩,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横跨欧亚大陆的半岛国家-俄罗斯及中亚重要的陆权国家-中国构成严重威胁,影响了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2月21日,沉浸在狂欢节中的波兰西部城市波森(原名波兹南)迎来了三位高贵的稀客:德国总理科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他们在众多市民的热烈欢呼声中步行穿过市中心的老市场,来到市政厅,就北约和欧盟东扩、中东欧形势及对俄罗斯关系等问题举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谈。这次德法波三国自建立所谓“魏玛三角”以来的首次首脑会晤,不仅在波森引起轰动,也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东扩计划已定,具体利益协调不易;关键还是欧盟的内部改革。一张“时间表”讨论修改马约的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刚刚结束半个月,欧盟执委会便于7月16日公布了称作“2000日程”(以下简称“日程”)的东扩蓝图,对10个东欧申请国分别作出评价,并对欧盟面临的有关问题提出改革建议。据“日程”分析,如果10个东欧申请国全部入盟,将使欧盟人口增加1/3强(从3.7亿增至5亿),而  相似文献   

10.
东扩是欧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内在张力的必然要求。苏联东欧剧变后,欧盟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东扩,共耗费十年时间,最终完成对中东欧国家的整合,建立起一个实行相同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模式的大欧洲。欧盟第五次东扩是由一系列因素综合推动的,其中文明、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弘 《世界知识》2014,(1):52-54
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在国际政治中出现。冷战结束后,西方在北约和欧盟双东扩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东扩目标直接瞄准原苏联国家。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欧盟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欧盟东扩提到议事日程,欧盟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从已具规模的贸易与投资方面快速扩大到金融领域。自90年代初以来,中东欧国家成为欧盟在发展中国家集团中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向中东欧的出口从1992年的265亿埃居(欧元)增加到1998年的955亿埃居,同期欧盟从中东欧的进口由283亿埃居增加到1148亿埃居。1998年中东欧与欧盟的贸易占其整个进出口的1/3,中东欧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为31%,同俄、美、日三国的贸易仅分别为8%、4%和2%。欧元启动又将进一步推动了两大集团的经济关…  相似文献   

13.
北约东扩图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4日,共有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冰岛、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等16个成员国。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后,为了填补在中东欧出现的“安全真空”,从1993年起,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北约东扩计划。  相似文献   

14.
正经过几轮东扩后,中东欧地区大部分国家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几个西巴尔干国家也把加入欧盟作为本国的战略目标。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使得其实现了"回归欧洲"的夙愿,也使欧盟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规模和范围更加广泛,给欧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中东欧国家与"老欧洲"的差异性也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困境。在疫情冲击下,欧盟及其成员国都面临着抗击疫情和恢复社会经济的艰巨任  相似文献   

15.
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步伐稳健而坚定。如果不出现意外,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与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八国,加上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将于2004年5月正式加入欧盟。届时的欧盟成员总数,将从15国跃至25国之多。此外,尚未结束谈判的两个中东欧国家,即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也有望于2007年入盟。欧盟此次扩大,是欧盟首次突破西欧地区向中东欧国家扩展;而中东欧申请加入欧盟的成员之多,与欧盟现有成员的发展差距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这些特点,既对扩大的实现构成严峻挑战,又对欧洲与欧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那么。经济发展差距如此之大的两个地区是怎样走向联合的?东扩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此,让我们听取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吴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东扩呈现出不可逆转之势,与此同时,亚欧两洲为了加强双方的政治经济联系于1996年成立亚欧会议,其目的是建立新型的亚欧伙伴关系。2004年5月,原属于前苏联阵营中的10个中东欧国家新成员国加入欧盟,由于欧盟成员国都是亚欧会议的成员,所以这10个国家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亚欧会议中的新成员。本文试从欧盟成员和亚洲成员两个角度来分析欧盟东扩对于亚欧会议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争论的实质是欧洲的独立防务以谁为主导,热点是如何对待西欧联里和北约在未来的地位和作用。就在北约首脑罗马会议(11月举行)和欧共体首脑会议(12月举行)临近之际,欧共体内部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如何建立西欧联合防务问题的风波,一向担当保护欧洲角色的美国当然也卷了进去。日渐突出的欧洲防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欧共体内部建设以及美欧关系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8.
欧洲联盟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最成功的地区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从1952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今天的欧洲联盟,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欧盟成员国之间随着经济上联系与依赖的不断加深,政治上的一体化也随之不断地深入。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欧盟,成为世界上很多国际组织的榜样。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欧盟一步步开始了它的东扩步伐。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整合的浪潮弥漫欧洲,伴随着中东欧国家逐步步入欧盟,欧盟在加快东扩脚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一点点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积极推行北约东扩政策,欲抢先进入东欧裂变后形成的“安全真空”,主要矛头是针对俄罗斯的,当然遭到了俄罗斯的竭力抵制。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至原苏联传统势力范围,是对俄安全利益的严重威胁和对俄大国地位的严重挑战。俄罗斯的抵抗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北约实施东扩战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北约东扩已进入商议时间和新成员阶段;俄国目前难于阻挡北约咄咄逼人的势头。美国和北约1996年上半年为支持叶利钦蝉联俄罗斯总统,曾暂停了北约东扩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