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建设高度文明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被率,建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一项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建国以来,我省植树造林面积很大,平均每年造林约210多万亩,累计造林绿化面积6000多万亩;四旁植树60多亿株,为全国各省之冠。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我省有三千万亩荒山荒地有待绿化,其中洛阳地区的荒山宜林面积即达八百万亩。为了加快荒山绿化进度,省林业厅已把飞机播种造林列入我省林业规划,并定于79年开始在予西的卢氏、栾川县开展飞播造林。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在省、地、县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驻予部队的密切配合下,我局于六月五日调机两架执行飞播造林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玉米。据90年统计,全省水稻面积为650-700万亩,年产稻谷为28亿公斤,平均单产为400公斤。按省“八五”规划,到1995年末水稻面积发展到800万亩,单产提高到800公斤。但是,我省水稻种植方式落后,因此,稻区农民要求实现以插秧机械化为主的生产机械化。据90年统计,全省插秧机保有量为31部,机械插秧面积几乎为零。与兄弟省相比,差距太大。本文根据河南省近十多年来对机插为主的引进试验,机械化现状,提出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 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影响农业高产稳产的最大气象灾害。我省地处北方半湿润易旱区,淮河以北易旱土地面积二亿二千二百多万亩,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88.7%,大部分是我省农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山区和中低产地区。从时间上看,我省北、中部一年中常有春旱、初夏旱、伏旱和秋旱发生。春旱期间无透雨持续日数多年平均为58.2天(新乡)、61.4天(辉县)、最长的达72天以上,这样的干旱年份,豫北各县都是不到二年就出现一次;初夏旱一般1—2年出现一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作物,具有高产,营养丰富,生育期短,喜凉耐贮藏等特点(见表1.2)。我省马铃薯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产量逐年提高。据全省17个市、县、镇不完全统计,近年马铃薯栽培面积6.7万亩(其中一季作3.6万亩,二季作3.1万亩),一季亩产平均1700斤,二季作近1500斤。以郑、洛、新、许四市为例,栽培面积二年来扩大26—29.8%,亩产提高4—43%。有的市马铃薯种自给有余,并且采取了单株系选、二季栽培、巧躲高温,冬季留  相似文献   

6.
科技信息     
<正> 河南省飞机播种造林效果好由省林勘院机播队等单位组成的省飞播造林协作组,1981年接受并组织飞播造林试验工作。几年来已查清我省太行、伏牛、桐柏、大别山等山区有适宜飞播造林面积746.5万亩。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业,作为农业领域的一个新兵,经过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河南省花卉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1997年全省花卉生产面积仅3.5万亩,1998年生产面积8万亩,产值6.5亿元,到1999年底达36万亩,产值8亿元,2000年已达40万亩,产值1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在从事花卉生产的各类企业千余家,从事花卉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专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仅鄢陵县的花卉生产大户就有10080户,专业村112个,其发展速度之快,位于其它农物之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更新换代,我省花卉产品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产品呈多样化,已由盆景和小盆花发展到鲜切花、盆花、观赏植物、草坪和传统盆景五大类,初步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花卉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9.
<正> (一) 随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以及其它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把平原绿化推上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我国农村平原最集中的华北平原八省、市,历年来已经建设农田林网的耕地面积达116亿亩,占这个地区耕地总面积的45.7%;农林间作面积476万亩,占适宜间作面积的57.7%;成片造林面积达3277万亩,四旁植树49亿株,林木复盖率由建国初期的2%提高到10.7%。予东平原已有30多个县形成上千万亩点、片、网、带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平原绿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就整个平原绿化来说,“达标”只是平原绿化的开头。目前平原绿化的主要形式是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主要树种是杨树和泡桐,四旁树主要是杨、榆、槐。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 甘薯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河南是重病区之一,多年来严重阻碍着甘薯生产的发展。一九八○年开始推广高产抗病甘薯品种徐薯一八,到一九八二年全省推广面积达五百多万亩,占甘薯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七,成为我省甘薯当家品种之一。由于推广徐薯一八,使全省根腐病发病面积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七点九,绝收面积压缩到万亩以下,增产近十二亿斤(折粮),折现金一亿三千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花卉产业化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业,作力农业领域的一个新兵,经过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河南省花卉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1997年全省花卉生产面积仅3.5万亩,1998年生产面积8万亩,产值6.5亿元,到1999年底达36万亩,产值8亿元,2000年已达40万亩,产值1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在从事花卉生产的各类企业千余家,从事花卉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专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仅鄢陵县的花卉生产大户就有10080户,专业村112个,其发展速度之…  相似文献   

12.
<正> 商邱是我省第一个利用外资大规模综合治理盐碱和涝害的地区,也是华北平原300万亩治理盐碱涝害样板的组成部分。利用世界银行无息贷款1500万美元、省内配套资金2000万元、群众自筹2173万元,共8373万元。项目规定1983年至1987年,五年改良盐碱地28.1万亩,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56.3万亩,除涝面积55.4万亩。为实现上述任务,采取以水利工程为主,农业、林业、农  相似文献   

13.
<正> 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居秋粮之首。但与邻近气候条件相似的山东省相比,面积、单产都有很大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1983-1989年我省大面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之分析,找出限制全省玉米产量徘徊不前的杂交种因素,为今后杂交种利用提出意见。一、1983-1989年杂交种利用情况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在玉米增产的诸因素中,杂交种的作用占30-40%。回顾我省玉米生产历史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我省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也是不断更换优良杂交种的结果。从1983-1989年共7年  相似文献   

14.
春季麦田化作除技术信阳地区植保植检站石鸿文随着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的变化,我省麦田草害连年严重,早期也在发生变化。目前,全省麦田草害面积约2500—3000万亩,年损失产量6—8亿公斤。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化学除草技术,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一项极为重...  相似文献   

15.
贾连璋  陈梅英 《河南科技》1992,(2):10-10,19
<正>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三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亩左右,总产超过160亿斤。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玉米单产不足300公斤的低产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0%,单产300-400公斤有中产面积占65%,单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面积占15%。虽近几年各级领导重视玉米高产开发,使高产田的面积上升到20%左右,但中、低产区仍是我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适应我省不同条件的玉米品种,对今后玉米生产将起重要作用。一、品种多。外省杂交种占主导。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 1992年,棉铃虫在我省大面积暴发危害,其发生量之大,危害损失之重均属历史上罕见。据不完全统计,秋作物受害面积达1.8亿亩次。其中棉田各代累计4200万亩次,毁种绝收50多万亩,损失皮棉约2亿公斤,每亩防治投资平均增加80%。棉铃虫暴发危害的原因棉铃虫得以暴发危害是生态环境、天气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5个因素: 1、虫源广、基数大。1991年四代棉铃虫发生1600万亩,百株残虫量8-21头,每平方米越冬蛹0.6-2.4头,夏玉米田残虫量8-18头,均多于常  相似文献   

17.
<正> 泡桐短期轮伐技术是在高水肥的宜林地上,选用速生型泡桐优良品种,采取圃地育苗——移植造林,或留圃造林,或埋根造林等方式,造林后加强管理,第四年进行第一次间伐,伐后萌芽更新,第七年进行第二次间伐,伐后萌芽更新,第十年全部采伐,在一个皆伐周期(十年)内,采伐三次。实践证明,植苗造林4年生和萌芽更新3年生泡桐胸径一般可达到12——20厘米,植苗造林7年生和萌芽更新6年生泡桐胸径一般可达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据推测,小麦锈菌的存在时间与小麦栽培历史相同,公元前1200年我省就可能有锈病发生。小麦三种锈病目前在我省均有发生,以条锈病最为普遍严重。五、六十年代条锈病多次大流行,导致四次小麦品种的更换。1990年锈病在全省发生达4488.32万亩,损失小麦10-15亿公斤,是1964年以来的又一大发生年。小麦叶锈病在我省南部和丘陵地区发生较重,1972、1973和1976年的严重流行使信阳地区小麦减产2-3成。秆锈病在我省的发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红薯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单产却一直徘徊在2000斤左右的水平上,远远没有发挥出它高产、稳产的特性。究其原因,除大面积栽培条件较差外,主要是品种退化、混杂严重,至今我省胜利百号的面积还占40%,严重地影响了红薯产量的提高。因此,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红薯新品种是目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20.
<正> 杉木是我省豫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现有人工林四十余万亩。由于这里已是杉木自然分布的北界,所以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其生长特点、经营管理技术与中心产区有较大差别。1973年我们在黄柏山林场建立了杉木间伐固定观测标准地,1983年对试验标准地进行了皆伐,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试验标准地设置与研究方法 (一)准标地设置:在黄柏山林场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