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糖精~水两组份体系的相图中,找到了C_7H_4O_3NSN_a·2H_2O的不相合熔点,且求得了该体系相图曲线的有关经验方程式,计算结果表明,大部份随W_1、W_2和W_3%(W)变化的T_1、T_2和T_3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的绝对误差都较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两个算子的谱及局部谱与它们的谱距离之间的关系:定理3 若L(X)序列完备,T_1,T_2∈L(X),T_1具有单值扩张性质,则d(σ(T_1),σ(T_2))≤ρ(T_1,T_2)定理4 若X序列完备,T_1,T_2,∈L(X),T_2具有单值扩张性质,则对任何x∈X,d(σ(T_1,x)σ(T_2,x))≤ρ(T_1,T_2)还利用以上结果讨论了谱收敛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园林废弃物堆肥时间并提高堆肥产品腐熟质量,利用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对园林废弃物(GW)进行堆肥处理,研究沸石、膨润土、过磷酸钙添加剂对缩短堆肥时间和提高蚯蚓堆肥腐熟度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无添加剂(T_0),5%沸石(T_1)、5%膨润土(T_2)和5%过磷酸钙(T_3),共进行60d好氧-蚯蚓堆肥.堆肥过程对蚯蚓生长繁殖、pH值、可溶性有机碳、C/N、NH_4~+-N、NO_3~--N、NH_4~+-N/NO_3~--N和发芽指数等腐熟指数和生物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T_0,T_1~T_3处理提高蚯蚓存活率、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T_1和T_2处理堆肥pH值高于对照,T_3处理pH值则低于对照.T_1~T_3处理DOC降解率、NO_3~--N含量、GI值较对照T_0处理分别提高7.25%~11.69%,17.81%~37.76%和16.11%~23.15%,而C/N降低23.16%~33.72%.T_1~T_3处理堆肥达到无毒害时间从60d缩短至50d.综合堆肥腐熟指标、堆肥腐熟周期,T_3处理极大地加速了GW降解,且堆肥腐熟度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建议在利用好氧-蚯蚓堆肥处理绿化废弃物过程中添加5%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5年朔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记录资料,选取在农业气象上常用的稳定通过0℃和10℃的∑T≥0℃、∑T≥10℃积温等作为分析热量资源及趋势变化的要素,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以探讨朔州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及积温日数变化特征、趋势变化特征和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5年朔州≥0℃积温随时间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积温倾向率为51.7℃/10年;朔州≥0℃积温的初日呈提前趋势,平均每10年提前0.9天,终日呈推后趋势,平均每10年推后0.4天;朔州≥0℃积温初终间日数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3天。朔州≥10℃积温随时间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积温倾向率为50.4℃/10年;朔州≥10℃积温的初日呈提前趋势,平均每10年提前1.2天,终日呈推后趋势,平均每10年推后1.0天;朔州≥10℃积温初终间日数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2.4天。朔州≥0℃积温主要存在4年、8年和64年的周期变化;朔州≥10℃积温主要存在2~4年、4~8年和64年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八种新的二茂镝苯甲酸衍生物的合成:Cp_2DyOCOC_6H_4(o-OCH_3),Cp_2DyOCOC_6H_4(o-OC_2H_5),Cp_2DyOCOC_6H_4(o-OCH_2CH_2CH_3),Cp_2DyOCOC_6H_4(o-Cl),Cp_2DyOCOC_6H_4(o-Br),Cp_2DyOCOC_6H_4(o-I),Cp_2DyOCOC_6H_4(o-NHC_6H_5),Cp_2DyOCOC_6H_5。这些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光电子能谱鉴定,均为羧酸阴离子与二茂镝的桥式配位二聚体结构。红外光谱及光电子能谱数据显示:分子中苯甲酸阴离子邻位取代基上的配位原子(O、Cl、Br、I、N)与镝均有微弱的络合现象。这可能由于它们分子中内螯合环的生成以及金属镝空间饱和性的增大,使得这些化合物在空气中均较它们的母体CT_2DyOCOC_6H_5稳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来自青岛地区近5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面风速、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变化周期、突变现象等。研究发现:(1)青岛地区逐年平均的地面风速、气温存在多种尺度的显著性变化周期。气温具有显著的2.1年至2.7年、3.6年至5.3年的变化周期以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风速存在显著的2年至4年的变化周期以及16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2)1月、7月的地面气温、风速均存在显著性变化周期。(3)青岛地区的地面气温在近50年期间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突变期为1989年;地面风速在近50年期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突变形势。(4)青岛地区的地面气温在冬季的突变期为1986年,夏季的突变期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岛地区的地面风速在冬季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夏季的突变期为2003年。  相似文献   

7.
HEDP与Sn(Ⅱ)、Sn(Ⅳ)配位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Sn(Ⅱ)(H_2O)C_2H_4P_2O_ ]·3H_2O和[Sn_2(Ⅳ)(OH)_4(H_2O)_2C_2H_4P_2O_7]·7H_2O两种配位化合物的制备并用莫斯堡尔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它们的键性质和构型。 [Sn_2(H_2O)C_2H_4P_2O_7]·3H_2O的化学位移(δ)值和四极矩分裂(△E_Q)值与Sn_2P_2O_7、SnHPO_3的数值接近,从而可推测它的构型。[Sn_2(OH)_4(H_2O)_2C_2H_4P_2O_7]·7H_2O的莫斯堡尔谱说明该配合物中Sn(Ⅳ)是六配位的。同一构型Sn(Ⅱ)化合物的δ与△E_Q值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这可用5s电子参加sp~3杂化的程度作解释。从这些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讨论了与Sn配位的HEDP电离情况,从差热热重分析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K_2Ni(CN)_4·H_2O在Hc和H_2气中的热分解配合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固相分解产物。根据气固相产物的变化,阐明了K_2(Ni(CH_4)·H_2O在Hc和H_2气中的热分解机理,并发现通过K_2(Ni(CN)_4]·H_2O的热分解可制备一价镍的双核簇状化合物K_4Ni_2(CN)_(?).  相似文献   

9.
基于来自大连地区近50年的地面气温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功率谱、M-K(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该地区气温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大连地区的气温存在多种尺度的变化周期,存在明显的2.13-2.67年、4-5.33年的变化周期以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近50年期间,大连地区的气温以0.0395℃·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其中又以逐年冬春两季的递增趋势较为强劲,0.0272℃·a-1和0.0286℃·a-1;该地区的地面气温还存在明显的突变,突变期为1988年。  相似文献   

10.
根据38颗人造卫星测得的16年(1963—1978)太阳风实验资料,我们按小时和逐日平均分别计算出各种物理量,以找出太阳风的中小尺度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物理量均存在周期变化,其周期T_1~3.3天,可与太阳内核倾斜磁转子的转动周期相对应。本文提出了一个粗糙的唯象模型,可以得出太阳活动的22年和90年的活动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