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性生物陶瓷与动物骨结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磁性生物陶瓷进行了相关的动物实验之后,采用抗折强度测试及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着重研究了磁生物陶瓷与动物骨的结合性能;讨论和分析了影响结合强度的因素及材料磁性大小对动物体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以精准直观的反应眼底相关病变,在眼底疾病动物模型的检测中不可或缺。FFA图片质量主要受显影强度和显影时间的影响,而显影强度和显影时间受诸多因素调控。笔者结合实验动物不同物种多年FFA拍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分析影响实验动物FFA显影强度和时间的各项可控因素,着重对比了实验动物不同物种与人类血液黏稠度、血液流速、血液pH值、体温的差别及对FFA显影强度及初次显影时间、维持时间、消退时间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对不同实验动物物种间FFA差异和FFA拍摄时引起动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希望提供这些信息和数据能够帮助解决研究者在实验动物FFA造影中遇到的问题,获得更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实现FFA检测在实验动物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植入体强度低的缺陷,提出一种钛框架/CPC/BMP复合结构的人工骨,并通过长达半年的动物实验及后续分析研究其降解规律,得出了这种植入体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在植入动物体内后,CPC的孔隙率按对数规律递增,靠近植入体表面的孔隙  相似文献   

4.
多孔β—磷酸三钙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提出制备β-磷酸三钙陶瓷粉末的新工艺,解决β-磷酸三钙湿法制备中长期存在的沉淀物固液难以分离的难题,通过对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的成型条件和烧结条件的研究,建立制备多孔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的适宜工艺,制得适用于修复松质骨缺损的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磁性研磨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得出磁极形状,磁感强度,工件转速、振动频率、振幅、加工间隙,磁性磨粒的平均直径等加工可影响非磁性材料的研磨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快速成形的β-磷酸三钙人工骨结构设计及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为基础的人工骨间接制造方法.应用CAD准确设计和控制人工骨内部结构,通过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相应的树脂模具,在模具中填充β-TCP生物陶瓷,经过烘干和热分解去模,获得了与设计相符的β-TCP生物陶瓷人工骨,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人工骨构造方法中内部微管道结构不可控的缺点,为构造更有利于细胞-组织长入和成活的人工骨内部空间结构开辟了新路,实验证明,从人工骨的结构设计到最终的烧结成型,整个过程均是可控的,而且按照设计准则所构造的生物陶瓷人工骨内部空间结构,有助于促进其活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研究磁性液体磁性能的物理模型与计算方法;并通过对一个含有32个磁性颗粒三维体系相对磁化强度的模拟与计算,定量地分析了磁性液体浓度、温度及所分散磁性颗粒的大小对磁性液体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钛合金经皮植入式假肢的的骨内固定植入体表面进行生物陶瓷改性,以研究经改性过的植入体与其宿主骨整合的能力.采用羟基磷灰石喷涂和微弧氧化两种生物陶瓷改性工艺,对骨内固定植入体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过的植入体植入山羊后腿胫骨,术后8周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见两种生物陶瓷改性的植入体均可与宿主骨形成严密整合.计算宿主骨组织与植入体整合率,发现经生物陶瓷表面改性的植入体与宿主骨组织整合率显著高于未经生物改性的对照组植入体(p<0.01),而羟基磷灰石喷涂组和微弧氧化组与宿主骨整合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羟基磷灰石和微弧氧化两种陶瓷层都具有很强的诱导骨生成能力,经其表面改性的骨内固定植入体能与宿主骨形成紧密整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植入体强度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钛框架-CPC-BMP复合结构的人工骨,并通过长达半年的动物实验及后续分析研究其降解规律,得出了这种植入体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CPC在植入动物体内后,其孔隙率按对数规律递增,靠近植入体表面的孔隙率明显低于其内部的孔隙率,植入体与骨接壤的端部界面因大块降解而呈现出中凸状的推进曲线,钛框架上小孔处的孔隙率明显高于无孔处的孔隙率.钛框架能有效提高植入体的整体强度,同时对CPC的整体降解速度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该复合植入体在大段骨修复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些结论也为设计钛框架的形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CeO2对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组织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i-6Al-4V合金基体上制备生物陶瓷复合涂层,研究稀土氧化物CeO2的加入对生物陶瓷涂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对合成HA、β-Ca3(PO4)2和其它钙磷基活性生物陶瓷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且可抑制基体元素对表层组成的干扰;改善熔覆层的组织,使其均匀化,细化;熔覆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能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1.
磷酸钙生物陶瓷涂层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羟基磷灰石是哺乳动物体内硬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 ,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但是纯的羟基磷灰石脆性大 ,强度较低 钛及钛合金等医用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 ,但是生物相容性差 金属基体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兼备金属材料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特性 ,备受材料领域和医学领域学者的关注 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及涂层材料植入后的稳定性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简要评述了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技术 ,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对提高结合强度和植入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磷酸钙生物陶瓷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α/β-磷酸三钙和两者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近年来,磷酸钙生物陶瓷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医学临床上,其在牙科、整形外科和骨科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其骨诱导机制也是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难题.对磷酸钙生物陶瓷骨诱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全面地评价,并对其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研究α-CS和β-CS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的体内、体外降解性能,并与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生物陶瓷比较.多孔生物陶瓷由添加造孔剂和高温烧结工艺制备得到.体外实验:将陶瓷样品在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浸泡1、3和7天后,通过测量材料的失重率来评价材料的降解性;体内实验:在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髁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陶瓷,于术后第1周、4周、8周和12周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计算残余材料的面积百分比,分析材料的体内降解性能.体外降解性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材料的降解率β-CS>α-CS>β-TCP.β-CS和α-CS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间点两种材料均与β-TCP有统计学差异(P<0.05).体内降解性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材料随时间延长都表现出降解,降解率β-CS>α-CS>β-TCP,但是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差异(P>0.05).β-CS和α-CS多孔生物活性陶瓷的降解性均明显优于β-TCP多孔生物陶瓷.研究结果显示β-CS和α-CS多孔生物陶瓷均有望作为硬组织修复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项研究提供了制取生物活性钙-磷基生物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对比人体骨分析了这种材料的相结构。检测了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和讨论了成份和成材工艺条件对材料相结构、微观组织及抗弯,抗压强度等诸因素的作用。并对该材料进行了部分实验和动物实验,以考核该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人体的无机组成和晶体结构相似 ,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 ,其相互连通的微孔有利于组织液的微循环并为羟基磷灰石深部的新生骨提供营养 ,促进纤维组织和新生骨的结合和生长 ,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硬骨组织替代材料 .近年来 ,发明了一系列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的方法 ,如有机泡沫浸渍法、添加造孔剂法、快速成型法等 .对于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研究 ,注重研究孔尺寸对多孔体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并逐步实现了对多孔体孔径的控制 .本文综述了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制备工艺、生物特性和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以二氧化硅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MNPs)为载体,PNA(肽核酸)为识别系统,Ce(Ⅳ)/EDTA配合物为切割系统的PNA-磁性纳米切割试剂.采用TEM对制备的MNPs进行了表征,通过IP—RP—HPLC对切断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PNA-磁性纳米人工切断试剂可以成功地结合目标DNA,并对其进行定位切断.此外,磁性纳米粒子的引入,使得切断产物的分析更加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7.
生物陶瓷人工关节柄H-Z涂层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羟基磷灰石(HA)与含钇的四方多晶ZrO2(Y-TZP)复合制备人工关节柄部的多孔生物陶瓷涂层材料的问题.经XRD和SEM分析了涂层材料的相结构和微观结构及人工关节柄部与骨组织结合情况,同时测定了人工关节及涂层材料的性能,并进行了体外降解及动物实验.实验表明:人工骨多孔涂层H-Z的平均气孔率Pa为34.95 %,吸水率Wa为8.63 %,体积密度ρ=3.84 g/cm3,断裂韧性KIC=10.95 MPa·m1/2,显微硬度HV为1 051.微观结构测定H-Z涂层中晶体为t-ZrO2,m-ZrO2,d-TCP和少量HA等晶相,Y-TZP与H-Z涂层结合良好,具有生物相容性、增韧性好和坚硬耐磨的特点,是目前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从声纳探测海洋动物的基本原理出发,在介绍了几种常用探测声纳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国外关于海洋动物的探测技术,并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别海洋动物的目标反向散射强度随频率和方位的变化关系,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内部特征,引起其反向散射强度较大的差异,从而可实现海洋动物的探测。简要叙述了海洋动物的跟踪方法,对影响探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阐述了声信号探测海洋动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条件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地研究了固化环境、液固化、原料粉末比表面积、晶种、固化液等制备条件对磷酸钙骨水泥(CPC)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变制备工艺条件,可以控制浆体微结构的特征,使大孔的尺寸和数量减小、颗粒间结合强度提高,从而提高固化体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关注较少,第四纪红土分布最西界——四川成都平原中的一个第四纪红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结合色度和常量地球化学元素指标,探讨磁学参数的环境指示意义,探寻适用的气候代用指标.结果表明:(1)成都地区第四纪红土剖面经历了细粒亚铁磁性矿物转化分解、剖面整体呈低磁性、磁性矿物主要为反铁磁性矿物、磁性颗粒以假单畴(PSD)和多畴(MD)的粗颗粒为主.(2)剖面弱网纹层成土强度较弱、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磁性较强、磁性矿物粒径较细;典型网纹层成土强度较高、磁性较弱、磁性颗粒较粗.(3)剖面土壤发育序列的CIA、磁学特征的变化指示了当地气候趋于冷干,且不及同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暖湿.(4)反映剖面反铁磁性矿物的赤铁矿、针铁矿信息的色度参数与CIA对应良好,可以作为南方地区古气候变化研究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