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最近称,地球部分热能失踪之谜可能已经破解了,这些热能可能潜藏于深海之中,从而暂时掩盖了温室气体排放所引发的部分气候暖化效应。长久以来,气候科学家一直想弄清楚这些所谓的失踪热能的去向,特别是过去1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但全球气温的上升速度却与之不匹配。追踪地球系统中能量和热度的增强很重要,因为能量和热度会影响目前的天气和未来的气候。  相似文献   

2.
用常规方法传输热能,比如蒸气、热水等,在传输过程中热能散失很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传输热能只能是短距离的,而且输送管外面还要包上厚厚的保温层。美国桑地亚(Sandia)国家实验室正在研究一种能远距离传输热能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可使热能在传输过程中几乎不损耗,并且不需要保温层。该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交替传输热能的方法。桑地亚国家实验室利用该技术已建立了一套传热系统,并准备在1987年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实  相似文献   

3.
火山把大量热能带到了地表,在释放地球内部热能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那么,源源不断的火山能量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4.
《海洋热能及其利用》一文,详细介绍了海洋热能的特点、分布和转换,对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作了分析,同时也对我国海洋热能开发利用的前景作了描绘。氢是已被人们认为有巨大应用价值的一种新能源,而储氢问题在国际上是正在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热能储存     
Toml.  JJ 施国威 《世界科学》1991,13(12):34-36
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住房冷、暖气供给,空间动力和公用事业设备等方面更有效地利用不损害环境的能源,热能储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何处都存在能的产生和利用的失配现象,热能储存将有助于热能的供给,提高热能的利用率。热能储存有三种基本形式(显热、潜热、和热化学),每种形式都可采用许多不同的工艺手段。人们一直在对这些工艺过程的子集进行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住房冷、暖气供给,工业能源利用率,公用事业设备以及空间动  相似文献   

6.
肖建民 《世界科学》1992,(12):38-40
我国是一个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年需一次能源总量超过10亿吨标准煤。由于从一次能源中直接得到的能量形式主要是热能,而热能的贮存、输送都是困难的,结果,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的能源利用过程中,大量低品位热能随着废气、废水作为“废热”排放到环境中。据统计,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率不到40%,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发达国家的4~5倍.与此同时,化工、医药、造纸、木材、制糖、制盐等工业和许多农副产品加工业需要大量的低温位热能,这种低温热能目前也是从燃料燃烧的高温热能中获得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这种把高品位热能作  相似文献   

7.
杨昌琪 《科学通报》1962,7(11):31-31
磁流体发电就是利用部分游离的高温气体,以一定速度通过与其垂直的磁场,由于有相对运动,便切割磁力线而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功率的一种把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新型发电方式。本文介绍有关磁流体发电本身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热力学定律中有这样一条:在一台机器工作的同时总是有一些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损失掉。例如,汽车引擎在发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热量。工业过程,例如玻璃制造以及钢铁铸造,也产生了大量的热能。尽管不可能百分百的将其回收利用,但是  相似文献   

9.
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中,科学家已实现了可控核裂变,即能够把原子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建成了核电站;科学家还发现原子能也可直接转变为热能,为工业和居民供热,所以原子能又是一种新热源。原子能转变为热能,是通过一种叫低温供热反应堆实现的。这种核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大量消耗能源,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特别是城市排放的烟尘和热能,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使环境温度升高。各种有害烟尘、热能、水蒸汽等,均使城市  相似文献   

11.
葛紹岩 《科学通报》1959,4(17):561-561
工业热能是研究动力、冶金、化学、石油等工业中各項热能設备的热力系統及其工艺过程的一門科学技术。它主要是研究热能設备的强化、二次能源利用和燃料的綜合利用等,以提高大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使用效率。因此它在国民經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工业热能的基本研究中,传热和传貭是两个重要的問題。传热是研究热传递的一門科学,其基本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輻射。它和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尤其在一些尖端科学(如动力反应堆的放热和噴气技术中某些部件的冷却等)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中,传热更是一个关鍵性的問题。传貭是研究热与物貭在介貭中的传递現象。传貭現象比传热还要复  相似文献   

12.
热能罐头     
在冬天,人们为了取暖,不得不耗费巨大的能量;而到了夏天,又得开放冷气。人们多么希望利用冬天的寒气来为夏天降温。在这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冰块来实现。那么,是否可以把夏天的热量保存下来呢? 现在,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一种可以储存热能的物质。据称,这种物质可以将热能  相似文献   

13.
日本科技署在秋田试验基地即将进行一项较大规模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利用一套系统将风力直接转变为热能,并可将热能储存起来。这种方式的能量转换效率比通常将风力转变成电能的效率要高出六倍。这种类型的风能利用装置在世界上还是首次建成,从1980年开始实验至今已花费了62亿日元。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把极不稳定的风力改变为稳定的能源。这套系统主要由两部份构成,一是一座大风车,二是用特殊合金制造的蓄热器;所得到的热能可用  相似文献   

14.
少女时期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素,除强健自己身体外,其余都作为热能形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如果从食物中摄入营养过多,而又缺少运动和体育锻炼,那么多余的部分就会变成体脂积存起来,造成身体肥胖。反之,如果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不足,人体就会瘦弱。要保持自己身体健美,就要注意保持营养和消耗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温度?特别是在入门科学课程中,这个问题出现过很多次。最常见的答案如下:温度是物体颗粒平均动能的量度。当温度升高时,这些颗粒的运动也会加快。这个定义并不糟糕,但也不是最佳定义。或许,你应该知道,关于温度还出现过许多不切实际的情况。热能不同于温度如果温度是平均动能的量度,那么热能和温度不应该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热能是由于物体颗粒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上半叶,热力学理论(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已经确立,它为制造新型热能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但要把抽象的理论具体运用到新型动力机——内燃机,必须解决工艺流程问题。1862年,法国工程师德罗夏首次系统地提出进气、压缩、点火爆发和排气四冲程工作原理;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根据此原理,研制成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储库。据最简单的计算,仅三公里的地球表层就可得到8x10~(17)千焦的地下热能。但是,目前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对地下热能的利用并不多。那么,这儿的困难在哪里?其前景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从海得能     
通过利用温暖的海面水和寒冷的海底水之间的温差可以发电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按平均每天计算,6000万平方公里热带海洋所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等于约2500亿桶石油的含热量。即使在目前石油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几个国家继续在探索将这部分能量的零点几转换成电力的目标。该技术称作OTEC,一海洋热能转换(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的缩写。  相似文献   

19.
正熊杰,1984年生,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本科毕业,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博士毕业,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相约采访熊杰至少有一个因素,他是来自上海闵行昔日有国企重型装备制造四大金刚之称的上海锅炉厂。上世纪50年代上海锅炉厂和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等都是承载着  相似文献   

20.
现在,就在你的座下,是一个无人控制的、习以为常发出惊人热量的巨大核子反应堆。这个反应堆位于地幔(地表下40到2900公里处的地球岩层)之中。来自天然反应堆的热量是回答“美国是否能做到能源自给?”这种问题的部分答案。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报告了“按美国目前耗用热能的比率计算,在地球表面以下7公里的岩层中,只要其百分之一的热量就能满足美国二百年内的需求。”这一热能名叫地热能。地热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