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氢能是二十一世纪解决化石能源危机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能源.实现氢能的利用,氢的储运是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储氢材料研究较多,碳基储氢材料是储氢材料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活性炭以及C<,60>等碳基材料的储氢性能及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碳基储氢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康向东  王平 《中国科学(E辑)》2014,(12):1271-1279
发展高效、安全的储氢材料/技术被公认为是推进氢能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关键环节.相比于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储存方式,材料基固态储氢因能量密度高且安全性好,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在诸多储氢材料中,轻金属配位硼氢化物氢含量多〉10 wt%,在储氢密度方面具有用作车载氢源的潜力,业已成为近年来储氢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简述轻金属配位硼氢化物储/放氢反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阴/阳离子替代、构建反应复合体系、纳米相结构调制等方面概述了改善硼氢化物综合储/放氢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确轻金属硼氢化物储氢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世界氢能与氢经济的发展概况及不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氢能与氢经济发展近况,讨论了关于氢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氢能的利用效率、使用安全性以及成本费用方面的不同看法,提出氢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4.
简评储氢与制氢研究中的问题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氢与再生氢的制备是到达氢经济时代必须解决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阐述超临界温度下气体的吸附机理,指出基于吸附原理的储氢材料不可能具有工业应用前景,其它已知的储氢方法亦然,因此储氢研究必须从原理方面探索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储氢方法。虽然大多数制氢研究仍以化石燃料为制氢原料,但只有从水制得的氢才是再生氢,才具有可持续性、洁净性和能源安全性。简评了再生氢制备方法,并报告一种通过不同价态的铁氧化物之间的转换实现水不完全分解制取纯氢的实验室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新能源——氢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本文论述了其历史发展、现状和贮存方法,介绍了几种新型的制氢技术,并对世界氢能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压力增大以及能源转型加速,氢能以其清洁、灵活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受到全球瞩目。2000年以来,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氢能上升到能源战略高度,通过战略布局、项目开发以及示范应用,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各主要国家氢能产业战略重点、目标和发展水平,从文献计量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与氢能先行国家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研究表明,全球新一轮氢经济浪潮已经拉开序幕,各主要国家正在加速布局氢经济;与氢能先行国家相比,中国氢能在顶层设计、产业技术掌控以及产业发展水平上有一定差距。建议中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引导;产学研结合提高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布局绿色氢经济;同时重视氢能下游多元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浮动催化碳纳米管石墨化后的储氢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立式浮动催化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在中压(10 MPa)和室温(25℃)条件下的储氢性能,从管径和形貌方面对碳纳米管的储氢量进行了初步评估. 根据储氢量的大小间接证明了氢分子在碳纳米管中不但发生了表面吸附和内腔吸附,同时也进行了层间吸附. 实验结果表明浮动催化碳纳米管在未来的车用储氢系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具有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频隙数目P,序列长度L,序列数目M,低碰撞区LH(或无碰撞区NH),最大周期Hamming自相关边峰值Ha和最大周期Hamming互相关值H、等参数满足的一些理论限.证明了常规跳频序列已有的Lempel-Greenberger界,Seay界和Peng—Fan界是这些新界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9.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氢能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电解水制氢原理和目前电解水制氢的发展现状,并预测了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LiNO3、Al(NO3)3·9H2O和(C2H5O)4Si为原材料,通过以聚乙烯醇位聚合剂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LiAlSiO4基固体氧化物锂离子导电材料.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实验获得了具有四方结构的单相材料,晶格常数为a=b=0.5170 nm、c=0.6295 nm.所制备的材料体现具有锂离子导电性,同时得出材料的导电性与材料体系中存在的锂离子的空位有关,适当地调整体系中锂离子缺陷可以提高材料的锂离子导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