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危机来了,谁吃肉,谁喝汤?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金融危机快速地向实体经济蔓延,并形成了全球经济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同,当时中国没有全面开放,影响不大,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是发生在美英等国家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涉及房地产、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制造业等行业,并迅速波及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
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航运企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云美 《科技信息》2009,(31):I0222-I0222,I0225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向全面的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航运企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梁媛媛  欧阳静 《科技资讯》2010,(29):231-232
次贷危机导致了让美国经济产生严重衰退的经济危机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有人甚至称之为"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由于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从金融到实体经济都饱受危机的影响。本文将着重阐述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论述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自从这场金融危机被正式改称为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一面是关于各国经济下滑.市场疲软的报道不断一面是关于对危机中的“危”与“机”的探讨不停.还有些当然是在追责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推动者,到底谁该为这次危机负责.当然还有各国政府不时地表态如何救市救国等等。复杂而纷乱的危机现象叠加在一起.世事不明最令人恐慌.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富人.  相似文献   

5.
毛小明 《科技智囊》2009,(12):I0009-I0010
从去年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由于缺乏相应的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所以许多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会惊慌失措,难以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作为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管理咨询公司,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找到危机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泡沫破裂是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根源。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快速向系统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演变,关键原因是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具有内在的风险扩张机制。次贷市场不透明,以及缺少流动性保障的交易机制、评估普遍存在"助涨杀跌"的顺周期效应、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不力、营销模式隐含了很高的道德风险等制度性因素,对次贷市场的风险集聚和危机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金融危机已演变为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有可能因此陷入中长期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7.
张扬舟 《科技信息》2009,(21):I0112-I0113
始于2007年4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并最终到实体经济危机的蜕变,已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用工紧缩正波及全球,另一方面是就业市场上求职需求的进一步放大,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正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就此背景下,为了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在教育、人事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措施的同时,各高校应如何创新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应对“就业难”这一特殊考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巾英  李锐 《科技信息》2010,(10):18-19,21
一、研究背景二○○七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在西方发达国家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席卷全球。这次危机暴露出的问题,也使得企业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再次成为热点。作为经济全球化一部分的中国,深受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尤其是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负债过高或过低、资本结构缺乏弹性、股权集中度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虽然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隐蔽性、金融危机的先发性、有效需求"过度"的虚拟性和危机策源地中心国性等新特点,但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特点只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形式的差异,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与前瞻性,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为我们理解经济危机提供了一种深刻而独特的理论视角,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正确地应对危机的挑战,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通过迅速的蔓延、扩散和发展,历经信贷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等阶段,已经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实体经济的全面经济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幅度增长。但与此同时,国外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明显增多。2007年上半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急速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形势下,一些国家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相继提出"再工业化"、"产业回归"、"买国货、雇国人"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是人类现代化的发动机,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手段.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由此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大调整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美国华尔街投行巨头雷曼兄弟的倒闭,美国次贷危机正逐步演化成"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后果。认为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又一次显现。它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本性决定的。向富人倾斜、以富人利益为根本,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逻辑。指出,要从美国金融危机受到警示,高度关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过程中潜伏着的各种危险性因素,深刻反思其成因和危害,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5.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自1788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起,这样的规律就反复显现。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而在这次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又有哪项新技术,可以担当起拯救世界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一股经济危机的狂潮席卷全球,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从金融行业到实体经济,让人无不谈经济危机而色变。直销由于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行业,在经济危机时往往显示出反经济周期的特征。也就是说,正因为萧条时代的来临,大家会增加追求其他收入渠道的欲望,直销的低门槛和低风险自然是首选。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20,(5):13-15
2020年的疫情危机已经开始对全球产生巨大的冲击,有人比较2008年的金融危机,它导致全球经济进入10余年的衰退调整期,而且深刻地改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内部的力量格局。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石油价格闪崩、美国股市熔断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我们也不得不去面对疫情可能演化成全球的经济危机,而且会非常深刻地改变大国之间和各国之间的利益格局。我们很明确地知道,只有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才能够真正算是恢复正常。引用《人类简史》作者尤尔瓦·赫拉利这段话:"人类现在正面临全球危机。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危机。各国政府在未来几周内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在未来数年内改变世界。它们不仅将影响我们的医疗保健系统,还将影响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经历这一段时间,我们所面对的挑战不断地出现,而且当疫情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企业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正>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危机!通用破产。恐怕是此间经济界最大的遗憾。6月1日,继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之一克莱斯勒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一个月后,美国最大的汽车厂商通用也宣布进入破产程序。美国骄傲、百年老店经受不住这次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出现历史拐点。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走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动力。"科技部部长万钢7月17日在"自主创新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专题讲座上表示。万钢认为今次全球金融危机对科技发展影响很大,"政府对科  相似文献   

20.
王强 《科技信息》2009,(24):I0318-I0319
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仅波及面广,影响度深,更严重的是目前仍处在不确定的动荡之中。最初的金融危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迅速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不仅波及到了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对部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先后影响到了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已经对一些国家经济实体进行了深重的影响,甚至出现了冰岛国家破产危机,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了经济危机。如何在宏观经济变局下使中小企业得到很好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论述了经济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了宏观经济变局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和主要问题,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做好应对危机的核心和关键。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还提出了企业要具体操作的具体事项和操作方法,什么事要多做,什么事不能做。目的是使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特色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