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棉花种植区域加速向西转移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特色区域经济的必然结果。2007年,新疆自治区棉花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40%。今后的发展正处于重大抉择敏感期,市场的旺盛需求显而易见(国内年缺口550万吨以上),农民的增收欲望势不可挡(在2007年新增4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260多元来自棉花),国家的棉花安全日益凸现(国际依存度40%左右),资源的挖掘潜力蓄势待发(1000万亩以上),中央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棉花良种补贴、政策性棉花保险补贴、大面积推广棉田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等),都昭示着新疆乃至全国棉花产业不能再彷徨不决,而应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进取的姿态和扎实稳妥、步步为营的举措,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8):52-55
多家海外品牌抵制新疆长绒棉的消息,引发了强烈反响,也让新疆长绒棉走入公众视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之一,与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包揽了世界棉花产业80%以上的产量.而中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就是新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较前一年增长3%,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7.3%,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棉仓.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初,美国南部奴隶种植园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原棉产地。其背后的技术进步值得关注,锯齿轧棉机和品种改良先后解决了原棉生产过程中的两个瓶颈,带动了原棉产量的提升。锯齿轧棉机的发明和品种改良,在技术层面上推动了美国棉花产业的兴盛以及棉花王国的崛起,并且变革了全球商品棉的流行品种。  相似文献   

4.
一、主要技术内容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其栽培技术性较强,物化投入较多,劳动力投入较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传统的棉花精耕细作栽培方式已经影响到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简化棉花栽培技术势在必行.该项目的创新点有:1.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棉花"稀、壮、高"增产原理及棉花留叶枝增产机理,提出了棉花"1+2"稀植高产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提出了选用脱绒包衣棉种防病,单粒健籽播种,苗床化学除草,短苗床高弓架双膜覆盖育苗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产业链较长的大田经济作物.中国棉花生产不仅是全国200多个基地县财政及产区1亿多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纺织、印染、服装行业和流通领域成千上万员工的收入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棉花生产的最大特征是产量波动剧烈,主产区变迁显著.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毛树春领导的课题组研制促根剂和无土基质专利产品,在解决单苗移栽快速生根返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棉花无土育苗和无载体移栽技术,过去"栽不活的棉花"如今"栽棉像栽菜",显著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2004年9月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居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技术内容 棉花是人民的重要基本生活物资之一,国家对棉花的种植加工非常重视,已将新疆列为我国棉花生产基地.目前,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已达7000万亩,生产棉籽500余万吨,每年需棉种50余万吨.棉种加工关键是脱绒,即把经轧花、脱绒后的毛棉籽脱去最后残绒,制成适合于机器播种的光籽棉种,或把普通毛棉籽的残绒脱去回收,将光籽用于榨油.毛棉籽的残绒量一般在4%~8%.  相似文献   

8.
推进木棉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引进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构建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本文从西部大开发、石漠化治理、农民持续增收、棉花供需缺口的缓解等角度分析了推进木棉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研究木棉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联结机制,分析构建木棉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棉花垄作栽培的优势,研究阐明了棉花垄作栽培对土壤温度、土壤理化性状、棉花生长发育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总结提出了棉花垄作栽培规范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年播种面积540万公顷左右,约占世界面积的15%;皮棉产量6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2005年出口创汇约1160亿美元.我国主要植棉区覆盖农业人口达5亿之多,农村劳动力2亿以上,直接从事棉纺及相关行业人员超过1900万人,间接就业人员达到1亿人左右[1].因此,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赣棉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陆地棉新品种.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从"六五"开始一直承担江西省重点攻关项目陆地棉新品种选育,赣棉11号就是在"八五"、"九五"攻关期间的成果.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逆于一体,2000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列入了国家新品种展示计划,还被农业部列入"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2002年得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2002~2004年连续3年被确定为江西省棉花主栽品种,累计推广150余万亩,覆盖江西大部分棉区,并辐射到湖北、安徽等周边地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一个走出江西,推向外省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邯郸284"是由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棉花新品种,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麻2001003.2000年获国家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22):25-27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但是我国有1/3以上的棉花需要进口,为了保证棉花供应主体上依靠自给,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利用干旱一半干旱地区、盐碱地等耕地资源,在不适于粮食种植的地区扩大棉花生产。由此,获得棉花优良基因,培育耐旱、  相似文献   

14.
棉花黄萎病是为害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0%~30%。近年来棉花早衰发生较为普遍、程度逐渐加重,是导致棉花产量不高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长江流域棉区大田生产上使用的陆地棉品种中很少有抗黄萎病的材料,海岛棉对黄萎病的抗性较强,但不适宜在长江流域种植。海岛棉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能延长棉花的生育时间、有效地防止棉花早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肯定,但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与化解,很可能会使区域经济发展势头下滑,并危及到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着重防范产业集群的风险,而防范产业集群风险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出台是推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棉花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652.8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1743.8万亩,增长了1.67倍;同期单产水平由72公斤/亩增加到112公斤/亩,增长了55.6%;总产量由46.9万吨增加到2005年到195.7万吨,增长了3.17倍,在中国棉花产量中已三分天下有其一.2005年,新疆的棉花单产水平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高出75%,全区人均管理棉田面积约为30亩/人,其中生产建设兵团管理水平和全程机械化水平较高,达到45亩/人.  相似文献   

17.
天然彩色棉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彩色棉是一种棉纤维本身具有自然色彩的特殊类型棉花,因其纤维具有独特的自然色彩,无需漂染,不含残留化学毒素,对人类和环境无污染,用天然彩色棉生产的纺织服饰具有穿着舒适、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因而受到国内外棉花育种专家、环保专家及纺织服装工业界和消费者的重视.其产品被誉为21世纪国际市场最具潜力的生态纺织品."十五"期间,我国就将天然彩色棉研究项目列入首批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3,(24):68-69
我国是世界产棉和用棉大国,棉花关系国计民生。近些年来,棉花需求量大幅增加,产不足需的矛盾日益突出。利用棉花抗旱耐盐的生物学特性发展滨海盐碱地植棉,对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保障棉花有效供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浙905" 浙905是复合杂交组合{中棉所19×[(中8×争31)×(250×兰5)]F8}F6中,通过多种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8-28,38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我国棉花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随着整个棉花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条件有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和促进新疆棉花生产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新疆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