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锰白铜基铸造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二体磨料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铬铸铁为参考材料,研究了真空熔铸法制备的锰白铜基铸造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二体磨料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硬度磨料时锰白铜基铸造碳化钨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比高铬铸铁的耐磨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使用石榴子石及绿SiC磨料时耐磨性提高的幅度分别达8倍及10倍以上,锰白铜基体的时效硬化对锰白铜基铸造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二体磨料磨损耐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WCp/Mn13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冲击磨损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克服高锰钢Mn13在中低应力条件下冲击磨损性能差的问题,利用离心铸造法制备了WCp/Mn13表面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WC陶瓷颗粒与Mn13基体的界面结构,并用不同粒径的WC颗粒复合材料与高锰钢进行了冲击磨损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WC与基体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扩散层,扩散层中有细小复合碳化物析出,WC与基体间的结合为冶金结合;小颗粒WC增强复合材料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优于高锰钢,而大颗粒WC增强的复合材料在冲击载荷较小时,抗冲击磨损性能优于高锰钢,当冲击载荷较大时,抗冲击磨损性能不如高锰钢,因此在冲击磨损工况下,应当选择颗粒尺寸适当的WC颗粒增强高锰钢.  相似文献   

3.
涂层对氧化铝/耐热钢基复合材料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氧化铝颗粒表面分别获得了Ni、TiN涂层。用不同涂层的氧化铝颗粒制备了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在900℃下的磨料磨损抗力,结果表明:包Ni氧化铝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耐热钢的3.27倍,包TiN氧化铝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耐热钢的2.66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包Ni氧化铝与耐热钢的界面结合强度可由无涂层时的0.67MPa提高到4.05MPa,而包TiN氧化铝与耐热钢的界面结合强度只提高到1.80MPa。较低的界面结合强度会导致氧化铝颗粒整体从基体中脱落,而包TiN氧化铝/耐热钢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抗高温氧化性较差,也导致氧化铝颗粒易从基体中脱落,这两方面的作用是导致包TiN氧化铝复合材料高温磨料磨损抗力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不同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电流直加热制备,提出了分段加热工艺,研究了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四种不同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均在#45钢磨损量的15%以下;Ti(C,N)对改善材料磨损性能作用最强,表明与基体界面可经受一定变形量的强化粒子最有利于提高耐磨性;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均在强化粒子体积分数为10%时达到最好.铁基复合材料表现出高摩擦系数时耐磨性反而更好的特性,在耐磨材料应用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硬质合金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回收的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为增强颗粒,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并借助于金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由于铸渗过程中增强颗粒的部分熔解及W、C、Co和Fe等元素的扩散,在界面处产生了Fe3 W3C、CO3W3C等化合物,形成了明显的过渡层,从而确保了增强颗粒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利用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磨损过程分为4个阶段,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随着磨损试验的进行先下降后上升,其中在第3阶段迭到最低值;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随着磨料粒度增大而逐渐增加.将制备的复合材料同工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态高铬铸铁以及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耐磨性对比,发现其体积磨损量显著低于高铬铸铁,而与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差别不大,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Al2 O3/ 耐热钢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分析了不同涂层对界面结合力的影响,对不同颗粒涂层的复合材料进行了900 ℃下的高温磨料磨损试验,并分析了界面结合力对复合材料高温抗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的不同涂层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较大;颗粒经Ni 涂层处理后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增强,作为抗磨硬质相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磨性能;颗粒有TiN 涂层的复合材料由于界面结合强度较低,因而高温抗磨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磨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氧化铝颗粒表面进行涂层处理,通过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在900℃下的高温磨料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热钢在高温下的磨损主要是由磨料的滚压形成的挤出唇,翻边脱落所引起,磨损量较大,而复合材料高温磨损时颗粒突出于基体,承受载荷多,阻碍了磨粒对基体的损伤,因而抗磨性较好,其高温耐磨性是基体材料的3.3倍多。  相似文献   

8.
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氧化铝颗粒表面进行涂层处理,通过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在900 ℃下的高温磨料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热钢在高温下的磨损主要是由磨料的滚压形成的挤出唇、翻边脱落所引起,磨损量较大,而复合材料高温磨损时颗粒突出于基体,承受载荷多,阻碍了磨粒对基体的损伤,因而抗磨性较好,其高温耐磨性是基体材料的3.3倍多.  相似文献   

9.
环氧树脂耐磨胶粘涂层冲蚀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聚氨酯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以Al2O3颗粒为增强相,制备了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上,系统考察了具有单一颗粒( 粒度为200μm)和具有级配颗粒(质量比为3:1)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特性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磨损表面的形貌特征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单一颗粒粒度的复合材料,当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约为22%-25%时,其抗冲蚀磨损特性最佳,是正火态45号铸钢的28倍;对于具有级配颗粒的复合材料,当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约为26%-30%时,其抗冲蚀磨损特性最佳,是正9火态45号铸钢的36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冶金结合热挤压的工艺制备SiCp/Cu复合材料,研究SiC颗粒增强物对铜基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磨损行为转变的影响规律;并与纯铜进行比较,探讨颗粒增强物对材料磨损行为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S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铜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延缓了高载荷条件下严重磨损的发生.在低于临界转变载荷时,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成硬度很高的机械混合层(MML),改变了摩擦副的接触形式,对复合材料起到保护作用.高载荷条件下,SiC颗粒增强物可有效减轻亚表层的塑性变形量和粘着磨损程度,提高了材料发生严重磨损的临界转变载荷,有利于材料在高载荷滑动条件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