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野外工作的6年,正值中国社会开发西北热潮蓬勃兴起之时,考查团的工作对开发西北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地质学者对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对地质考察报告的解读,总结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贡献及其社会影响,分析中国学者以及中国社会关注边疆矿产资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袁复礼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最重要的中国学者,科技史学者对袁复礼在考查团中工作的评述,多集中于他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文章着重对其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考查团组建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在担任中方团长后发挥的作用做一简要评述。文章指出,袁复礼的西方留学背景和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经历使他成为参与考查团工作的最佳人选;以他为代表的温和派为考查团最终成功组建做出了建设性贡献;自1929年代理中方团长后,他又为考查团在新疆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3.
陈鸣 《科学大观园》2011,(14):52-54
1927年5月9日注定将在中国科技史和对外交流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这一天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启程,前往广袤的中国西北去开展持续了8年之久并行程上万里的伟大考察。这次考察由北京大学教授徐炳昶和在世界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瑞典人斯文·赫定分别担任中、外方团长。  相似文献   

4.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档案史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资料汇编,对学术界了解西北科学考查团在新疆的活动等相关情况很有助益。因编者对这个团体缺乏了解,书中也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先后有四十多人参加过西北科学考查团,他们在考察中做出了杰出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大批的科学资料。为此,我们在这里对他们做一简单的介绍,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那个重要的科考团体。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科考团体。从合作一开始就展现了双方较高的智慧,他们围绕西北考察这一共同目标达成共识。最终瑞方达到为“开辟航线”收集气象、地理、地磁等各种资料的目的,中方达到维护主权,考察西部边陲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中国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上书写了非常有意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地质调查所与斯文·赫定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论著出版、编制中国西北地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文章利用瑞典国家档案馆藏未刊斯文·赫定档案文献资料,以翁文灏与斯文·赫定的往来通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与地质调查所相关的档案材料,论述二人20余年的交往,可揭示长期不为人所知的最早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协议全貌,以及后西北科学考察时代的中瑞科学合作与交流,为西北科学考查团、地质调查所及其中国地图史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1927年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联合科考活动,在近代科学史特别是中外科学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双方谈判“十九条”合作协议的背后,不仅包含着科学无国界与科学家有祖国的理与利矛盾,交织着如何借中外合作以推进中国科学进步同时又无损国家主权的利与权难题,也充满着富有戏剧性的冲突与博弈。透过对戏剧性谈判过程的回顾与解读,辨析了近代中外科学合作中的矛盾与利益,以及双方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趋势.循环经济为学者所关注,他们带着对国家长远发展的忧思,在不断的论证之中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到人的心灵;循环经济也为科技工作者所关注,他们在研究和开发先进的技术,将循环经济推向更可行和更可操作的范畴,其实,循环经济也可以为你我,为千百万普通人所关注,群众的力量,才能真正的将循环经济贯彻到我们的生活里,贯彻到实际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生物学家详细描述了来自四川省自贡市侏罗纪晚期一件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并指出粗糙的鳞片有助于降低其体表的整体亮度,从而达到隐蔽的效果.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年学者与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在<地质通报>上撰文描述了珍贵剑龙皮肤化石的标本.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能源战略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能源战略问题是世界各国 ,特别是各大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因为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 ,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是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宏伟任务、实现 2 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重要筹码 ,是引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因素。当年的海湾战争和今天的伊拉克战争都与石油资源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今形势下 ,中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能源战略 ?从全…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24日至27日,以"西部发展中能源与资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70次学术讨论会于北京香山饭店召开.  相似文献   

13.
能源(energy)即能量(power)之来源.能量可以直接来自自然界,也可以来自人工加工的产物.人们在谈论能源时,所指的就是能量资源(power resources),所以,能源是能量资源的简称,能量资源是能源的全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了Elsevier在中国大陆的两次涨价事件,认为科学论文的商品化建构是出版商单方面追逐巨额商业利润的必然结果。在线学术资源已成为当前科学知识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学术资本,对于这种学术资本的追求已内化为科学家新的科研惯习。科学信息场域中多元行动者不同的利益趋向导致了他们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权力斗争关系,并且推动了当代科学共同体的日益分化。构建在线学术资源分配的新秩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学者对于能源综合性研究的认识,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动力"研究、60年代的"动能"研究到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以后的"能源"研究。分析了80年代以前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的曲折发展历程,从中探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针对科学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基因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也使得遗传资源保护成为广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遗传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大国而言,遗传资源保护不仅必要,而且迫切。针对当前我国遗传资源保护存在的种种不足,必须增强人们的遗传资源保护意识,确立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在内的综合性遗传资源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概念,阐述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特点和内涵,通过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驱动力的分析,提出了增强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一般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张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 ,通过生命科学部六处、工程材料学部五处和地球科学部四处共同组织多学科专家反复论证、生命学部专家咨询组评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审议 ,最终启动了“大型水利工程对重要生物资源长期生态学效应研究”这一重大项目。旨在探讨大型水利工程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关系的多学科整合型研究 ,解析大型水利工程对重要经济生物资源的影响机制 ,为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流域经济、合理的流域管理体系和符合生态安全的水资源开发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介绍了“大型水利工程对重要生物资源长期生态学效应”这一涉及大型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健康命题的立项与思考 ,探讨了学科间交叉与整合型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与科技资源的配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应国际创新竞争的时代潮流,针对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确立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本文揭示了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特殊涵义,分析了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对开展自主创新的制约作用,提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及其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电子竞技已成为我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政府、社会企业媒体以及电竞用户三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为视角,深入研究我国当前电子竞技发展火热的现状及其成因,揭示反思其"火热"现状背后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促进我国电子竞技的健康发展,是摆在体育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