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近年来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理论和实验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的结构设计、性能特性、运行工况、工质对选择等关键技术作了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产业化工艺出发,结合前期积累,实物制作了无阀结构的实用型太阳能制冰机。根据实用型太阳能冰箱的试验结果,结合气候特点,具体分析了中国西部西藏地区太阳能冰箱的制冷效果。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太阳能吸附制冷装置能实用化地进入民用家庭,特别在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西部地区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改进型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平板式太阳能制冰机的大量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计算,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设计,各子部件采用无阀连接结构,使系统操作更为简单,实验表明,系统的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等子部件之间性能匹配良好,设计制作的实物样机从工艺及制造成本上均接近产业化生产的要求,为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的民用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的优化是提高吸附式制冷系统制冷效率的重要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使用CaCl2-NH3为吸附工质对的化学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吸附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吸附床解吸过程中温度场和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量(SCP)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填充直径和每层填充厚度的吸附床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在填充总量一定时,吸附床的填充直径越小,系统的制冷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氯化钙一氨为工质对的吸附式两床循环制冷装置,并在此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以氯化钙一氨为工质对的连续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性能系数COP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此装置的制冷效果优于设计指标,设计的壳管式吸附器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概况及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吸附式制冷作为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工业废热等低品位能源,而又没有环境破坏性的新型制冷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对的性能、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特性、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等诸多方面,在所建立的一些样机上对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对一些新型循环的可实现性和系统性能及其稳定性的提高方面还需要作大量的研究,以促进吸附式制冷技术走向实际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6.
采用船用6160A型柴油机为热源,设计了一台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冰系统.该系统中的吸附工质采用了块状活性炭,所设计的系统日产冰600kg.在吸附床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传递通道的影响,通过对以往块状活性炭吸附床吸附性能数据的分析,完成了吸附床的性能预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附式制冰系统可以满足要求.经模拟仿真计算,系统的最佳循环时间在35min左右,相应的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为35W/kg.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吸附床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的新思路。用电加热器替代真空管集热器,实物设计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冰箱复合机实验装置,通过多轮实验,探索出一种新型、高效率的吸附床设计方法。这种新型的吸附床以活性炭-甲醇为工质对。由30根φ50mm、长750mm的较小圆柱体并联组成一整体结构,各个吸附圆管内同心地插入φ10mm的不锈钢内圆管,并在内圆管上按一定的间距均匀打φ4mm的小孔作为制冷剂蒸汽的传质通道。在内外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阐述了固体吸附式制冷的吸附机理和吸附量方程,并在比较各种吸附量方程的基础上推荐了适合实际情况的两种吸附量方程作为研究吸附式制冷的建模方程;提出了最佳吸附周期的新概念,并对影响其大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NaX沸石复合吸附剂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增强固体吸附床的有效传热,提出一种以NaX沸石为主要成分的固化复合吸附剂,对其吸附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优于沸石颗粒,其最大吸附量接近于沸石原粉,吸附平衡时其导热系数约为0.23W/(m.K),试验表明,吸附剂的真实导热系数受吸附量的影响很大,而其有效导热系数除了受真实导热系数的影响外,还与吸附量的变化]率有关,对复合吸附剂在余制冷及太阳能制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用于余热制冷的新型吸附床结构,并分析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单体或太阳能制冷管。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主要的太阳能制冷技术,包括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喷射式制冷以及其它的几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分析了各种制冷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如何提高大阳能的利用效率和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实用化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吸附—喷射式制冷和热管喷射式制冷等技术将会有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吸附式制冷装置及太阳能集热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该集热系统可根据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建立了采用该集热系统的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一天中不同时段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热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太阳能集热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吸附剂解吸温度及单位集热面积的制冷功率,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太阳能制冷系统在商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长期性能下降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对甲醇在活性炭微孔表面的热分解进行了理论及试验研究,得出了甲醇热分解可能的分解机理,采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质谱、色谱技术测定了甲醇的热分解产物及热分解速率,优选出了一种最适合于吸附器结构材料的金属.  相似文献   

13.
回热型吸附式空调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回热型吸附式空调样机上开展的大量实验,研究了有关时间因素(如回热时间,回质时间,半周期时间等)对样机性能制冷系数COP和单位质量制冷功率SCP的影响,分析了SCP的瞬态特性,实际循环p-T图的特点,从而探索回热型吸附式空调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改进其性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聚光集热装置驱动的小型吸附式制冷系统,介绍了其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对太阳能聚光装置在实际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测试,给出了实验测量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太阳能聚光装置的聚光效率达到42%左右.对该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估算,结果表明,由于系统的工作温度高,太阳能的收集效率高等因素的作用,系统的性能系数COP达到0.62,因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吸附制冷系统连续工作,在分析国内外系统循环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发生器系统.对吸附制冷系统的能量需求进行了计算,着重研究了吸附床的显热在总热量中所占的比例,通过外加肋片的方式减小吸附床切换过程中的过渡时间,增加系统制冷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低压蒸汽作为吸附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时,系统的制冷效率可达27%,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量为172W/kg.  相似文献   

16.
对有不良气体存在下系统的制冷热力学循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不良气体存在时,系统循环COP的计算模型,利用所建COP模型对系统的长期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了分析并对系统寿命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系统长期性能下降问题的简便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有不良气体存在下系统的制冷热力学循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不良气体存在时,系统循环COP的计算模型,利用所建COP模型对系统的长期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寿命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系统长期性能下降问题的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