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文言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言小说中商人形象频繁出现,这是文言小说发展到宋代产生的新气象,是宋代文言小说通俗化倾向的表征之一,它与宋代市人阶层及其文艺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研究是解决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出发点.本文整体从抽象到具体阐述了马克思的抽象人,社会人,阶级人到阶层人,我认为马克思关于阶级人的研究分析已经不再完全适合当代的现实要求,而关于人的阶层分析方法却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适合于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士绅阶层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然而到了清末,由于科举制的废除和西方近代思想的冲击。士绅阶层逐渐走向没落。但士绅阶层中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转型为新社会环境下的新的社会中坚力量。这使士绅文化得以继续延续下去。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士绅阶层的传统作用和其成功蜕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礼崩乐坏”,在各诸候国即将“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在指引社会的精神走向问题上,知识阶层发挥了前无古人式的作用:第一,他们的主张有助于解决紧迫的现实政治问题;第二,他们的理论源自对历史的剖析,因此能切实地指导当下;第三,这一时期的知识阶层不仅把对社会的思考发挥到了极致,还把强烈的责任心定格为后代文人理想的永恒。这都足以引发我们对当今知识阶层在构建中国文化中作用的思考:在融入世界格局的进程中,中国又面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课题,但百年来的“西学东渐”使知识阶层有了“言必称西方”的习惯;知识阶层面l临着传统文化有用与否的困扰,以及对继承、创新对象的迷惑,而这必将影响中国人的整体精神走向。这种现象在边疆地区更应成为学界关注之必须。  相似文献   

5.
封丹 《科技智囊》2009,(12):24-26
社会有阶层论 社会是有阶层的。从人本角度,而非政治角度,理解"阶层"的含义,与人们常谈的"阶级"概念有所不同。其不同点在于,我们不仅探讨人既得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更注重探索理想社会形态下,由人的本质属性决定,生发为人的素质、人的社会实践、人的需求满足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其综合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6.
焦元 《科技信息》2009,(27):189-190
人们在交际中选择不同的表达、句法结构、发音和意义。这些传递了说话人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和对某一言语社区的社会态度以及对社区的“依附感”等社会信息。不同的阶层方言也有不同,而且阶层方言根深蒂固,不易改变。本文主要从阶层方言的角度探讨社会等级结构与语言的关系和社会某个等级的社会化过程。试图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的话语分析去了解美国中产阶级的阶级心理、社会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农业的发展。分析了隐士阶层兴起的成因,即:解决了隐士阶层的生活基本需求,为隐士阶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思考和创作环境,激发了隐士的思维灵感,对隐士阶层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认为隐士阶层在楚国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促进了中国农业思想的发展,确立了中国隐士基本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悲剧》与《土生子》同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虽然小说分别描写的是不同种族的人:黑人下层人民的反抗与穷白人的苦难,但是两部小说悲剧情节类似,主人公都是被压迫与被损害的人。美国的白人统治阶层利用种族歧视论离间了被压迫者,使得白人统治阶层可以分别通过阶级和种族对他们分而治之地进行压迫。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旧的社会分层逐渐解体分化,中间阶层在重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总结中国中间阶层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其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产生的影响,提出当前培育中间阶层的着眼点,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从体制外和体制内两条路径,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也使工人阶级队伍形成了不同阶层,即公有制企业的高管阶层、普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阶层、公有制企业工人阶层、农民工阶层和下岗失业阶层。在这五大阶层中,高管和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阶层处于工人阶级队伍的两极,普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处于高管和普通工人的过渡阶层,公有制企业工人的地位略高于农民工和下岗、失业阶层。我国工人阶级内部出现的阶层变化,不利于工人阶级的团结,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09,(18):13-1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和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科学部教授薛进军在对当前中国阶层进行关系意义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各阶层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研究发现,由业主阶层和新中产阶层所组成的上层阶层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却占有了收入的较大份额;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占劳动力的绝大多数,但却在收入中占有较小的份额。人们所处的阶层位置,深重地影响着其收入所得。即使只考察教育收益率,也是上层阶层远远高于下层阶层。两位学者认为,中国收入差距很难在近期缩小。  相似文献   

12.
杨婷婷 《科技信息》2009,(26):I0046-I00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这一状况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在简述我国目前阶层分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阶层分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杨涛 《科技信息》2010,(17):345-345
本文从繁荣城市文化的角度提出,平民文化对城市文化特色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并认为平民阶层的生活环境是形成其文化的重要基础,应重视并保护平民阶层的生活环境,同时对开放空间在保护平民阶层的文化环境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出现了不同的阶层。由于各个阶层的经济收入差距、文化层次、职业职位等差异,导致其对各个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过程及结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社会优势阶层相对于社会中下阶层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无论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及结果都占有巨大的优势,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人论     
本文旨在论述作为阶层的农民工人。农民工人是我国经济体制必革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产物。对农民工人可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农民工人指拥有农村户口,但从事普农产业的全体劳动者;狭义的农民工人仅指上述广义理解的一部分,即特指其中在市场国营、集体企业、农村乡镇企业和城乡私营企业里工作的职工或雇工。本文的论述同时兼顾了对农民工人的上述两种理解。农民工人阶层的本质规定可表述如下:农民工人户口在农村,仍被视为农业人口,虽拥有耕地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或其使用权)。从农民经过农民工人到工人的发展过程,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化代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社会精英是阶层,并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学说的阶级,在先秦时代,中国社会精英其实经历了“巫师-祭祀阶层-礼乐阶层-儒生”的四次大嬗变,每次都是伴随着相应文化结构的内在变迁,精英阶层的成型,使得中国社会的群体分裂最终固定化。精英阶层和精英文化无疑对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的殖民统治下,新兴的老挝精英阶层时常感慨于老挝没有自己主体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认同,他们迫切希望老挝能有独立、统一的身份符号。20世纪上半叶,菲特萨拉特王子首次提出建构民族国家身份的构想,随后,在王子等人的倡导下,老挝精英阶层利用法国"去暹罗化"举措的间隙,开展了对民族国家身份的建构运动,其内容包括了文化、宗教、民族三种身份的建构,共同奠定了老挝民族国家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欲望在引领全球,刚刚走上小康之路的中国人对奢侈品消费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尽管奢侈品消费只是占人口比重较少的富人阶层或中等收入阶层人群的行为,但对引领消费时尚,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非常大,它会带动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潮流,拉动国民经济。因此,通过对我国奢侈品消费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导我国消费者树立持续、健康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在消除奢侈品消费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本文通过查阅资料,资料对比以及列图表等方法对奢侈品市场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奢侈品品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中国奢侈品的营销战略分析,促进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前景进行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教育市民阶层对德国社会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但在一战之后,这一阶层陷入了一场严重的职业危机,它不仅对德国的教育和学术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而且对德国政治的极端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在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尤其引人瞩目.选取北宋成平四年至宣和二年(1001-1120年)之间的120年历史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人名大辞典》为主要资料来源,对活跃于这一时期的社会精英群体进行计量研究,以分析其精英阶层科技兴趣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北宋精英阶层对科技的关注自11世纪20年代(约宋仁宗天圣年间)以后就一直在持续下降.并尝试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