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1000℃(1#)和450℃(2#)条件下烧结的PbTiO3纳米晶,在外电场处理前后的表面光电特性。结果表明,外电场的处理对PbTiO3纳米晶表面光电特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经外电场处理后1#PbTiO3纳米晶表面光伏响应没有变化,2#PbTiO3纳米晶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螯合物分解法制备了CaCO3、ZnO、PbTiO3微粉。实验结果表明当络离子稳定稳定常数适宜时可得到纳米级微粉粒子,螯合剂和反应物的浓度,陈化温度和时间对形成的微粉粒子的形态和大小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La2O3,Fe(NO3)3.9H2O为原料,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LaFeO3纳米晶,用IR,DTA,TGA对原粉形成纳米晶过程进行分析,用XRD,TEM对纳米晶进行表征,并对其湿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灼烧方法后,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使原粉形成纳米晶,粒径可达14nm。用此纳米材料制成的湿敏元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复合氧化物苯酚羟化催化活性与光伏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研究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铁酸盐)的光伏响应特性和它们苯酚羟基氧化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掺入的金属离子不同,光伏响应阈值和对外电场响应特性有明显差异,并且,光伏响应阈值和外电场光电响应特性与催化活性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阈值越小,活性越高。在负电场下,光伏响应增强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增加。  相似文献   

5.
纳米晶ZnO的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沉淀法在常温下制备了纳米晶znO,测量了其光吸收谱,根据不同反应时间的纳米晶ZnO的吸收谱特征值,利用Brus有效质量近似方法,计算了颗粒平均尺寸与反应时间的关系。随颗粒的粒径增大,纳米晶znO的带隙相对变宽,吸收出现红移。  相似文献   

6.
采用柠檬酸为配体的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LaMnO3其形成过程采用坶粉末衍射,红外、穆斯堡尔谱和差热-热重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300℃以下游离的柠檬酸分解,分解过程中表面上有单齿碳酸盐形成,纳米LaFeO3和LaMnO3形成温度区间分别为450-550℃和450-580℃,分解过程中未检测到单组分氧化物La2O3,Fe2o3,MnO3。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热反主尖,成功在地160℃的低温下,直接在蒸钛硅衬底表面合成了多晶BaTiO3薄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薄膜的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平均晶粒尺寸约100nm。对比快速热退火前后薄膜的扩展电阻深度分布、SEM形貌象和X射线衍射谱发现:薄膜呈多层结构,退火前为立为BaTiO3/非晶BaTiO3-x/Ti/Si,退火后变为四方BaTiO3/Ti/Si。  相似文献   

8.
不同几何形状CaCO3超微粒子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不同方法合成了纳米级链状CaCO3及微米级纺锤形、立方形、球形CaCO3粉体材料,并对各自的物理性质和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对不同形状CaCO3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ZnO—Bi2O3—Sb2O3BaO系压敏陶瓷组成相的显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技术,研究了ZnO-Bi2O3-Sb2O3-BaO为基的压敏陶瓷的显微结构。除通常的ZnO,Bi2O3和Zn2.33Sb0.67O4晶相之外,发现了一新的晶界相。分析表明,新的晶界相是固溶有微量Zn的BsSb2O6晶相;它以颗粒状夹杂于弥散的Bi2O3晶界相中;随钡含量增加,BaSbO6相的数量增多,粒径也增大,相应地Zn2.33Sb0.67O4相的则减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掺杂Tb3+离子的La3WO4Cl3荧光体.测定其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探讨La3WO6Cl3ITb3+荧光体的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铋和硫脲为反应物、水为溶剂,分别添加表面活性剂OP 10和PEG400,用回流法制备了菜花状、松果状和剑麻状硫化铋纳米花.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能量分散光谱(EDS)、紫外 可见光谱(UV Vis)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纳米花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硫化铋纳米花属正交晶系;每朵纳米花是由数十个直径为50~100 nm、长度为300~1 200 nm的纳米花瓣自组装而成的;与体相硫化铋相比,其对光的吸收强度增大,能带间隙由体相的1.3 eV增加到约1.83 eV,显示出较强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活性剂对决定产物的形貌和尺寸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和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和大颗粒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nO3+λ,并对其催化甲烷完全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样品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反应温度.XPS,TPR和非计量氧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物含有较多的Mn(4-σ)+离子,其邻近晶格氧可能导致甲烷完全氧化;甲烷在LaMnO3+λ低温区的活化中心可能为Mn(4-σ)+-O2-  相似文献   

13.
无定形纳米Fe2O3微粒的光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强迫水解的方法制备粒径为5nm的无定形Fe2O3微粒,并用滴膜的方法制备ITO/Fe2O3电极。在KCl,Na2SO4,NaOH电解质溶液中研究这种电极的光电化学特性 。  相似文献   

14.
刘洋  宫杰  冯博  杨景海 《松辽学刊》2007,28(1):21-24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合成了立方结构的纳米Ni粉末,晶粒尺寸范围从15到110nm,分别用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反应过程、形貌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镍粉的晶粒尺寸会逐渐增大,并发现了晶格收缩现象,比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小;而矫顽力(Hc)在粒径尺寸大于单畴临界尺寸时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当粒径尺寸减小到单畴临界尺寸以下时矫顽力(Hc)又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纳米ZnO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一种相分离的化学沉淀-溶剂热合成纳米ZnO的方法,以硝酸锌为原料,实现了纳米ZnO的可控合成,并通过XRD、SEM、PL光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氨水、聚乙二醇( PEG)的引入等对ZnO的生长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的引入能够促进ZnO的产生,并且对其粒径尺寸和取向生长有一定的调控作用.PEG的...  相似文献   

16.
用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技术,研究了ZnO-Bi2O3-Sb2O3-BaO为基的压敏陶瓷的显微结构.除通常的ZnO、Bi2O2和Zn2.33Sb0.67O4晶相之外,发现了一新的晶界相.分析表明,新的晶界相是固溶有微量Zn的BaSb2O6晶相;它以颗粒状夹杂于弥散的Bi2O3晶界相中;随钡含量增加,BaSb2O6相的数量增多,粒径也增大,相应地Zn2.33Sb0.67O4相的数量则减少.同时还发现,晶界层中组分及结构的这种变化,使压敏陶瓷在长期电负荷下工作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用选择Bragg峰的X射线衍射异常精细结构方法测定了Fe3O4的XDAFS谱。结果显示,400衍射的谷位在220衍射谷位的高能量一侧,其位移量约1.4eV,这表明Fe3O4中处于不同晶体学等效位置的两种铁离子的内层电子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Mo2Pd2(μ3一S)2(μ2-CO)4(η-Cp)2(Pph2)2和Na[Mo2Cu(CO)2(μ2-CO)3(η-Cp)2(Pph3)3]两个簇合物的合成及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数据.并对这两个簇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报导Eu1-xSrxFeO3-y(x=0.0-1.0)的固相反应法合成,测量子其X射线衍射及室温下的^57FeMossbauer谱。实验结果表明,Sr掺入了EuFeO3晶格,结构变化与掺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αFe2O3超微粒的^57Fe穆斯堡尔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沉淀法制备了α-Fe2O3超微粒,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样品的结构和粒度进行了分析,并在室温下测量了不同粒度样品的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α-Fe2O3超微粒存在明显的超顺磁现象,在室温至80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一个样品(17nm)的穆斯堡尔谱,未见莫林(Morin)转变,随着粒度和测量温度的改变,样品的穆斯堡尔谱的超顺磁成分,同质异能够位,四极分裂,内磁场发生了变化,对上述穆斯堡尔参数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