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雌激素诱发DNA股间交联及其致癌和促癌协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乾圜  刘昕 《科学通报》2000,45(15):1623-1627
雌激素Ames实验显阴性,但动物实验及流行病调查证明雌二醇和己烯雌酚均具有致癌性,根据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推论,雌激素也是由于引发DNA互补碱基共价交联而启动致癌作用。借DNA碱洗脱法证明,雌二醇和己烯雌酚经代谢活化均剂量相关地引起DNA-蛋白质间和DNA股间交联,而非致癌剂胆甾醇和芘均不能引起交联。已知雌激素与多环芳烃污染具有彼此的增效致癌作用。不能诱发交联的非致癌剂芘与雌二醇共同培育,则总交联率  相似文献   

2.
石棉借诱发DNA股间互补碱基交联而启动癌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乾圜  李迎霞  陈莎 《科学通报》2001,46(20):1695-1698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戴乾圜根据其双区理论预言辐射、石棉、异物植入等所谓物理致癌因子,也是通过诱发DNA互补碱基股间交联而启动癌变.借碱稀释洗脱法证明,石棉通过诱发细胞中氧化酶产生活化的过程,剂量相关地引发DNA股间交联和DNA-蛋白质间交联,其中DNA股间交联达80c以上.亚铁离子借Fenton反应使交联率成倍地提高,维生素C则以因子8~-9抑制交联,表明交联是由羟基自由基HO@所诱发.非致癌剂芘或内源性致癌剂雌二醇分别与石棉共存时的不同交联增效作用,以及亚铁离子对两者的不同增效作用和维生素C的不同抑制作用,进一步证明交联是由HO@所诱发.基于AMl计算指明了交联产物的可能结构,并借HO@诱发的突变谱进一步证明了这些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二氯二茂钛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频 《科学通报》1993,38(22):2049-2049
60年代末期,顺铂抗癌作用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促进了人们对金属配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顺铂类抗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优点,但也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顺铂作用于 DNA 分子,在两个相邻鸟嘌呤碱基之间形成双齿链间交联而抑制 DNA 的生物合成.1979年德国的 Kpf 等发现二氯二茂钛(titanocene dichloride,Cp_2TiCl_2,简称 TDC)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由于具有毒性低、抗癌谱广的特点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生物学实验表  相似文献   

4.
烷基多环芳烃结构致癌活性关系的模式辨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乾圜 《科学通报》1984,29(20):1239-1239
根据生物代谢实验事实和代谢中产物量子化学参数的计算,借超热力学假定,我们以多环芳烃母体的结构致癌活性关系作为手段,证明了DNA互补碱对间的双官能横向股间交联对于完全致癌作用的重要性,定量地处理了外源物在体内的代谢致癌活化与降解脱毒之间发挥相反贡献的综合代谢过程,指出:化学致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股间的互补移码变异。上述  相似文献   

5.
唐雯霞 《科学通报》1985,30(23):1793-1793
用~(13)C NMR研究顺式二氯二氨合铂(简称顺铂)与鸟苷在中性介质中作用时,发现除生成N_7与铂配位的[Pt(NH_3)_2(N_7—Guo)_2]~(2 )外,尚生成鸟苷的N_7·N_1均与铂配位的[Pt(NH_3)_2(N_7·N_1—GuoH_(-1))]_n~(n [1])。最近我们又成功地分离和析出了该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及~(13)C NMR谱表征为[{NH_3)_2Pt}_8(N_7·N_1—GuoH_(-1))_7(OH)_2](NO_3)_7~([2])。这些结果表明,顺铂不仅可能与癌细胞DNA形成N_7·N_7链内交联,亦可能形成N_7·N_1链内交联,从而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而具有抗癌活性。二种交联模型的CNDO/2研究又指出,N_7·N_7交联模型只能使G—C对(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间的氢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但不能使其全部  相似文献   

6.
钟儒刚  戴乾圜 《科学通报》1997,42(9):933-935
N-亚硝基化合物(NNC)在α-羟基化后生成重氮化物而与DNA结合发挥致癌作用是一已经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但是仅用α-位的活性却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均解释不了NNC的复杂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据表明非α-位的代谢活化在NNC致癌机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曾对153种NNC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进行了定量模式辨认研究,结果表明:在NNC分子上经代谢产生两个亲电活性中心是形成最终致癌物的必要条件;并且,在α-位的第一活性中心与非α-位的第二活性中心之间的最适作用距离约为280pm;从而证明了NNC致癌作用符合于“双区理论”.根据双区理论,我们还探讨了N-亚硝基化合物中N-N键旋转能障与其致癌性的关系.对于甲基取代的亚硝基哌嗪及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比其母体化合物的致癌性有显著增强的现象,我们提出了:环上杂原子的邻基参与作用提高了甲基代谢产物的活性,形成第二亲电活性中心是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分析结构参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确定这一邻基参与作用的机制对于深入探讨NNC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MNDO方法对具代表性的化合物,3,5-二甲基亚硝基哌嗪的甲基代谢活化产物与DNA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沈建华 《科学通报》1990,35(4):300-300
DNA加合物的形成,即致癌剂对DNA分子的共价修饰是致癌的初始作用.绝大多数致癌剂必须先在生物体内酶系催化下形成亲电子的代谢物,然后与靶细胞DNA亲核部位共价结合。报道据,肝脏和一些肝外组织的细胞色素P-450及其他氧化酶系参与基因毒性化合物的生物活化.血液各组分有各种氧化酶活力,人血细胞在外源致癌剂生物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研究二氯二茂钛与DNA作用方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茂林 《科学通报》1995,40(13):1187-1187
自1979年K(?)pf等发现二氯二茂钛(Cp_2TiCl_2,TDC)的抗癌活性以来,金属茂类配合物抗癌作用的研究成为继顺铂之后该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前沿课题之一,TDC具有抗癌谱广、药效高、毒性远低于顺铂的突出优点,已于1992年在德国进入临床研究.生物学实验表明,DNA是TDC在细胞内的主要靶分子,但TDC与DNA的作用方式仍是未知的.McLaughlin等的研究表明,TDC可与DNA作用形成Cp_2Ti-DNA及CpTi-DNA复合物,文献[4,5]通过研究TDC与单核苷酸及DNA的作用,提出了TDC与DNA发生不可逆共价结合的作用模式.本文以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TDC与DNA的结合方式及其对DNA二级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化学致癌作用是一种DNA股间交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乾圜  张庆荣  王丽慧  裴淑  王青  瞿波 《科学通报》1999,44(24):2624-2628
用碱洗脱盐证明了两个致癌的多环芳烃苯并「a」芘、二苯并「a、h」蒽;两个致癌的金属离子的盐,即铍盐和镉盐;4个致癌的芳香胺,即2-氨基芴、2-萘胺、-4氨基联苯和联苯胺均引起DNA股间交联和DNA蛋白质之间的交联,而相应的非致癌剂苯并「k」萤蒽、蒽、镁离子、锌离子、1-萘胺、2-氨基联苯和间甲苯胺则不能引我联,表明上述致癌物质均引起DNA股间交联或DNA-蛋白质间的交联,而与以区理论的预言一致,本  相似文献   

10.
万嘉铸 《科学通报》1988,33(5):353-353
自Resenberg首次报道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简称顺氯铂)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之后,金属配合物作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引起普遍的重视,顺氯铂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的临床药物。为阐明其机理,对Pt(Ⅱ)的抗肿瘤配合物与核苷及其碱基的作用已进行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Pt(Ⅱ)抗肿瘤活性配合物必须是电中性分子,具有一对顺位易解离的  相似文献   

11.
铂络合物抗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启超 《科学通报》1980,25(14):662-662
铂络合物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很受注意,顺氯氨铂(Cis-Dichloro-diamino-Platinum,DDP)巳在临床应用.我所及其他单位进行了国产顺氯氨铂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研究,该药经国内临床试用后,已于1976年底在广东省佛山市鉴定投产.近来,国外注意力集中于二价铂,而对四价铂络合物研究不多,并认为四价铂要还原形成活性二价铂络合物而起作用.最近Tobe发现某些二羟基四价铂络合物具有较高水溶性和抗瘤活性,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吴仲岿 《科学通报》1993,38(1):43-43
近年来,金属配合物与DNA键合的研究以及引起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受到十分重视。顺铂,碳铂与DNA的共价键合,以及由此引起的DNA构象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弄清它们抗癌作用机理的焦点。80年代中期以来,Barton等人又发现含平面芳香配体的手性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对DNA双螺旋体的键合具有立体选择性,并将手性[Ru(Phen)_3]~(3+)发展成为识别B型和Z型DNA的探针。最近他们还发现[Rh(Phen)_2Phi]~(3+)(Phi=9,10-Phenanthre-  相似文献   

13.
荧蒽系的定量结构致癌活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乾圜 《科学通报》1982,27(11):696-696
近来,本文作者之一曾提出多环芳烃(PAH)致癌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关系的定量“双区理论”(Di-region theory),其基本概念见前报。并提出了推算致癌活性的定量公式:logK=4.751△E_1△E_2~3-0.0512n△E_2~(-3)。 (1)即由PAH的微扰分子轨道参数△E_1,△E_2——(分子中最大与次大活性区亲电碳原子离域能)  相似文献   

14.
顺铂(Cisplatin)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化学抗癌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它有明显的副反应:对肾脏有显著的毒性,恶心呕吐,对神经系统亦有损害。现在人们正在合成第二代药物——卡波铂(Carboplatin),异丙铂(Iproplatin)和螺环铂(Spiroplatin)。这些药物的抗癌活性与顺铂类似,但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抗癌络合物筛选与作用机制的荧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良 《科学通报》1992,37(9):862-862
恶性肿瘤(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需采用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其中包括化学药物治疗。自1969年Rosenberg发现顺氯氨铂(顺铂)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以后用作为一种良好的临床药物,不足处乃毒性特别是肾毒剧烈。为此出现了第二代顺铂并寻找非铂络合物作抗癌药物。有关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随着大量抗癌  相似文献   

16.
稠环芳烃甲基衍生物是很重要的一类环境污染物质,其中很多化合物已被确认为致癌物.实验证明,这些衍生物也需要经过代谢成为湾区二氢二醇环氧化物这一最终致癌剂,方能够致癌.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101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新型铂配合物Mor-platin对人肺癌细胞(H1975)的抗癌效果以及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运用噻唑蓝法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比较Mor-platin与经典抗癌药物顺铂影响H1975细胞存活率和活性氧产生的不同;利用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研究Mor-platin和顺铂对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or-platin对caspase相关蛋白caspase 3/8/9/脱氧核糖核酸修复酶(PARP)蛋白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瘤-2基因相关蛋白(Bax)/B-淋巴瘤-2基因(Bcl-2)比值的改变;最后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装置研究Mor-platin和顺铂对H197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Mor-platin与顺铂相比,在更低的浓度下即能杀死H1975细胞.另外,Mor-platin比顺铂更易产生细胞内活性氧,使细胞阻滞于S期,激活caspase相关蛋白caspase 3/8/9/PARP,增加Bax/Bcl-2比值,最终导致细胞凋亡.通过划痕与transwell实验还发现,Mor-platin可以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而顺铂没有这种现象.综上所述,Mor-platin具有更好的抗肺癌细胞能力,以及独特的抑制细胞迁移能力,为铂类化合物的开发和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碘桥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种碘桥双核铂配合物二(μ-碘)·af-二碘·二(环己胺)合二铂(Ⅱ)(BPA),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 其对人膀胱癌细胞EJ, 人结肠癌细胞HCT-8, 人胃癌细胞BGC-823, 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五种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好于顺铂; 浓度为1.00和2.00 μmol/L的该配合物可以阻止HL-60细胞周期G1→S的进行; 相同条件下, 其与HL-60细胞的DNA键合量明显高于顺铂;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腹腔注射BPA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15.3 mg/kg; 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 腹腔注射BPA, 12 mg/kg的BPA明显抑制人卵巢癌A2780及人结肠癌HCT-116裸鼠异体移植性肿瘤的生长, 而且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药4 mg/kg的顺铂相近; 20 mg/kg的BPA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肺腺癌A549裸鼠异体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保林 《科学通报》1994,39(12):1091-1091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富含半胱氨酸,对 Zn~(2+),Cd~(2+),Hg~(2+)和Pt~(2+)等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研究发现,预先诱导体内合成金属硫蛋白,可以大大地降低顺铂的毒性.在注射顺铂后的大鼠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都监测到以铂化硫蛋白形式存在的Pt(Ⅱ).显然,深入研究铂配合物与MT的相互作用,对于阐明顺铂等的体内代谢,弄清其肾毒  相似文献   

20.
唐雯霞 《科学通报》1982,27(10):607-607
铂络合物的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近年来很受重视,但多数工作集中在二价铂络合物方面,对四价铂络合物的研究甚少。最近发现反式二羟基二氯二异丙胺合铂(Ⅳ)具有较高水溶性、较低的毒性以及和相应二价铂络合物的相近的抗癌活性,反式二羟基丙二酸根二氨合铂(Ⅳ)对W-256癌亦具有比顺式二氯二氨合铂(简称顺铂)高的治疗指数,均说明Pt(Ⅳ)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