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0年前,美国休斯敦能源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就指出,从长远看,月球是维持地球所需能源的重要保证。该中心研究员戴维·克里斯威尔博士详细介绍了他设计并制定的一个月球太阳能发电系统(LSP)的实施方案。克里斯威尔说,到2050年,地球上的100亿人需要消耗20×1012W能源。月球从太阳上获得的发电能力高达13000×1012W,如将其中1%的太阳能加以利用并送回地球,就足以取代地球上使用的矿物燃料能源。将月球变成太阳能电站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的尘埃物质可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美国休斯顿大学太空能源专家阿列克斯·弗兰德里奇教授和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这次会议的召开正值布什总统力主重返月球的太空探测规划(VSE)公布4周年,同时也恰逢新的预算提案公布一周之时;而这份预算案很可能是VSE的助推剂,也因此标志着太空探测的后布什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上次乘坐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到月球上着陆已十二年了。现美国宇航局和科学家又在着手再去月球的工作。这比1986年发射大型太空望远镜去观察月球的办法更为有效得多。这项计划是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基地,把月球当成是去其它遥远行星上的舷梯,并要从它那里获得到地球大气圈外去建立殖民地所需的物质,还准备用氮肥来改造月球的土壤,使月球站上的人能在那里自己生产食物。美国宇航局负责人詹姆士·贝格斯估计在25年  相似文献   

4.
自伽俐略以来 ,望远镜一直瞄准着月球 ,宇宙飞船也已靠近它沿着其轨道飞行 ,而且有人还登陆过月球 ,在其表面行走并带回了一些样品 (土壤和岩石 )。于是乎 ,除了地球 ,月球应该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地方了。事实果真如此 ?“那是一个幻想。”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的行星地质学家卡尔·皮特尔斯 (Carl啨Pieters)如是说。“我们正在月球的背后进行探测———已经采集到了不少令人惊叹的数据 ,但是我们还不能对它作出一个完整的评估。”尽管已采集到了大量的数据 ,但是关于月球的构成、其表面最初受到巨大碰撞的情况以及它的化学构…  相似文献   

5.
对人类开发太空的未来前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火星探测、布什总统的太空新计划,以及月球对人类的诱惑等读者提出的问题,《纽约时报》“科技时代”专栏记者肯尼斯·常(Kemeth Chong)在今年1月22日出版的专栏中就上述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6.
四海 《科学之友》2004,(2):26-28
虽然月球是宇宙飞船第一个探索的行星际天体,也是航天员惟一造访过的天体,但科学家对其历史、组成和内部构造仍然有许多未解的疑问。近年来,研究人员呼吁对月球重新展开探索。欧洲太空总署和日本正计划送探测器上月球轨道,而美国航天总署(NASA)正考虑派遣无人宇宙飞船在月球的远地面登陆。通过研究月球。这些任务也将揭露内太阳系所有固态行星的历史,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最重要的地球。因为月球表面在过去的30亿年间几乎未有任何改变,它将是我们了解内行星形成和演化之钥匙。  相似文献   

7.
王燕 《科学之友》2004,(3):46-47
据SPACE网站目前的一篇文章报道.虽然一些媒体透露.美国总统布什有可能宣布重返月球计划.但迄今为止,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并未公开确认此事.也不知道是否有人愿意冒险探索火星。有人认为.用机器人探索太空是进行大多数太空研究最可行的方法.不过也有人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说,只有人才能对其他星球进行真正的研究.解答有关人类起源和命运以及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等科学家最想知道的问题。对于太空梦想者和有实际经验的科学家而言,人类进行太空探索会为人类带来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可以继续人类探索太空不变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当约翰F.肯尼迪总统发表他的著名演说,要求美国派人登上月球时,那不是他要谈的关于空间方面的全部事情。在1961年5月25日国会联席会议上致词,他还强调加速研制航天器用的核推进装置。 30年后的今天,克利夫兰市国家航空航天局刘易斯研究中心一群工程师正在议论:乔治·布什总统空间探索倡议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把核火箭和让宇航员返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4,(5):21-21
4月18日起,为期4个月的世界最大的太空游主题科普乐园在北京海淀展览馆掀开神秘的面纱。17日,该大型展览形象代言人——曾在太空影片《深海营救》中扮演女宇航员的美国女演员特美拉·戴维斯与媒体见面,她在对中国举办这样盛大的宇航科普活动表示赞叹时,也对中国将选拔女性担任航天员表示敬意,称这是了不起的创举。据悉,特美拉·戴维斯在下一部作品中将与《蜘蛛侠》男主角托贝·麦奎尔合作。此次科普乐园,除有曾参加太空大片《阿波罗13号》拍摄的返回舱以及在另外两部美国太空片中出现过的水星号太空舱等大量航天器模型外,还有月球漫步(感受…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美国于1972年结束了“阿波罗”探月计划,在经过长达30余年的等待后,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1月24日向全世界宣布了新的太空探索计划——重新恢复载人月球探测,并以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为目标。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又于2005年9月公布了载人月球探测计划的具体内容:2018年再次将宇航员送往月球,此后每年至少进行2次月球探测任务,争取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能使宇航员驻留月球长达6个月之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月球是资源宝地,月球是造物天堂,月球是绝佳试验场所,月球是外星旅游胜地,月球是天然太空港。总之,月球是人类移民太空、开发太空的理想前哨。  相似文献   

12.
40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跨出第一步时说:“这是我跨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跨出的一大步。”毫无疑问,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正在加快,有人已经提出新的计划——移民到火星上去吧!  相似文献   

13.
早在1879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George H. Darwin)曾提出一个很吸引人的设想:在地球历史早期,太平洋是月球从地球体中飞出后所留下的遗迹。于是,有些人企图从太平洋和月球体积的大小对比,月球的质量、密度以及太平洋洋底缺失了大陆所具有的硅铝质花岗岩层等等方面去寻找答案。可是,随着人们对月球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不断深  相似文献   

14.
Lewin  R 范一超 《世界科学》1991,13(2):27-29
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FSON)是人体基因解译计划负责人.他以1961年肯尼迪总统决定将人类送往月球那样的口气,就该计划的重要性作了如此叙述:"为了彻底搞清具有30亿碱基对的人体遗传基因序列,最终需花去相当于将美国人送抵月球的十分之一左右的费用.但是,基因解译计划对人类生活所  相似文献   

15.
在月球表面下存在着大量H对冰的新证据,将给美国和日本定于1998年初发射的两项新的非载人月球航行任务增添了重要性。这些信息有可能使利用月球资源以供人类在月面上从事新作业的计划注入新的活力。定于1997年9月24日发射的美国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者”专门用来查找在月球上是否有水的证据。它的资料对于帮助论证国防部“克莱门汀”航天器提供的证据是尤其重要的,该证据指出:在月球南极附近的1个深陨石坑里,可能有大量H对冰,其面积像1个小湖那么大。“月球勘探者”还将提供大量关于月球成分的新资料。这个价值6300万美元、洛克希德·…  相似文献   

16.
1956年1月24日,业余月球观察者R·霍顿正在绘制月球上你莫伦海(指阴暗区)边的利贝格环形山,突然一道明亮的闪光跳进了他那7英寸直径的天文望远镜。闪光来自利贝格环形山旁边的卡文迪什环形山,该山正从月球的黑夜中慢慢地浮现出来。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卡文迪什环形山东面峭壁的山峰上还在不断地闪光。霍顿马上打电话给天文学家布赖恩·沃纳,告诉他这个发现。沃纳也看到了这些闪光,“它们是如此之明亮,根本用不着费劲去找。”周围的山峰都保持着寂静和沉默,仿佛有意让他们看到这些光亮的信号。1958年11月2日晚至3日晨,前苏联天文学…  相似文献   

17.
月球争夺战     
<正>人类在20世纪的月球探测活动,实际上是一部美苏两国的太空竞争史。翻开这部竞争史,品读它的每一章节,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在这一时期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美苏开始登月竞赛。前苏联的火箭和航天技术一直领先于美国,曾创造了发射飞船最多的记录,夺得了世界航天界诸多的第一名。可为什么前苏联没有登上月球?老对手美国也感到莫  相似文献   

18.
周娟作  陈江峰 《自然杂志》2000,22(4):211-214
作为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邻居,因此进行月球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后最近的两次成功的月球探测活动即克莱门廷(Clementine)和月球探测器(Lunar Prospector,简称LP),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便是月球上可能有水;全月表面化学成分的最新资料支持月球的撞击成因.  相似文献   

19.
李兴 《科学之友》2004,(3):45-45
布什政府有意与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展开合作,包括不久前刚宣布的建立月球基地以及登陆火星等计划。美国许多航天界人士,包括登月航天员奥尔德林也都建议美国与中国应该避免太空竞争,在航天技术方面相互合作。《纽约时报》的记者访问白宫匿名官员时指出,中国2003年成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太阳能是新能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太阳能的利用设想甚至从地球开始延伸至浩淼的太空。在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后,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代核电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日本一家公司公布了一项在月球上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月环”计划.希望把月球上的太阳能转移到地球上来。这项计划是近年来最劲爆的太阳能计划,也是最具创意的大科学工程设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