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越南的知识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儒学化”,包括那些接受西方进步思想,具有现代化思想倾向的进步知识分子。这一现象有利于中越两国在近代救国道路上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也是近代越南在现代化启动和现代化进程中深受中国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之路--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借鉴先行研究成果,考察清末民初朝鲜族双重国籍问题的形成过程以及围绕朝鲜族的国籍问题中日两国采取的政策。朝鲜族的国籍问题是近代中日两国国家关系的一个焦点,表明了近代日本存在着国民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兼而有之的双重性格,同时显现出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积弱难返、主权不保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营釜石铁厂(1874-1882年)与中国青溪铁厂(1885-1890年)的技术引进是近代西方钢铁技术向中日两国转移的开始.在对两家铁厂的技术引进过程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两家铁厂停炉失败的原因、技术引进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对于日中两国钢铁技术近代化进程的不同意义进行比较,为进一步讨论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差异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5.
近代美俄两国对各自的边远地区都进行了开发。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政治与经济制度等各不相同,两国在土地开发、交通运输、移民、教育等诸方面采取的政策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边区开发结果也大相径庭。事实证明,近代俄国以行政干预为主导的开发政策模式是不成功的,而近代美国采取市场经济和行政干预相结合的开发政策模式则使西部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倩 《科技资讯》2011,(8):231-231
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亚洲超级大国,在世界政治版图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国际社交角色。抛开政治上的尔虞我诈,两国却一衣带水,作为历史上两个关系密切的国家,既是对手,又是朋友。20世纪以来两国的百年交往中,我们就能看到或官方、或民间的互通有无,而更主要的则是兵戎相见。在这里笔者就近代的两国交流,抛开政治因素,但就文化交流,以基本材料为框架,做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古文真宝》在元明时代曾经风行一时,明末以后逐渐在中国消失,至近代竟全无踪影.不过此书早已流传到韩日两国,至今还在广泛流行,影响两国的汉学和读书界,而且韩国版《真宝》又颇有异于他本的特征,值得一顾.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各国在实施宪政过程中都曾面临过三对主要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移植与改造、外来与本土,且集中反映在国家制度引进、思想认识、政策制定三个层面上.整合权威资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遵循近代化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利用权威实现宪政,才能使国家进入近代化的正确轨道.分析中日两国立宪运动,说明君主和统治阶层对近代化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上述矛盾是否解决以及本国近代化是否会出现反复,强调遵循近代化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利用权威,对后发外生型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人物和重要领导者。武昌起义后,全国景从响应,其适时归国,激流勇进,敢于担当并领导辛亥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创立民国,加速推动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转型;坚持和谈,履行举袁前言,避免国家陷入南北分争的乱局;捍卫共和,尝试立法限制政权政治专制转向。其在实现南北和局、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