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情感教育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由知、情,意、行、法五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付之以行,绳之以法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情感教育在这个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情感链”联结知、意、行、法、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切领域,象一种高能催化剂一样,产生“情感”效应,会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最佳效果。但是,情感教育又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这自然是由于某些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造成的。“情感教育”原本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干部关心群众,  相似文献   

2.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梁惠王上》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章。《孟子》一书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国诸候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其文虽然尚未脱离语录体,但比《论语》有很大发展。内容的广泛、主题的集中、逻辑推理的严密,都是《论语》所不能比拟的。孟子在先秦诸子中,尤以善辩著称。说理畅达,辞锋犀利,气势充沛,大有不可阻挡之势,极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齐桓晋文之事》一文,通过孟子和齐宣王的一席对话,驳斥了齐宣王的图霸大欲,使齐宣王接受了他的意见,自愿受教,从而集中地宣扬了他的“保民而王”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提倡“保民”,反对害民;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提倡“仁政”,反对暴政,在人民遭受荼毒的战国时代,也不无积极意义。但保民只是手段,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使之得以“王”天下,才是目的。这里,我们粗略地分析一下齐宣王和孟子的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学术思想中具有丰富的德治思想内涵,如"爱民"、"惜民"、"保民而王","尊重贤能"等,对其进行摒弃和吸收对我们构建当代的行政伦理观的理论体系,对党员干部进行行政伦理教育,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孟子曾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有一次,齐宣王向孟子咨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这个问题很深很大,一贯主张施行仁政的孟子告诉齐宣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举了齐宣王不忍杀牛祭神的例子,并说齐宣王惜爱牲畜固然可贵,但国王的恩惠不应只施于牲畜,更应施于百姓。孟子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有人说:“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那是连齐宣王在内谁也不会相  相似文献   

5.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核心思想,提倡“仁政”,反对虐政:疾呼“保民而王”,以“仁义”安天下。孟子为了宣传他的主张,强化语言效果,巧妙地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段,使得他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透彻,气势充沛,锋芒逼人,富有雄辩力,充满鼓动性;因之也形成了他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成就了他这位语言巨匠。孟子所用各种修辞手段,比喻要算是最突出的了。早在汉代,赵歧在《孟子注题辞》中就曾经说过“孟子长于譬喻”。  相似文献   

6.
孟子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孝思想。首先,孟子开始将“孝”与政治联系起来,主张以孝平治天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其理想政治;其次,孟子丰富和完善了“孝”的基本内涵,提出“养志”及其原则,反对“子为父隐”;主张厚葬,但应具有灵活性;认为为避免“无后”,可以不顾礼制。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荣辱观是"仁则荣,不仁则辱",它以仁与不仁为标杆,又包含了"尚仁义之志,养浩然之气;发政施仁,保民而王"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孟子荣辱观的研究有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孟子的“仁政”学说,认为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制民恒产”“不违农时”“轻徭薄赋”的经济思想,“浩然正气”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仍有其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确切地说 ,是儒家经学 ,特别是今文经学中的春秋公羊学的一个专门概念。它构造了一个宏大的政治哲学体系 ,而绝非一种纯粹的情感或事实的判断。由原典出发 ,对其进行一简要的分析阐释。公羊家们通过对于《春秋经》的阐释 ,由“王”、“正月”、“公即位”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形而下的实际政治建制 ;由“元年”、“春”、“王”建立了一个批判的形而上的理念。然后一总统于一超验的“元”。而此超验的“元”又可为一良好的理性所认识。这一学说乃是真正理解儒家政治哲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显现,大学生受社会影响,德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和个人信仰问题逐渐凸显。而孟子的“浩然之气”思想在儒家思想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借鉴作用。因此本文在理解和讲述孟子“浩然之气”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古为今用,进一步探讨其对大学生正确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孟子“仁政”的核心是“亲民”,“亲民”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还体现在制度安排上。孟子之所以提出如此之“仁政”,是基于“义”的原则来变革当时的社会制度,以求使社会达到公正、有序。“仁政”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而“不忍人之心”是一种“本源情感”,正是本源情感的“不忍人之心”使孟子的“仁政”成为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重新研究“仁政”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确切地说,是儒家经学,特别是今文经学中的春秋公羊学的一个专门概念。它构造了一个宏大的政治哲学体系,而绝非一种纯粹的情感或事实的判断。由原典出发,对其进行一简要的分析阐释。公羊家们通过对于《春秋经》的阐释,由“王”、“正月”、“公即位”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形而下的实际政治建制;由“元年”、“春”、“王”建立了一个批判的形而上的理念。然后一总统于一超验的“元”。而此超验的“元”又可为一良好的理性所认识。这一学说乃是真正理解儒家政治哲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主导层面、主体层面和客体层面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主导、主体和客体建构关系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参与式”方法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具有实践性、组织性、渐进性、开放性等特点的“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融合并发展了主导型下的传统理念,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了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理念。倡导并实施“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愈对孟子的推崇是明显的,除了著名的“道统论”以外,韩愈还对孟子的“禽兽”、“仁义”、“道德”进行了重要的证明和展开,它对于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孟子思想是十分有帮助的。孟子通过“禽兽说”指出了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而其道德的实际内容却是家庭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 中国是一个思想文化传统极其深厚的国度。从周公旦制礼作乐与其“敬天”、“敬德”、“保民”思想的提出,至今已有整整三千年的历史。这份思想遗产,实乃吾国吾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李秀成的“保民为乐”与洪仁玕的“革故鼎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世两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即李秀成的“保民为乐”思想和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保民为乐”提倡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和人格,是一种人道精神、人本精神;“革故鼎新”建立在对近代社会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仿效“西法”,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精神。李秀成和洪仁开是同时代的人物,但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李秀成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改朝换代”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它不可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可能将中国推向富强。洪仁开了解西方文化和历史,提出了《资政新篇》;从太平天国本身说,《资政新篇》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整体来观察,其所规划的各种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大多数得到实践。但《资政新篇》过分强调“法制”,丢掉了“伦理道德”。李秀戍的“保民为乐”思想弥补了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两者都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17.
“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生长点 ,其强大的理论魅力在现代化的今天仍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先从哲学、政治学层面分析了这一思想的一般线索 ,在此基础上 ,将这一理论与当代实践有机结合 ,得出了“贤人政治”的思想 ,并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思想的总体走向 ,及其在当下所需的条件——教育模式的优化和政治体制建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直面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现实基础,批判西方发达国家的丑恶弊端,探求了社会进步的具体道路和方式。而“总体性”思想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他看来,辩证法的总体观之所以特别重要,“就在于借助它才能把握历史,才能认清人在历史中的地位。”虽其基本立场、出发点、方法及其结论存有缺陷,但有合理的真知灼见。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概念体系是一个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概念体系:“三个代表”整合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科学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三个代表”概念形式的展开是一个由众多相互联系的规定性所构成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思想观点构成的统一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孟子对教育的认识较其前人更加系统化。他明确指出了教育具有光大德性、范导人伦和保民强国的作用,其中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内向性教育思想,重视教育者自身的道德成就,重视对被教育者启发引导,旨在通过道德理念和道德实践的结合启迪唤醒人心中固有的善性,并使之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