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炜 《科学通报》2005,50(24):2689-2694
性腺是脊椎动物精卵发生的场所, 是生命繁衍的关键器官. 本文评述了通过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与鱼类性腺发育, 培育性腺发育被完全抑制的转反义GnRH基因鲤鱼、特异剔除鱼类性腺中的转植基因以及在鱼类性腺中特异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 认为鱼类性腺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实施生物技术操纵的新型载体, 并探讨了鱼类性腺发育调控在转基因鱼的遗传生态安全对策研究以及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鱼类促性腺激素在文昌鱼哈氏窝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3,38(9):840-840
张致一及其同事曾证实文昌鱼哈氏窝对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LH和FSH)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方永强等发现了文昌鱼哈氏窝匀浆中含有一种促性腺激素物质,并用电镜观察证实了这种物质存在于哈氏窝上皮细胞中。但Sahliil未能证实文昌鱼哈氏窝与脊椎动物垂体激素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新近,Nozaki和Gorbman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发现了人黄体生成素β-亚单位(hLHβ)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体在哈氏窝中呈现免  相似文献   

3.
文昌鱼类固醇激素水平与性腺发育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3,38(8):744-744
张致一等人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证实了性成熟文昌鱼性腺中存在性类固醇激素.然而,文昌鱼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性类固醇激素含量是否像脊椎动物那样,也发生相关性变化,迄今仍不了解.因此,本研究对进一步明了文昌鱼性腺发育的激素调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鱼类生殖发育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戟  胡炜  朱作言 《科学通报》2013,58(2):103-114
动物生殖发育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鱼类的生殖发育及其调控机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在指导鱼类品种改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评述了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生殖细胞和性腺发育以及生殖发育调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由于鱼类在动物演化中承上启下的地位、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几乎具有所有脊椎动物生殖策略等特点, 以鱼类为模型可望取得动物生殖调控机制研究的重要突破, 并由此建立鱼类生殖开关和性别控制开关等生殖操作新技术, 为鱼类养殖品种培育技术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多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多氯联苯(PCB)对鸡胚胎期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入孵前将PCB(Aroclor 1254,剂量为0-100μg/枚)注入海兰种蛋卵黄内,取出雏鸡的性腺并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雄性雏鸡的睾丸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其横截面积、精细管直径和精细管的相对面积均显著减少。在100μg/x枚组,大部分精细管解体甚至消失,精细胞的分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几乎所有生殖细胞都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相反,处理PCB后雌性雏鸡的左侧卵巢横截面积、皮质厚度和皮质内的卵母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只有个别的卵母细胞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研究表明PCB干扰鸡胚性腺的发育,并揭示了PCB对性腺发育和配子分化影响的性别差异,即PCB抑制精原细胞的分化却促进卵原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转生长激素基因促进鲤鱼胸腺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琼林  汪亚平  贾伟章  朱作言 《科学通报》2003,48(12):1298-1303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 获得转“全鱼”生长激素(GH)基因鲤鱼(转基因鱼), 并对其胸腺发育进行观察. 1龄F1转基因鱼胸腺显著增大、重量增加. 单侧胸腺最大重量达295 mg, 最小为190 mg, 平均为218.6 mg; 而对照鱼胸腺最大重量仅为81 mg, 最小只有20 mg, 平均为42.5 mg. 转基因鱼与对照鱼胸腺绝对重量之比为5.14︰1, 胸腺重量指数之比为2.97︰1. 显微观察表明, 转基因鱼胸腺高度发达, 外区明显增厚, 胸腺细胞高度密集; 而对照鱼胸腺出现退化, 外区较薄, 淋巴细胞分布较为稀疏, 可见明显的脂肪细胞团. 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显示, 转基因鱼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小淋巴细胞, 未发现结构上的异型性变化. 上述观察证明, 转“全鱼”GH基因明显促进鲤鱼胸腺继续发育、胸腺细胞增生和有效延缓、防止胸腺退化.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转GH基因鱼的免疫生物学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红鲤F_2代阳性鱼的摄食及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宗斌 《科学通报》1995,40(16):1514-1514
生长激素(GH)是由中腺垂体分泌的多功能激素,对动物生长的促进效应已无可置疑.将冠以小鼠重金属螯合蛋白(MT-1)基因启动顺序的人生长激素(hGH)基因重组质粒pMThGH显微注射到红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受精卵内,获得了第一批转基因鱼,并进一步证实了转移基因的整合、表达、传代及转GH基因鱼的快速生长效应.由于鱼类自然群体中也存在个别的快速生长个体,对转GH基因鱼快速生  相似文献   

8.
王伟  童哲 《自然杂志》1997,19(3):149-152
在植物一生中,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根、茎、叶和花等器官,即狭义的发育,植物发育是基因型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最近,已鉴定出几种参与植物器官发育的基因,这是基因工程操纵植物发育的良好开端和基础。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表达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器官的发育。可以预言,不久人们能够控制、改良植物发育的任何方面,赋予其理想的性状,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方永强  黄威权  陈蕾 《科学通报》1999,44(4):385-388
用GnRH抗独特型抗体和AP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GnRH受体在文昌鱼神经系统(脑和神经管)、哈氏窝和性腺的免疫活性进行了定位。发现在文昌鱼脑和神经管内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以及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哈氏窝上皮细胞均存在GnRH受体免疫活性。同时,还发现不同发育时期性腺(卵巢和精巢)中也存在GnRH受体。这些发现为GnRH受体介导脑和哈氏窝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调节,以及了解文昌鱼生殖内分泌调控轴-脑-哈氏  相似文献   

10.
外源基因在鱼类胚胎中表达与整合的时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泥鳅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整合。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鱼类胚胎中,从原肠胚期开始表达,与鱼类胚胎分化时期相吻合。转移的外源基因的表达时间与启动调控顺序有关;表达效率与基因构型有关,受体胚胎早期中未整合的环形质粒的表达效率高于线性质粒。外源基因的整合最早从囊胚期开始,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两种不同结构的基因共转移时,其整合  相似文献   

11.
孙翔  程丽军  刘志文  李超 《自然杂志》2021,43(2):105-111
近30年来,长度为几十个氨基酸的植物小肽激素被发现广泛参与到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小肽激素在极低浓度下起作用,主要介导相邻细胞间通信。在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雌性器官和雄性器官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很多种小肽被发现参与到雌雄互作过程中。文章对柱头和花粉互作过程中的一些小肽家族的功能、信号转导途径和进化等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利用GATA-2调控成分制备组织特异性表达GFP的转基因斑马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孟安明  林硕 《科学通报》1999,44(21):2283-2287
GATA-2是在多种血细胞和神经细胞表达的一种转录因子,调控血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分化。利用斑马鱼GATA-2基因5’侧翼调控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获得了只在中枢神经细胞表达GFP,或在神经细胞和表层细胞都表达GFP的转基因斑马鱼种质系,同时还进一步证实了GATA-2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谱。  相似文献   

13.
进化生物学研究表明, 快速生长赋予生物的优势与劣势之间存在权衡. 硬骨鱼类的生长率与游泳能力之间也存在这种权衡. 本研究提出假说认为, 快速生长将导致转基因鱼游泳能力减弱. 比较F3代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黄河鲤与其对照鱼的生长和临界游泳速度, 表明转基因鱼的平均体重是对照鱼的1.4~1.9倍, 平均特定生长率比对照鱼高出6%~10%, 而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的平均值分别比对照鱼低 22%和 24%. 本研究暗示, 具有快速生长效应的转基因黄河鲤表现出低劣的游泳能力, 这也证实了生长率和游泳能力之间存在权衡, 即同一物种的个体生长率越高, 临界游泳速度则越低.  相似文献   

14.
基因治疗:终点线前的最后冲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一位临床试验的参与者死亡后.基因治疗的发展看似几近停顿.至今已有十年时间了。在这十年中,这一领域事实上并没有停步不前,在应对免疫原性、致癌性、(载体和转基因等)制造和小规模病人群体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可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氢参与了脱落酸调控的拟南芥根形态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可以抑制拟南芥根的伸长生长和促进根尖根毛的发育,但其中的信号转导机制仍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拟南芥野生型和突变体为实验材料,发现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对野生型根生长的影响与ABA类似;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Vc)可逆转ABA对野生型根生长的效应;在拟南芥NADPH氧化酶缺失突变体atrbohFatrbohC中ABA的这种作用丧失。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ABA可以诱导拟南芥根细胞H2O2的产生,并可增强H2O2相关基因OXI1的表达。我们的结果初步表明H2O2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了ABA调节根生长发育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元发育的基因调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超  丁玉强 《自然杂志》2009,31(3):142-147

多巴胺神经元和5羟色胺神经元是两种脑内控制多种生理功能的神经元,它们的发育(产生、分化和成熟等)受到胞外信号分子和胞内转录因子的调节。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本文将对最近的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及其相邻水系特有裸鲤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来自青海湖、黄河和柴达木水系特有的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和斜口裸鲤149个个体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一致的系统进化树显示, 以上3个物种并未形成3个独立的单系群; 而是分为3个谱系: 谱系A包括青海湖裸鲤、斜口裸鲤和黄河花斑裸鲤的一部分; 谱系B由黄河花斑裸鲤的另一部分组成; 谱系C则由来自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的花斑裸鲤形成单系群. AMOVA分析显示, 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自于谱系间(93.12%), 提出该地区裸鲤属鱼类存在3个多样化谱系. 青海湖裸鲤与其甘子河亚种在Cyt b水平没有形成分化, 不支持青海湖裸鲤为多型种, 也不支持斜口裸鲤作为独立的种或作为花斑裸鲤的一个亚种. 黄河花斑裸鲤有2个谱系来源, 群体内的遗传分化表明, 黄河上游峡谷对裸鲤的基因交流有一定的限制. 黄河花斑裸鲤的另一谱系(谱系B)很可能是黄河在最近一次溯源过程中, 融合了当地的土著裂腹鱼类而在遗传上留下了族源印迹. 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形成单系群(谱系C), 与黄河花斑裸鲤间高于0.98的Fst值表明基因交流在它们之间长期被阻断, 暗示生态隔离可能已经使柴达木裸鲤独立进化成相当于不同的种. 形态分类的鳃耙数与群体遗传变异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普遍较低(π = 0.00096~0.00485), 柴达木裸鲤很可能在历史上遭受过严重的“瓶颈效应”, 提议当前应对柴达木的裸鲤给予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描述鱼类波状游动的流体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概述了研究水生动物的生物力学的意义,着重叙述了大雷诺数情况下鱼类波状摆动推进的流体力学模型——三维波动板理论及其应用于鳗鲡模式、鯵科模式和月牙尾推进等三类游鱼的形态适应分析.最后介绍了三维(?)动板理论在鱼类力能学、肌肉力学及整体模型化等生物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严志江 《科学通报》1995,40(7):643-643
人体ε-珠蛋白基因是人体β-类珠蛋白基因簇中胚胎型结构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它最先在卵黄囊血岛中表达,也最先关闭,呈现出严格红系组织特异性和发育时期专一性特点.最近有人报道,人ε-珠蛋白基因5’旁侧DNA序列对人ε-珠蛋白基因时空表达和调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已鉴定出位于该基因5’旁侧DNA序列内,从-535bp到-453bp为一个正调控元件(PRE),从-392bp到-177bp为一个沉默子(Silenecer)(图1).但目前尚不清楚它们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日益增长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动物模型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开发新的诊疗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阐述了构建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这些模型的建立考虑了疾病的遗传背景、病理特征以及进程.传统疾病模型构建方法常常缺乏疾病特异性、表型稳定性和与人类疾病病理进程的一致性.得益于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如CRISPR/Cas9技术,我们能够更精确地模拟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得动物模型能够为药物开发和疾病预防策略的探索提供重要工具.本文还探讨了新的动物模型开发进展,这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环境因素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筛选新的药物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虽然目前的模型还无法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复杂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限制将会得到改善,并展望了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